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思极恐的食品安全(食品安全小贴士)

秋季天气由热转凉,人体为了适应这种变化,生理代谢也发生变化。

秋季又是收获季节,各种蔬菜、水果、水产品上市,食物品种繁多,饮食中要注意不要过于生冷,以免造成肠胃消化不良,发生各种消化道疾患,避免“病从口入”,确保食品安全。

01

食品安全常识

1.购买食物时,注意食品包装有无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是否过保质期,食品原料、营养成分是否标明,有无QS标识,不能购买三无产品。

细思极恐的食品安全(食品安全小贴士)(1)

2.打开食品包装,检查食品是否具有它应有的感官性状。不能食用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若蛋白质类食品发粘,油脂类食品有“哈喇”味,碳水化合物有发酵的气味或饮料有异常沉淀物等均不能食用。

细思极恐的食品安全(食品安全小贴士)(2)

3.严禁到校园周边无证摊贩处购买盒饭或食物,减少食物中毒的隐患。

细思极恐的食品安全(食品安全小贴士)(3)

4.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自己的餐具洗净消毒,不用不洁容器盛装食品,不乱扔垃圾防止蚊蝇滋生。

细思极恐的食品安全(食品安全小贴士)(4)

5.少吃油炸、油煎食品。

6.剧烈运动后不要急于吃食品、喝水。

02

常见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

食物中毒依其致病原通常分为细菌性食物中毒和化学性食物中毒,在餐馆或家庭厨房内常见是细菌性食物中毒。之所以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是因为首先是食品被细菌污染;其次是细菌在适宜的条件下,在被污染的食品中大量繁殖或产生毒素;最后是未对食品加热或加热处理不彻底,未能杀死细菌或破坏细菌毒素。那么,如何防止细菌性食物中毒呢?

1.防止食品被细菌污染,用于制作食品的原料要进行摘、洗、切、削的粗加工,对动物性原料还要加强宰杀前后的普通检验;生、熟分开,防止交叉污染;餐饮具和加工器具应进行严格的清洗消毒;加工人员要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

2.控制细菌的繁殖和产生毒素。细菌繁殖和产生毒素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和时间,在适宜的温度和足够时间条件下,细菌才能大量繁殖或产生毒素。因此,降低温度是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一项重要措施。此外,还应尽可能缩短贮存时间。一般地说,烹调加工后的熟食品,贮存时间应缩短在6小时以内。

3.彻底杀死细菌或破坏毒素。对受细菌或毒素污染的食品进行彻底加热灭菌或破坏毒素,是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关键措施。烹调肉食时,肉块要小,应炖熟煮透,留放隔顿吃的熟制品,吃前一定要回锅加热,即使感官性状没有明显改变,也必须彻底加热或改制,不能麻痹大意。

03

发生食物中毒应采取的措施

1.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

2.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或与附近医院联系,及时将中毒者送医院进行治疗。

3.相关人员立即向校领导报告,学校确认后立即向辖区卫生院或疾控中心报告,同时向市场监督管理局和教育局报告。报告内容:发生中毒的单位、地址、时间、中毒人数、症状、可能引起中毒的食物等。若怀疑投毒则向公安部门报告。

4.保护现场、保留样品。

5.相关部门现场调查结束后要对中毒场所进行消毒处理。

来源:富平科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