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小孩的童年(那个不成器的女孩16)

我不记得是从几岁开始上学前班,也不记得第一天去学校时的情景,也许是开心的,也许是害怕或者是担忧。但是依我对自己的了解,应该是欢欢喜喜,蹦哒着去学校的。时间过去太久了,久到我忘了学前班所有的同学,忘记了他们的名字,也忘了他们的容颜,好在没有忘记和他们一起相处的快乐时光。

有没有小孩的童年(那个不成器的女孩16)(1)

我们的学前班特别小,一间小瓦房,两个教室,每个教室30平米左右,一边是六年级的教室,一边是我们的学前班。我们的教室有些破旧,后面两个小小的窗户。五六张木板搭的长课桌,一张课桌可以挤十几个同学。配上我们从家里面搬过来的小凳子,搬凳子可是个辛苦活,早上搬来学校,下午还得搬回家。这不像上学,倒是有几分吃长桌宴的意思。“腐朽”的墙壁上附着一块手工刷制的黑板,黑板上方的墙壁上留了几个传统的洞,有些洞缺了几块石头,直到现在,我也不明白这些洞存在的意义。曾经有个高年级的男孩子,往最中间的洞里放了一条蛇,好在这条蛇一整个上午都没有跑出来,直到放学,男孩把蛇取走我们才知道,原来我们和一条蛇共处了一个上午。

有没有小孩的童年(那个不成器的女孩16)(2)

学前班只有一个老师,也是附近的村民。他瘦瘦小小的,个子不高,右手的食指少了两节。小时候有些害怕他的食指,但其实他一点儿也不凶,对我们也不够严格。每天我们都会用同一个谎言骗他,可是他每次都信,兴许是不想管我们吧!

在学前班的日子,我除了不学习,什么都干!最爱干的就是逃学,但是逃学并不是我的“专利”,我也是从别处学来的,严格来说,我属于“从犯”。

逃学第一步———藏书包,以前的书包都是自己手工缝制的,就是一个简单的口袋,装上两条细细的带子,有条件的会在边上再缝两圈荷叶边,贼拉风。那时候换个新书包,恨不得全校人的面前都去走一圈。这种书包藏起来比较方便,脱下外套,把书包挂在腰上,往后一翻,它就变成了双肩包,再把外套穿上,这第一步算是完成了。有时候图省事,我们会把书包直接从窗户扔到后面的庄稼地里。接下来就是找借口出去,那个时候真是不够聪明,每天给老师说的都是去上厕所,而且一去还是一群人,大概四五个人的样子。每天我们这四五个人都会后背鼓鼓的出去上厕所,然后一去不复返。也不知道逃学的意义在哪里,既不回家,也不出去玩。就是跑到离学校较远的庄稼地里蹲起来,不敢大声说话。害怕被干活的村民们发现给我们送回学校,所以一群人一直“苟在”隐秘的地砍下。直到放学的钟声响起,才佯装着从学校回家。有时候到家太早,会被家长质疑,我们会编出各种看似合理的借口搪塞过去。

有没有小孩的童年(那个不成器的女孩16)(3)

除了逃学,我们还会逃避打针。那个时候村医会定期到学校里面给学生打预防针,每一个乖乖打预防针的小朋友,医生都会奖励一颗糖。虽然很想要甜甜的糖果,可是很害怕打针呀。所以在老师组织排队的时候,我们会趁乱逃走。

学前班的生活丰富多彩,吵架是必不可少的“项目”。我们都会有自己的一个“小帮派”,以村为单位,关系好的非同村的也可以加进来。我们都是讲义气的“好兄弟”,只要其中一个被欺负了,这个“小团伙”就会帮助她“讨回公道”。有些“帮派”很卑鄙,吵架输了就暗地里使坏。最常用的方式就是把我的凳子丢到很远的庄稼地里,一开始我们没法找,只能哭着鼻子回家告诉大人。大人们从来不参与小孩子的纷争,找不到就重新做一个呗。后来这些“帮派”出现了内讧,有“内奸”把实情卖给了我们,我们自然是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我们做得比他们还要绝。他们只是简简单单地扔到地里面,我们则给他们藏到了荆棘从里。

有没有小孩的童年(那个不成器的女孩16)(4)

小时候不回家吃饭,从学校到家一路上都是熟人。一路蹭下去得好几天一个轮回呢?我们有一个原则,谁和我们关系好,就去谁家吃饭。

愉快的时光总是这么短暂,这种调皮又霸道的日子一晃就过去了。只是长了一岁,就感觉成熟了好多,至少不会逃学了。后来的日子也比较精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