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让梨是什么典故(典故孔融让梨中那个可爱孩子长大后性格怎么就变了呢)
文/赵心放
(古巨基版孔融)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祭孔大典”是与中国传统的祭祀祖先和神祗同等级别的“大祀”,其后裔也受到历代统治者的礼遇和重用。对于孔子二十世孙孔融被曹操所杀一事,千百年来,见仁见智,众说纷纭。
在此笔者也来做一些探讨。
(一)小时聪明可爱的孔融长大后性格变了据史书载,孔融是个神童,从小除聪明好学外,还特别会体贴人。《三字经》中就有“融四岁,能让梨”之语。说的是孔融四岁时,与兄弟们一起吃梨,他自己先拿最小的来吃,父亲询问其原因,他说我是最小的孩子,大的梨应当让哥哥们吃。
“孔融让梨”成为后世孩子们学习的榜样。
(孔融让梨)
但是他有敏感和争强好胜的不良习气,由于家长没正面引导,自己也没注意克服,终究养痈遗患了。
孔融十岁那年,随父亲到京城洛阳。名士李膺在洛阳任职居住。
李膺的规矩是,门人只能给其通报名士或亲戚求见,不得给他通报想见他的其他人。
孔融很想当面认识李膺,就自个儿登门去拜访。他对门人说:我是李膺先生的亲戚,有事面谈。 虽说是个小不点儿,却是亲戚啊,守门人不敢怠慢,赶紧进屋通报。
李膺看到一个陌生的小孩进屋,感到很奇怪,就问他我们两人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不慌不忙地说:我俩的先祖孔子和老子有师生情谊 (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关于周礼的问题),因此,我俩是世交呀!
一个小娃娃能随意用老典故建立新关系,在场的宾客们感到十分惊奇。
太中大夫陈韪后来到李膺府第,宾客们把这件事告诉了他,陈韪说:聪明的小孩长大后不一定聪明。
孔融笑着说:那您小时候也一定很聪明吧?
呛得陈韪不知如何应答。
李膺笑着拍孔融的马屁:你现在聪明,将来肯定更聪明。
父亲听说此事后,直夸儿子脑瓜灵光,其实应当教育他为人要低调,养成争强好胜脾性终究会吃亏的道理。
(曹操)
(二)孔融墨守成规,不注意他和曹操在政治理念上的“同与异”不管真假与否,匡扶汉室是曹操最初的政治理念,曹操正是从匡扶汉室入手,站稳脚跟,发展壮大,再“挟天子以令诸侯”,逐步成就自己霸业的。在整个过程中,豪门出生、作为建安七子之首的孔融,一言一行足以影响社会舆论走向,曹操作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肯定会看重和拉拢孔融这类人才的。
最初在纯粹的“匡扶汉室”阶段,孔融和曹操的关系不错,因为两人当时的政治理念相同。
但天下形势发生变化,阿瞒的政治理念随之变换后,孔融墨守成规,抱着“匡护汉室”的传统理念不放,一有不同观点就想方设法给阿瞒放“烂药”。
如曹操谋求像以前一样封国,而孔融偏偏给傀儡汉献帝上奏,说应当遵照古时京师的体制,颍川、南阳、陈留、上党等郡不封分给诸侯。
上述地方正是曹操打算要的地盘哟。
曹操明白孔融的意图,就是找些理由来钳制自己扩大地盘自立为王。
再如,长期以来刘表藐视朝廷的权威,不按时呈送贡品,包括曹操在内的不少朝臣主张讨伐,孔融却说刘表虽然昏僭恶极,罪不容诛,但考虑到为了整个国家的安全,不能去干削弱国力的事。
曹操心知肚明,孔融是在想方设法保留汉室宗亲的诸侯力量来牵制他。
(老版《三国演义》中的孔融)
(三)孔融公然藐视曹操颁布的法令,对他出言不逊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连年征战不息,田地荒芜,白骨遍野,世人生存越来越困难。曹操站在一个政治家的高度,以“酒可亡国”为名颁布了禁酒令。
公正的说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决策。
可孔融却写了一篇《难曹公表制禁酒书》来怼曹操,文中说尧不喝千钟酒,就不会建立太平治世,孔夫子不喝上百觚酒,就不会成为大圣人......
孔融不仅公然唱反调,还公然对着干,全然不把禁酒令放在眼里,经常和狐朋狗友饮酒作乐,喝高了就盛赞“酒之为德久矣”,大吹特吹圣哲先贤因酒建功立业的那些故事。其实曹操就是一个“老酒罐”,不喝酒的人,能写出“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诗句吗?恐怕曹操比孔融的“酒瘾”还大得多。
政治与喝酒比起来,孰重孰轻,不知孔融何为不解?
建安九年八月,曹操攻下邺城,让其子曹丕将袁熙的妻子甄氏纳为侧室。孔融听闻此事后,专门写信给曹操,说从前有武王伐纣,把妲己赐周公。如今你效仿武王,将甄氏赐给世子,又成为了一段佳话。
文学造诣颇深的曹操,不知道武王伐纣,把妲己赐周公的典故,便问孔融是什么意思。孔融嘻笑着说,你不就是这样办的吗?
孔融含沙射影骂曹操父子俩,曹操不可能听不懂!
(甄宓)
(四)孔融散布惊世骇俗的的乱伦败礼言论不知孔融是如何想的,是要做到语不惊人死不休吧?
有天,他给众人说: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瓶中,出则离矣!
按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父亲不值得孝顺,孩子不过是其一时情欲的产物;母亲没什么恩情,十月怀胎就好比一件器物暂时寄存在瓶子里,分离后器物与瓶子就没关系了。
这完全是百分百的奇谈怪论!
不说在以孝治天下的东汉行不通,就是放到如今的现代社会分析,也是大逆不道的一派胡言,为众人不齿。
孔融还藐视圣人。有天祢衡吹捧孔融是仲尼不死,孔融随口回捧你是颜回复生。很不巧,被奸诈小人郗虑听到了,赶紧给曹操作了汇报。曹操本来就对孔融的不少无理言行就怀恨在心,这次又抓住一条“钢鞭”材料,正好是踢开孔融这块绊脚石,扫除豪族政治障碍的有利时机,立即授意郗虑以“违反天道,败伦乱礼”的罪名表奏孔融。
(曹操)
随后孔融全家被诛。
笔者一贯认为,评价古人不能用现在的标准,要根据历史的具体情况作全面的分析。俗话说英雄造时世,时世造英雄,曹操作为东汉末三国时期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利用天下大乱之机开创自己的霸业无可非议,在其进程中要用铁血手段处理一些敌对者也毫不奇怪。
曹操有一定肚量,如没杀汉献帝、能包容蔡文姬等东汉遗民,但肚量的确还不够。非要杀孔融诛全家吗?作为一个统治者可有多种选择方法哩。
俗话说,识时务者为俊杰,作为一个豪族名士,孔融太不识时务了,愿当官就认真当官,不愿当官“采菊东篱下”也不错,何必老是用嘴惹火烧身?根据笔者自己的研判,孔融也可能有强迫、偏执等精神类方面的疾病,否则不会散布那些惊世骇俗的的乱伦败礼言论,这和他的豪门出身名士身份完全相悖。
(老版《三国演义》中的孔融)
【作者简介】赵心放,笔名赵式,曾从事多类工种和多种企业管理工作。近年来发表的小说、散文、诗词、儿歌散布于网络和本地的报刊。重庆市南岸区作家协会会员。
三国祢衡骂人有多厉害?为何与孔融、杨修成了三难友?
诛恩人放了仇人,曹操的两面性有多可怕?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