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视听(新华FM歌声里的70年)

05:14

新华社视听(新华FM歌声里的70年)(1)

6月12日,村民在融水苗族自治县良寨乡大里村紫黑香糯种植示范基地犁田,准备插秧。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1981年秋,著名歌词作家陈晓光应中央电视台邓在军导演的邀请,为一部农村题材的专题片撰写歌词。

陈晓光说:“《在希望的田野上》这首歌曲,是创作于1981年,经过多次的深入生活,情感上、题材上,各方面都有了很丰厚的积累,遇到一个主题的创作,一下迸发出来了。”

新华社视听(新华FM歌声里的70年)(2)

6月21日,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官滩镇三墩村的农民在农田里移栽水稻秧苗。 新华社发(周海军 摄)

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犹如改革的一声春雷,震惊九州方圆。

陈晓光多次奔赴安徽、四川、广东等改革前沿地区的农村深入生活,他对“大包干”有了最直观的认识。

陈晓光说:“农民觉得日子有奔头了,感觉到未来有希望了,我也感觉到就是因为改革开放,中国有希望了,所以希望便是这首歌曲的词眼。”

在陈晓光看来,“艺术家只要能把‘人人眼中有,个个口中无’的思想、情感、哲理表达出来,才有可能与人民群众产生共鸣,受到欢迎。

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由陈晓光作词,施光南谱曲。1982年,歌曲问世之后,老百姓纷纷打电话请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重播,仅当年的点播率就高达1500余次,从此广为传唱。

陈晓光说,时光流逝近四十年,不变的是华夏儿女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爱恋和赤诚之心。

记者:汤阳、金剑 、水金辰

制作:新华FM工作室

新华社音视频部出品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