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年错换人生真的能真相大白吗(错换人生28年事件)

首席评论员 吴龙贵4月21日凌晨,开封市公安局鼓楼分局、河南大学分别发布“错换人生28年”事件通报与情况说明,对事件调查核实相关情况进行说明,并决定不予立案对此,有媒体认为,“不予立案”的结论令人担忧,事实从此被尘封掩埋,当事人受到的伤害永无弥补之日惟有把调查进行到底,还原事实真相,才能还当事人一份公道,给公众一个交代,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28年错换人生真的能真相大白吗?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28年错换人生真的能真相大白吗(错换人生28年事件)

28年错换人生真的能真相大白吗

首席评论员 吴龙贵

4月21日凌晨,开封市公安局鼓楼分局、河南大学分别发布“错换人生28年”事件通报与情况说明,对事件调查核实相关情况进行说明,并决定不予立案。对此,有媒体认为,“不予立案”的结论令人担忧,事实从此被尘封掩埋,当事人受到的伤害永无弥补之日。惟有把调查进行到底,还原事实真相,才能还当事人一份公道,给公众一个交代。

我支持这个观点。无论是“错换”,还是传说中的“偷换”,都是由于错误导致的,而每一个错误都应该被纠正。只有最大限度地还原事实真相,才能把这个错误的损失降到最小值。从警方事件通报的具体内容来看,出生证日期、二胎落户、婴儿襁褓等案件细节,前后说法并不一致,通报也未给出明确答复,“不予立案”的结论略显草率。

也就是说,“不予立案”远远不是事情的结束,而是为诸多纠纷埋下了隐患。“错换人生28年”事件,正在以难以想象的速度变得复杂化,引发出一系列后续问题。仅从上热榜的相关热点话题我们就知道,事情仍在持续发酵:“姚策儿子因网暴不敢去幼儿园”“姚策养母已起诉姚策妻子索要房产”“姚策妻子回应被许妈起诉要房产”“姚策生母:警方未立案对姚策是告慰”……

事情往往这样,树欲静而风不止。当事各方因为这件事已经身心俱疲,但由于始终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事件被舆论和公众高度聚焦,不得不面对各种复杂局面。这边姚策的养母和生母的矛盾和心结尚未解开,那边“战火”已经蔓延到无辜的下一代。尤其让人心痛的是,姚策的儿子因为网暴而不敢去幼儿园。事实而论,“网暴”的说法可能并不准确,我不相信有人会无耻到去伤害一个孩子,但只要这起事件一日不从舆论场淡化,这两家人包括孩子,都难以获得平静。

这起案件,由于实在太过离奇,以至于我们即便是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也很难给出非此即彼的评判。对于“不予立案”的结论,姚策的生母和养母给出了不同的反馈,这是基于各自不同的利益诉求的正常反应。生母杜女士认为,不予立案是对姚策的告慰,不能不说是有道理的,毕竟整个事件中,最不幸的就是已经病逝的姚策。但养母许女士执意地寻求真相,似乎也不能说是过份的要求。

此外,许女士是在认为姚策是亲儿子的情况下为他买的房,现在既然证明不是亲生,欲索回房产,在法理上是站得住脚的。但是姚策的妻子又做错了什么,在失去丈夫之后,又得失去房子,这未免太不近人情了。

很悲凉,也很无奈,也许这就是真实的人生。亲情撕裂之后,也就只剩下赤裸裸的利益之争。姚策养母许女士在姚策重病之时,曝光“偷换人生”的做法,现在看来极不理智,一定程度上也加速了姚策的死亡。为此,姚策在生命最后时刻拉黑养母,使其未能见上最后一面,可以说是失望之极。

但换位思考,许女士的种种做法,也未必就是完全不能理解。因为在整个事件,她确实是利益受损最大的一方。亲生儿子在别人家,辛苦养大的养子英年早逝,而且现在亲情关系已定,姚策的儿子也多半会跟爷爷奶奶走得更近……对许女士来说,人财两空,一无所有,许女士委实意难平。

“不予立案”不是解决问题,而是制造问题。既不认为是“错换”,也不认为是“偷换”,就是把法律应该解决的问题推给当事人。而且法院给出的“不予立案”的理由在法理上也不能成立,“年代久远核查困难”是不予立案的法定理由吗?

所有的纠纷,都应回归一个原点,那就是:无论是“错换”还是“偷换”,都需要一个真相。这样才能让深陷其中的当事人获得真正的解脱。

作者:

来源: 春城晚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