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国号庙号谥号之间的区别(我们到底应该怎么称呼古代皇帝)

我们现在对古代皇帝的称呼基本上分为谥号、庙号和年号三种,但为什么非得用三种呢?都称呼谥号不行吗?下面就是国史君(国史通论)对这一现象的一种总结,诸君不妨提一下自己的看法。

谥号

古代皇帝国号庙号谥号之间的区别(我们到底应该怎么称呼古代皇帝)(1)

汉文帝刘恒

谥号有很悠久的历史,最早出现在周公定周礼的时候,并且逐渐确立了一套完整而严格的谥法,帝王、诸侯乃至士大夫以及大臣们都有被定谥号的资格,后世又出现了私谥。谥法有很多版本,比如《汲冢周书》中这一段“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厚曰文 ,学勤好问曰文 ,慈惠爱民曰文 ,愍民惠礼曰文 ,锡民爵位曰文,刚彊直理曰武,威彊叡德曰武,克定祸乱曰武 ,刑民克服曰武,大志多穷曰武……”很长很长。秦始皇称帝之后觉得谥号是以父议子,以臣议君(因为谥号只有死人才有,除了魏明帝),便把谥号取消了,汉朝又恢复。最初谥号都是只有一个字,像汉高帝刘邦(谥法里边没有“高”,但一般都用在开国皇帝身上)、隋炀帝杨广等等,但是后来的皇帝(唐朝之后)越来越觉得自己的爹英明神武,怎能一个破字了得?便开始加码,到努尔哈赤是个顶峰:“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所以后来渐渐地就不在用谥号来称呼帝王了,因为太长了,相信连他儿子都记不住。


庙号

古代皇帝国号庙号谥号之间的区别(我们到底应该怎么称呼古代皇帝)(2)

永乐帝朱棣

年号主要是用来纪年的,咱现在说公元多少年,但是古代没有啊,便用当时帝王的年号来记,正式的年号纪年是在汉武帝十九年首创的,年号为“建元”(前140年—前135年)。每当国家有事(有祥瑞、有封禅、有战争、新皇帝即位等等)皇帝就会“改元”,意思是换个年号。最初皇帝们都热衷于改元,比如下图中,一个皇帝可能有很多很多年号。

古代皇帝国号庙号谥号之间的区别(我们到底应该怎么称呼古代皇帝)(3)

改元上瘾的皇帝们

明太祖朱元璋即位之后,觉得频繁改元实在是太混乱了,自己都过糊涂了,于是终太祖一朝都称“洪武”,太祖这么办,后世皇帝也都没再改元,清朝也沿用了这种方式,于是明朝及清朝的皇帝,一生都只用一个年号,国内使用时间最长的当然就是康熙了。此时,我们一般用年号或者庙号来称呼之前的皇帝,可以说明太祖,也可以说洪武皇帝,也可以直接叫朱元璋。就看哪个流传度最高了,就像说天聪皇帝或崇德皇帝,清太宗,清文帝大家可能不知道他是谁,但说皇太极,大家就清楚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