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侯乙大墓宝藏全程揭秘(专家发掘曾侯乙墓时)

曾侯乙墓在被发掘之初,曾经因为缺少排水的经验,导致墓葬内一件重要的文物被毁,酿成了一次巨大的损失。曾侯乙墓中被毁坏的文物究竟是什么?为何仅仅是抽水就能将其毁坏?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曾侯乙大墓宝藏全程揭秘(专家发掘曾侯乙墓时)(1)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1997年时,湖北省武汉市随县境内准备成立自家雷达修理厂,选址任务完毕之后,雷达厂建设工程正式开工。建厂工程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但是工程队队长却发现了一个问题,此前挖掘泥土时,泛出的土壤都是红沙土,可随着挖掘深度的增加,地下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青色泥土。此事被报告给当地文物研究所,不少专家前来进行勘察,最终在工程地下发现一座古墓,该墓葬就是我们后来熟知的曾侯乙墓。

曾侯乙大墓宝藏全程揭秘(专家发掘曾侯乙墓时)(2)

在考古专家发现古墓之后,墓室的开启也成了首要难题。众所周知,从考古保护角度而言,古墓一旦被发现,就必须及时进行开启,否则,无论是自然破坏还是人为破坏,都可能会令墓葬内部遭受毁灭性的破坏。在古墓墓葬上方,考古专家找到了几块完整的青色石板,它们就是覆盖在墓道口上方的最后一道门。考古专家们就地取材,雇佣工地吊车将石板被全部移开之后,墓道的情景便一览无余的展现在众人面前。此时的墓室内已经充满了积水,考古专家们的下一步计划只能被迫中断。

曾侯乙大墓宝藏全程揭秘(专家发掘曾侯乙墓时)(3)

有趣的是,就在考古专家们商讨下一步发掘计划时,水下突然浮出一块棺材盖,它虽然腐朽不堪,但考古学家一眼就能断定,棺材盖无论从材质还是花纹上来看,都应该是古代贵族专用的棺椁,由此也能断定,墓室内墓主人的身份尤为尊贵。在吊车的帮助下,棺材盖也被顺利运走,考古专家初步推断,棺材盖可能是因为腐蚀的原因,导致其与棺体分离,继而浮出水面。

曾侯乙大墓宝藏全程揭秘(专家发掘曾侯乙墓时)(4)

为了能够确定墓室的规格,考古专家们不得不找来几根长竹竿,将它们绑在一起插入墓坑深处,发现墓室的深度居然达到了13米。不过,由于当时没有先进的水下考古设备也没有潜水服,故此考古专家们只能依靠抽水的方式将墓内积水抽干,如此才能继续进行考古工作。于是,几台大型抽水机被调配至现场,墓内的积水也一点点的被抽到墓室之外。

曾侯乙大墓宝藏全程揭秘(专家发掘曾侯乙墓时)(5)

随着墓室内的积水被抽出,水平面也开始逐渐下降,墓室内首先露出的部分不是棺椁,而是一件木质的编钟架子,在编钟架子之上挂有数枚编钟,它们无一不生满绿色铜锈,是经历过千年风雨侵蚀最好的见证。接下来的露出的物品就是墓室内的棺椁,该棺椁显然就是墓主人的梓宫。当在场所有人都将目光集中在棺椁上时,只听咔嚓一声,墓室内手臂粗细的编钟架子木柱应声而断,令目睹之人无不大吃一惊。

曾侯乙大墓宝藏全程揭秘(专家发掘曾侯乙墓时)(6)

据考古专家称,当时墓室内折断的木柱正是建鼓的木柱,其折断处位于建鼓底座处,此处被古人称为纠缠。建鼓是古代一种特殊的皮鼓,其鼓身以木柱贯通全身,鼓面的高度略微高于鼓中,木柱顶端有幢,幢下垂有流苏,鼓身上方还有羽葆,为野鸡尾羽制成。一般情况下,敲击建鼓需要两名成年男子,他们各自手持鼓槌进行敲击,用密集的鼓声送墓主人的灵魂升天。关于建鼓的木柱折断一事,考古专家无不痛心疾首,但又无可奈何,因为当时的考古经验十分缺乏,加之技术也并不完善,因此无法做到面面俱到。至于建鼓木柱为何会折断,考古专家也对此做出了解释。原来因为有水本身浮力的关系,建鼓在水中竖立了一两千年,可是一旦水被抽走,糟朽的木柱就会因为失去浮力而独自承受建鼓的重量,导致木柱承受力量偏大,最终断为两截。

曾侯乙大墓宝藏全程揭秘(专家发掘曾侯乙墓时)(7)

可喜可贺的是,在后世考古专家们的不懈努力下,建鼓最终被恢复如初,重新变回了本来的模样。但我们也要以此为教训,在环境不明的情况下,绝对不能贸然对文物进行处理,否则必然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参考资料:《曾侯乙墓》 郑越著 陕西出版社出版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