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为什么老打附加赛(独家述评澳大利亚已成为世界体坛笑柄)

澳大利亚为什么老打附加赛(独家述评澳大利亚已成为世界体坛笑柄)(1)

孙绍波/画

潘高峰/文

昨天,光州世锦赛上传出爆炸性新闻。据澳大利亚媒体报道,澳大利亚国家队游泳运动员莎娜·杰克被查出药检呈阳性反应。这则新闻就像一记耳光,狠狠地抽打在“霍顿们”的脸上。让人震惊的不止新闻本身,据媒体报道,丑闻爆出后,那些曾和霍顿一起恶意抨击孙杨的多位运动员却想轻描淡写地将此事揭过,有的表示不予置评,有人甚至表示这是个人的事情,希望尊重她的隐私。这种令人恶心的双重标准,可谓刷新了无耻的下限。

这次世锦赛,莎娜本打算随澳大利亚队前往光州参赛,就在开赛前夕,莎娜在社交媒体上宣布:“由于个人原因,我不得不退出世锦赛,这让我非常难过。”“我感谢大家的支持和耐心。谢谢大家。”“个人原因”是什么?澳泳坛讳莫如深,直到真相公开:正是因为违禁物质检测呈阳性,莎娜才选择退赛并回国。相关报道出现后,莎娜再次发帖,说自己“并非有意服用这种物质”,也无法“描述自己受到的痛苦和脆弱”。“从我10岁起,游泳就一直是我的爱好,我永远不会故意服用一种不尊重我的运动、危及我职业生涯的违禁药物。”

一名运动员行差踏错,原本算不上大新闻,但众所周知,这几天“领奖台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成为世锦赛场外的热点。400米自由泳决赛后,孙杨拿下冠军,澳大利亚运动员霍顿为亚军,意大利运动员德蒂为季军。霍顿不仅自己不肯登场跟孙杨合影,还鼓动德蒂也不要跟孙杨同台。赛后,霍顿找出不少无耻的理由,后来更爆发澳大利亚泳坛名宿道恩·弗雷泽胡说八道事件。

中国有句话叫“骑驴看唱本——走着瞧”,一帮外国游泳选手集体炮轰孙杨,其实是别有用心。“霍顿们”肯定不会想到,打脸会来得如此之快,以至于大家的应对都有点“变形”,或多或少地将自己真实想法暴露在人前,可以说是洗也洗不干净。据报道,不少之前公开胡说八道的外国运动员,面对记者提问时却表示“没有评论”。

28日,澳大利亚ABC新闻记者就此采访霍顿,一向颇有说辞的他,反应却是这样:被问及“如何看待队友药检阳性”时,澳大利亚队集体缄口,霍顿更是装聋作哑,露出尴尬的笑容,拒绝回答,最后干脆躲到队友身后,用后脑壳回应记者镜头。

而在光州世锦赛开赛前,美国队选手莉莉·金就大放厥词。事发后,她急切为霍顿点赞。但当莎娜药检呈阳性曝光后,莉莉·金却避重就轻地说:“我还不是很确定这件事情的具体细节,对于这件事情我无话可说。”莎娜的队友、澳大利亚选手凯特·坎贝尔的表态更让人震惊:“这只是她的私事,我们都要尊重她的隐私。”“这件事之后还要走完整的流程,我想只有更多信息披露了,我们才可以做出判断。”

看看,当事情轮到他们身上,就要走完整流程“才可以做出判断”了。他们似乎刻意遗忘了自己说过的话。

澳大利亚泳协以及霍顿等澳大利亚运动员,从头至尾就是两种标准。连澳大利亚媒体都看不下去了,“澳大利亚已经成为世界体坛的笑柄。”澳大利亚主流新闻网站“News.com.au”在其标题中写道。

他们与莎娜进行切割,并披露了更惊人的消息:其实澳泳协早在6月26日就知道莎娜药检没过关的事情,却对包括自己队员在内的全世界进行隐瞒,害得霍顿及整个澳泳协成了最大的笑话,脸肿得厉害。

2016年,世界反兴奋剂组织(WADA)曾公布对世界上33个国家的兴奋剂抽检次数、呈阳性的次数、呈阳性的概率的统计。澳大利亚抽检次数不入前十,但呈阳性概率为0.91%,相比之下,中国抽检次数13180次,呈阳性概率为0.36%,排名33个国家的第31位。中国抽检次数全世界第一,呈阳性的概率“吊车尾”,为何反倒是呈阳性概率排名前列的澳大利亚,一再炮轰中国运动员?

这与此次双标事件如出一辙,其背后是傲慢与偏见作祟。有网友评论:当中国在规则范围内打破欧美对游泳这类西方传统优势项目的长期垄断,获得与他们相同甚至更高的成就时,他们的心态就失衡了,成了骂街的泼妇和怨妇。这一点,不仅在运动竞技领域,在经济、科创等领域同样如此,甚至更加卑劣。

中国在崛起,无论再怎么低调,也会面对敌视和刁难。有时是明枪,有时是暗箭。但无论如何,我们自己必须有战略定力,不能因为一些人的鬼蜮伎俩乱了阵脚。

当然,我们也要告诫那些别有用心者:辱人者必自辱。

硬汉男星被曝出轨后又拒降8750万片酬?来“中国网”(CIIC_China)官方微信,搜更多猛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