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超级稻种植地区(广东首个袁隆平院士工作站在江门)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江门是广东农业大市,也是粤港澳大湾区的“米袋子”。广东省首个袁隆平院士工作站就设在江门新会。
2016年7月7日,袁隆平首次率科研团队到江门市新会区三江镇的广东天之源种业示范种植基地,现场考察了“超优1000”试验示范田的种植情况,盛赞江门农业生产条件。在考察现场,袁隆平表示:“接下来,我们将把江门作为重点示范基地,扩大新品种试种、推广,还要搞院士工作站,加强合作。”
当年8月29日,袁隆平及科研团队与江门本土农企广东天之源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签约,携手共建院士工作站。该工作站系我省首个“袁隆平院士工作站”(广东省天之源良种繁育院士工作站),专注于种出亩产1500公斤(两造)的世界最高产“超级水稻”。
2020年7月末,新会区双水镇木江村文发农场30亩示范田完成收割,其种植品种系由袁隆平科研团队培育的超级杂交水稻“Y两优90”。经专家测产,该片示范田早造亩产612.6公斤。假设当年晚造亩产能达到前一年的791.4公斤,那么该示范田早晚两造年亩产量将达到1404公斤。
根据新会区农业农村局提供的数据,在双水文发种植场内,袁隆平院士团队选育的超级杂交稻品种“湘两优900”2020年早造收割7.26亩,平均亩产706.4公斤;晚造实割4.52亩,平均亩产796.1公斤,早晚两造亩产合计达到1502.5公斤。
“超级稻亩产高,对确保粮食安全至关重要。”江门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工作站会继续以超级稻作为父本、以本地优质的丝苗米作为母本,研发更适合当地人口味及市场需求的杂交水稻,通过两到三年的研究,本地丝苗米亩产有望增加约200公斤。
袁隆平院士工作站建设成果一览
2017年:经联合育种,成功选育了两系杂交稻新品种,并于4月、10月参加了广东省水稻新品种审定区域试验;引进示范了院士创新团队成员高产优质水稻品种“明两优143”,于年底完成该品种在广东省的引种备案;早造引进11个杂交稻品种进行区域试验,引进超高产品种“超优1000”杂交稻进行大田生产表征示范,目标产量3000斤/亩·年;晚造引进9个杂交稻优质高产品种进行大田生产性试验。
2018年:继续开展新品种选育与新品种试验示范工作,研究开发与引进的水稻新品种合计34个。
2019年:联合选育的“Y两优098”水稻新品种正式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粤审稻20190061”。该品种株型好,群体平衡,穗多且均匀,熟色好,结实率高,米质鉴定为部标优质2级,抗稻瘟病属于感温型高产、优质抗病品种。
2020年:水稻新组合“裕优油占”于11月17日正式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粤审稻20200027”。该品种为感温型三系杂交组合,适宜我省粤北以外稻作区早、晚造种植。
【整理】南方日报记者 黄烨倩 李霭莹
【作者】 黄烨倩;李霭莹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