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文会血溅津门(血溅津门反派人物袁文会)

《血溅津门》是天津作家张孟良先生以家乡天津为素材创作的精品之作。后由天津电视剧制作中心拍成14集电视连续剧叫响全国,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田连元曾经改编成评书,连续在中央电视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演播,天津、河北等省市美术出版社改编成多集连环画册。

还因为地地道道的津味特色令天津人们倍感亲切,全国人民耳目一新。

袁文会血溅津门(血溅津门反派人物袁文会)(1)

该剧真实地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天津人民大无畏的斗争精神,被誉为天津人民的抗日斗争史。

上世纪八十年代,《血溅津门》在天津播出时,这部地地道道的津味电视剧让人们热血沸腾。

据导演路希老人回忆说,当时,大街小巷全都洋溢着《血溅津门》里的台词,大家津津乐道的全是剧中的人物关系。

路希说,“我年轻时在冀中七分区做卫生员,那时晋冀察地区到处都是封锁沟,封锁沟都一丈五尺那么深啊,下去了就没法上来。那时,我们的武器不行,要避敌锋芒,我方如何迂回躲闪,这些我都亲眼得见。所以把我亲历的如何钻地道、钻苇子地、如何在敌人的扫荡中突破封锁线,这些都融入了电视剧的情节中。”。

路希老师在剧中演的是袁文会,是个大汉奸,帮助日本人成立便衣队、特务队。

谈起这个人物,路希说:“袁文会是日本人利用的中国黑社会,他抓华工,这些华工去了日本就一去不复返了;贩卖烟草、白面儿,让人吸毒;抓慰安妇、迫害广大妇女……我小时候见过袁文会,在南市的时候,他本人其实要比我高一点儿,瘦一点儿。演完这部戏,有人在街上看见我,都喊我三爷,甚至有人问我是不是姓袁。可见这部戏的影响有多大。”

袁文会血溅津门(血溅津门反派人物袁文会)(2)

路希老师回忆起当时的拍摄情况感慨良多。“当时可谓是上下一心,党政团结,工农商学兵全都帮助呀。市领导就非常重视,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方便。当时所有拍摄场地都是不要钱的,天津的父老、各机关单位统一协助才拍成这部戏。

当初,解放路邮局停业借我们使用,解放路武警总部成了袁文会的私邸了,湖北路盐务局也借给我们当日本司令部了,包括所有的家具都是人家免费提供的。那时,为了拍我们这部戏,经常戒严,老百姓都半夜半夜地陪着我们看,有时少了个道具,老百姓就说等着我上家给你们拿去,就这样,很多道具都是老百姓家里的。

说到这部戏当时的反响,路希总结说,这部电视剧有14集,在当时算是最长的电视剧了,它拍出了时代气息,拍出了地方特色,尤其是拍出了同仇敌忾的那种永不屈服的拼搏劲头。“当时播完了这部戏,连山东、山西、河北的犯罪案例都少了,可见它的影响。”

剧中有两个反派人物:路希老师演的青帮头子、天津混混儿袁文会及金书贵老师演的大汉奸,坏蛋郭运起。

袁文会血溅津门(血溅津门反派人物袁文会)(3)

袁文会与郭运起

路希 对袁文会这个人物的理解是:袁文会的“坏”并不是表现在动不动就横眉立目,怒形于色,因此屏幕上的袁文会,看人的时候,常常眯着双眼,上下打量对方,然后瞬间凝视、停顿,鼻孔里不冷不热地“哼哼”两声,使人难以揣摩他的心计,却可以感觉到他的阴险。

袁文会血溅津门(血溅津门反派人物袁文会)(4)

此是真实的袁文会,解放后被镇压

路希演袁文会,还利用了三件小道具:牙签、扇子、手掌上磨擦得嘎嘎作响的核桃,来表现这个人物懒散的无赖相。《血溅津门》播出后,路希扮演的袁文会深入人心,天津人大多没见过袁文会,但发自内心地认为,这部电视剧里的袁文会,就是真实的袁文会本人。

袁文会血溅津门(血溅津门反派人物袁文会)(5)

金书贵为演郭运起也是煞费苦心。他自己精心设计了郭运起的行头,脚底下是日本马靴,腰里系着板带,上身是绸布疙瘩袢儿褂子。郭运起额头有一道疤,金书贵用中分发型把疤盖一下,演戏时拿枪管挑一下头发,感觉很神气。

袁文会血溅津门(血溅津门反派人物袁文会)(6)

郭运起认为日本人赏识他,他遇到了“明主”,他的逻辑是要为“明主”尽忠,所以有一个片段,郭运起眼里含着眼泪说要效忠大日本帝国,“别说是武工队,就是我师父袁文会办了对不起皇军的事,我郭运起也绝不会放过他!”后来这个角色大获成功,观众恨坏了郭运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