汉匈之战有哪些?马邑之围无功而返
公元前141年正月,汉景帝驾崩,十六岁的刘彻即位,史称汉武帝。
与汉朝初立时相比,这几十年里汉匈双方的整体实力对比正悄然发生着变化,总体上匈奴在走下坡路,而汉朝则呈蒸蒸日上之势。
汉文帝末期,匈奴稽粥单于去世后,军臣单于即位。军臣单于在位期间,匈奴整体实力呈下滑之势。
匈奴内部可能出现了一些问题,不过史料并未记载,我们只能根据史实来做一些推断。
一方面,这期间匈奴不断有人南下投降汉朝。
在文帝末期至景帝时,汉高祖刘邦时投降匈奴的韩王信、卢绾的子孙纷纷反水归汉,匈奴王族也有不少人反叛军臣单于投降汉朝。
汉文帝十四年,韩王信之子韩颓当与侄儿韩婴于率众降汉,汉朝封韩颓当为弓高侯,韩婴为襄城侯。汉景帝时期,在平定七国之乱中韩颓当立下汗马功劳,成为汉初的一位名将。
汉景帝中三年,匈奴王徐卢等五人率麾下部族投降汉朝,汉景帝想封他们为侯,以此勉励更多的匈奴人来投。丞相周亚夫说:“他们是背叛自己的主人而投降陛下,陛下却封他们为侯,那么以后以什么名义来责罚那些不守节的臣子呢?”皇上说:“丞相的主张不能采纳。”仍然将徐卢等人都封为列侯。
周亚夫的话也许是有道理的,不过从汉景帝更高的视野看来,在当时敌强我弱的局势下,通过优待厚赏匈奴投降之人,可以起到吸引和鼓励匈奴人投汉的效果,从而达到双方力量此消彼长的目的。
如此多的匈奴人率众来降,足以证明其时匈奴内部出现了不可调和的矛盾,从而引发内乱,最终导致一部分人离开匈奴南下投降汉朝。
另一方面,匈奴寇边的规模和次数在下降。
军臣单于只有在即位后不久,带领六万骑兵大举入侵上郡和云中,此后一直到武帝初年,除了零星的小规模入侵,再没有大规模侵掠边境。与之前,冒顿与四十万骑白登围汉高祖以及稽粥十四万骑入寇烧中宫相比,军臣单于期间匈奴的入侵规模和数量都有限。
这也佐证了匈奴内部必定是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也许是天灾,也许是人祸,从而导致其实力受损,从而无力再对汉朝发起大规模侵略行动。
而此时的汉王朝,情况则和匈奴完全相反。
汉朝立国后,国内也有天灾,也有外患匈奴不时寇边,也有内乱,如汉高祖时的诸侯王叛乱,吕后死后的诸吕之乱,文帝时济北王叛乱,景帝时七国之乱等。
不过,国内的叛乱都是很快就能平定,外患匈奴寇边,大规模少,基本以小规模骚扰为主,很少需要大举兴兵。与之前纷争不断的春秋战国年代相比,汉朝人民获得了宝贵的和平时间,作为世界上最勤奋的汉民族,只要给他们以和平稳定,他们就能创造出无比辉煌的成果。
从高祖吕后再到文帝景帝,这六十年间,汉王朝都实行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的基本国策,社会生产得到了恢复,人口爆发性增长。
汉武帝即位时,国家积累了海量的物质财富,综合国力大幅度提高,为征伐匈奴准备好了物资基础。
汉武帝刚即位时,国家军政大权掌握在窦太后手中,即便国家有条件,个人有决心,汉武帝也只能依祖制,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
史记记载,“今帝即位,明和亲约束,厚遇,通关市,饶给之。匈奴自单于以下皆亲汉,往来长城下。”
明面上,汉匈双方互通贸易,其乐融融。
匈奴人心安理得地享受着汉朝的进贡,沉浸在美好的和平生活中;而在汉武帝心中,浓浓的家仇国恨却从未忘怀过,“白登之围”、“慢书辱后”的耻辱,姐姐被逼远嫁草原的仇恨,汉朝子民被烧杀抢掠的愤怒,一件件都需要以血来偿还。
公元前135年,窦太后去世,汉武帝刘彻开始全面执掌汉王朝的军政大权,针对匈奴问题开始进行一系列准备。
公元前134年,汉武帝封卫尉李广为骁骑将军驻扎云中,封中尉程不识为车骑将军驻扎雁门,以国内最厉害的两位将军驻守边关,防止匈奴入侵。
就在这一年,匈奴人再次派出使者,请求汉朝和亲,赐公主赐礼物。这一次,汉武帝没有依惯例,直接同意,而是召集群臣进行一场大讨论,确定对匈奴的政策方针:是继续和亲还是选择战争?
