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多败儿的危害(背后深远的意义)

《增广贤文》是明代编写的一部儿童启蒙书籍,据推测应该成书于万历年间,清代儒生周希陶经过了重新的修订,内容大致分为人际关系培养、解读人生命运、教您如何为人处世、了解读书的益处等等几个方面,是一部民间创作为人处世的精华之作。

“严父出孝子,慈母多败儿。枪打出头鸟,刀砍地头蛇。风吹鸡蛋壳,财去人安乐。谁言碧山曲,不废青松直;谁言浊水泥,不污明月色。”

这些经典的语句就是出自这本书,今天我们不想探讨这本书写的怎么样,我只想讨论其中的一句话“慈母多败儿”。

慈母多败儿的危害(背后深远的意义)(1)

为什么说起来这个呢,是我碰到的一个真实的慈母多败儿的真实案例,是我妈妈的同事,她孩子跟我年龄差不多,小的时候挺好的一个孩子,在班里面学习不算太好,也说的过去,主要是很会说话,老师都非常喜欢。貌似高中毕业的时候没考上大学,贪玩电脑游戏之类的,复读了一年,依然是没有考上,家人就托关系帮在厂里面找了一个稳定工作,买了房子,依然就是每天玩游戏,没找对象,为了这个事情家人操碎了心,但是就是不想找,一直到去年的时候迷上了网络赌博,打扑克之类的,为了凑钱买筹码,把房子都给抵押了,弄得老两口现在整天睡不着吃不下的,从小挺好的一个孩子为啥一步步走到这个结局,自控力差是一方面,是不是我们也从父母教育方面分析一下呢?

什么是慈母?古代的解释多称之为其母亲,也有称之为庶母(父亲的小老婆),《仪礼》对成为“慈母”条件做了诸多限定,不是随便那个女人都可以成为“慈母”,也不是哪个儿子随便都可以拥有“慈母”。现代的解释就通透很多,慈,就是慈爱、真诚、爱心、明事理,真诚对待子女,爱不泛滥。这种母爱阳光、积极向上,给与孩子成长最好的养分。

败儿呢?不懂得体谅别人、不懂得尊重对方、肆意妄为想干啥就干啥、没有想法、自私自利、等等。其实看到了这些,并不是慈母的环境造就的这些特点,根源在于娇惯、溺爱、缺乏引导,太过于关注子女的表面情况(生病、穿着、饮食、安全),并不太注重子女的心理健康建设,不能养成子女有担当、能抗事的能力,很多事情大包大揽,不会让子女在平时的事情当中亲身体验,体验到不一样的人生。

区别应该显而易见了,慈母在保护、尊重、爱护孩子的同时,会有系统的引导及相关的管教,让孩子在做事情的时候,让他也设身处地的了解别人的想法跟需求,培养孩子宽容、诚信、正直、有爱等等美德,而不是一味娇惯与纵容、夜郎自大、目空一切、不听管教、不懂分寸。在孩子的教育方面,用的最多的就是赞扬,很多家长懂的赞扬是最好的激励方式,但是很多人却做错了。听听育儿专家怎么说:“我们教育孩子表扬孩子聪明,不要笼统,要表扬具体事情,被子叠的好,室内打扫的干净,就直接指出来,哪里有问题也要直接说明白,例如水杯没刷、床上的书籍没摆放整齐,让孩子自己考虑应该下一步怎么做,然后再跟孩子有互动探讨怎么才能做得更好,而不是只是笼统的夸奖是个好孩子效果好的多”。

夸奖如果没有针对性,长久时间孩子并不能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会感觉自己做什么都是对的,没有对比也看不到别的优点,后期的人际关系处理就会很有问题,不懂得欣赏别的优点并对比自己加以改正,是无法长足进步的,也是很多从小溺爱的孩子最大的问题。

慈母多败儿的危害(背后深远的意义)(2)

管教孩子也是一门学问,很多家长只知道迁就孩子、惯孩子,并不懂得如果管教孩子。

众多慈祥的妈妈,对孩子足够温柔,严格几乎可以说没有,尤其是现在众多的独生子女群体,更是拿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节奏,打骂更是不存在的。妈妈管教几乎没有态度,只是一味的纵容,不懂得教导孩子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久而久之,孩子的性格就是变得刁蛮任性、逆反、不听劝告,后期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制,在想改正就很困难了。

生活中的很多父母管理孩子,基本上都没啥威信,并没有形成自己的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当孩子进入的青春期,就会出现叛逆、冲突的情况,家长反而出现了管不了的情况,年龄小的时候没有树立起威信,长大了再管就没有效果了。有的管教并不是真正的管教,大多数是哄孩子,界限并不清晰,哄着哄着就成哄骗了,孩子小的时候一定要养成孩子正确的人生观,父母的一言一行一定要给孩子做出来表率,说过的事情一定要去做,答应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去实现,如果孩子骗多了,威信肯定就荡然无存了,自己都做不好还来管教孩子,你认为他能听你的吗?

还是婴孩的时候,只会用啼哭跟面部表情表达自己的喜怒,这个时候我们能快速理解孩子的需求、是非是非常重要的,随着对孩子的了解,理解孩子的能力也会有很大的提高,我们可以逐步引导孩子成长,同时也能促进跟孩子之间的相互沟通,让孩子成长阶段可以更好地养成好的习惯跟性格,才是我们众多父母应该更多考虑的问题,而不是只能满足吃喝玩乐这些基本需求,忘记了孩子的心里建设。

记得给孩子立规矩、树性格,也是对孩子的安全的一个保障,孩子感觉各种限制、守规矩对步入社会也会起到很好的启发作用,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该怎么做都是未来需要家长引导孩子独立思考的过程,都值得我们好好地研究跟探讨。

慈母多败儿的危害(背后深远的意义)(3)

说了这么多,慈母的这个词,从深远意义上考虑一定要从“慈”的方面出发,抛开“溺”的做法,才是让孩子拥有美好未来的关键,是每个伟大母亲真正需要做的事情,让孩子感受到伟大母爱的同时,又能认清自己,懂得成长与学习,懂得感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