王恢,时任大行令,出生燕地,在边境做过官,对于匈奴比较熟悉。他第一个发言:“我们大汉和匈奴和亲,每次都是没过几年他们就背信弃义,寇边侵掠。这次不如不同意和亲,直接派兵征伐他们。”
御使大夫韩安国反对,他认为:“与匈奴作战,跨越千里而战,却不能获利。匈奴人居无定所,迁徙不定,很难一劳永逸,聚歼他们。北方草原上,不适合种植庄稼,抢他的地,夺他的人口都没啥好处。我们出数千里争利则人马尽疲,性价比太差,不划算。”当时,大臣们纷纷大多赞同韩安国的意见,于是汉武帝刘彻采纳了韩安国的意见,再次与匈奴和亲。
到了公元前133年,汉武帝再次发动了群臣大辩论。
汉武帝下诏问群臣,“朕饰子女以配单于,币帛文锦,赂之甚厚。单于待保命加嫚,侵盗无已,边竟数惊,朕甚闵之。今欲举兵攻之,何如?”
王恢与韩安国再次发生了激烈的争论,最终汉武帝拍板,采纳王恢的意见,并决定在马邑设伏围歼匈奴。
汉朝派商人聂壹以经商为名,来到军臣单于大帐,劝说匈奴进攻马邑城。聂壹对军臣单于说,他有手下有数百人,能斩杀马邑的县令,率众投降,城中牲畜财物可尽得。军臣单于纠结再三,还是忍不住这个诱惑,决定出兵。不过,谨慎的军臣单于先派使者随聂壹先入马邑,探听一下虚实。聂壹随后返至马邑,马邑这里杀死了一名死囚犯,割下首级悬挂在城门之上,伪装是县令的头颅。使者信以为真,回报军臣单于:马邑长官已死,可速来!于是军臣单于亲率10万大军进入武州塞,向马邑方向进军。
这时,汉武帝派遣汉军精锐30万,命护军将军韩安国、骁骑将军李广、轻车将军公孙贺率主力部队20多万埋伏在马邑附近的山谷中,将屯将军王恢与和材官将军李息率3万多人出代郡,以袭击匈奴的辎重并断其退路,意图一举全歼匈奴的主力部队。
匈奴大军距马邑百余里的时候,匈奴人发现沿途牲畜遍野,却无人放牧,这种反常现象引起了军臣单于的怀疑。军臣立刻下令大军停止前进,派出哨探查探,并攻下了马邑外围的一个亭障,俘获了雁门尉史。这个尉史将马邑之围的战略部署和盘托出,军臣单于听到后,吓出一身冷汗,下令立即撤军。
马邑之围看起来这就像一场儿戏,汉朝兴师动众出动了30万大军,做了多少人力物力准备,却因为这个小疏漏,全部付水东流。
主要原因是汉朝的保密工作做的太不到位了,策划这么大的行动,有这么多人的参与,应该严格控制信息,不该连边境的小吏都能知晓中央的通盘部署。
这样的情况下,想不泄密实在是太难了,即便不是这个尉史这里出问题,也会有其他地方出纰漏。这场战役,汉朝是把胜利的希望全部寄托在敌人犯错上,期待匈奴人跟着自己的设想走进包围圈,实在是太不认真,太不应该了。
王恢、李息率领的三万大军已经出代郡,准备袭击后方辎重并与汉军主力进行合围,这时突然发现匈奴正全速退兵。王恢大惊失色,权衡了一番,觉得自己这三万人没有胜算,没敢阻击,擅自退兵了。
埋伏在马邑的韩安国发现匈奴人逃跑,赶紧率军出击,追到边塞时,匈奴大部队已走远,也只能班师回朝。
此次马邑之围,汉朝出动了三十万汉军,是自高祖以后发兵最多的一次,却一无所获,白白劳师动众一场。
汉武帝大怒,痛斥主战派王恢不出击匈奴辎重。
王恢辩解称:“原计划是匈奴人入马邑,与伏兵交战后,我攻击其辎重,可以得利。现在局势变了,匈奴人发现了我们的计划,提前撤退,我手下三万人马太少,无力抗衡匈奴主力部队,所以未阻击匈奴,为大汉保存下这三万人马。”汉武帝不听,将王恢下狱要杀他,最终王恢自杀。
汉王朝精心策划的马邑之围虎头蛇尾,草草结束,并没有发生激烈的战斗,但是它意义深远。
它标志着汉匈双方撕破了和亲这块遮羞布,相互朝对方露出獠牙,进入你死我活的战争状态。
一向低调隐忍的汉朝,突然筹划的这场大手笔行动,令匈奴人感到心悸的同时,也恼羞成怒,好比一个常年欺负隔壁老实邻居的流氓,差点被这个老实邻居一棒子敲死……
匈奴再不相信汉朝,拒绝和亲,在边境开始了疯狂的报复行动。
汉武帝也积极调兵遣将,以牙还牙,寸步不让。
游牧和农耕两个文明之间的巅峰对决正式拉开序幕,汉匈两个民族之间再无转圜余地,至死方休!
▻▻▻
汉匈之战系列▼
《鸣镝弑父,妻群母!一代狠人冒顿单于的上位路》
《冒顿不寻常的统一草原路: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冒顿不寻常的统一草原路: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牺牲女人换来的和平,注定长久不了》
《汉王朝的忍辱退让,只换来匈奴人的得寸进尺》
━━━━━
※ 独行侠yzx:80后自媒体人,历史文化爱好者
※ 版 / 权 / 声 / 明
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不可转载,侵权必究。
※ 配图来自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