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乳岩茶的山头(猫儿石还是猫耳石)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旗下岩茶课堂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岩茶山场里,很多内容涵待求证。
若随便听信了网上流传的说法,会被硬生生带偏。
比如,所谓的猫耳石肉桂。
在网上随意搜索“猫耳石”、“马头岩”、“岩茶山场”等关键词。
不消片刻,能跳出来一连串“讲解”。
猫耳石肉桂啊,那就是岩茶里的“猫肉”!
猫耳石之所以叫猫耳石,只因那片山场的岩石,远望过去像极了猫耳朵。
哦,乍一听,这好似极有道理。
但百闻不如一见。
许多关于岩茶山场的真相,还得亲自到了实地,才能得到验证。
《2》
这次在武夷山,特意托了马头的老友带我们进山。
认真说起来,和那位茶农朋友也有许多年没见过面了。
大约是2016/2017年至今,隔了好几年。
再次相见,差点没认出来。
那位曾经在麻花心中,算是天心村村草之一的马头老友,如今结婚成家好几年后,身材发福了不少。
“看来,这些年你做茶很辛苦啊,作息饮食都很难规律,也找不出时间锻炼,这腹肌都到哪去了?”
老友很是尴尬。
“做茶倒还好,每年就辛苦那么一段时间,主要是戒不掉宵夜……”
额,时隔多年,他的耿直爽朗还真是半点没变。
说实话,三伏天里托茶农带路进山,麻花可是欠了个大大的人情。
毕竟,天气这么热,但凡离开空调房的地方都是远方。
毕竟,还是去爬马头这种以石阶陡、路途远、耗膝盖而闻名的山场。
毕竟,按那位马头茶农的话,他从春茶季到现在,就没有进过山。
如今啊,天心村的茶农日子越来越好了。
如茶山管理、定期巡山、茶园维护等工作,大可交给工人。
八月末伏,随便出门一趟,就要热得满头大汗。
更别提从八、九点就要进山,一直等到下午才能归途了。
夏季巡茶山,绝对是一场考验耐力与体力的辛苦活!
《3》
说回正题。
此次的进山重点,是去看猫儿石。
当然,一路上会经过不少小山场。
进山路线大致上,先约在大红袍停车场入口碰面。
停下车后,往左侧顺着石阶往上。
一路往上,再往上,到了中间的亭子处,稍微休息。
此时,站在亭子前,朝着来时的路远眺。
最远处,能看到天心岩的岩壁一角。
而近处呢,往右边拐进岔路,可抵象鼻岩,那是一片马头的冷门小山场。
去年五月时,咱们正是从这去往半天腰岩壁。
站在亭子里驻足休息片刻,继续往前,还是爬石阶。
好在,往上再爬六、七分钟后,便能到达一片开阔平地——开山坪。
开山坪以肉桂种植居多,顺着平地一路往前,面前是个巨坑。
站在开山坪高地,能遥望对面的磊石精舍,就是图片里的白色建筑。
咔嚓连拍几张,这是整座马头岩最经典的地标。
顺着开山坪,一路往里深入走去,一路上都是开阔平地。
约三、五分钟后,能看到好几片高大的乔木茶树——水仙。
这些种在老茶地里的水仙,树龄没有老丛,也远超高丛要求了。
目测过去,主干粗壮,树高超过三、四米的老茶树,在路将要走尽时,能看到连片分布。
路的尽头,是个小巧的旧屋,里面是马头当地的土地庙。
以此处为分水岭,往左深入,能去往蟠龙涧等系列山场。
而去往猫儿石,则得往右。
《4》
往右穿行,距离猫儿石还有一大段距离。
期间,陆续有经历不少小山场。
比如,能远眺马鞍岩。
比如,穿过了肆丘田。
再比如,路过云峰岗。
站在云峰岗的高地,能远望猫儿石的代表性岩石标志。
如图,一块造型独特的巨大风化岩。
按马头老友的解释,猫儿石之所以叫猫儿石,那是因为面前这个风化岩看起来像只猫。
像猫?不对吧。
这比毕加索的画看着还要抽象,得需要超强想象力才行。
闻言,老友进一步介绍。
猫儿石是像整个猫,不是像猫耳朵。
你看,对面这块像不像整个站起来正在生气的猫。
山岩顶上的那些植被,刚好像猫咪发威时,背部耸立起来的毛发。
啊,原来如此。
再次细看,发觉还真有几分相似。
看来,马头岩猫er石的正确写法,应当是猫儿石。
所谓猫耳石一说,不过是以讹传讹的误传!
网上清一色的猫耳石说法,毫无根据。
三人成虎,众口铄金,随波逐流下,随口一编的说法,可谓误导了不少人!
《5》
天气炎热的三伏天,冒着酷暑进山。
咱们此行的目的,可不是单纯只看劳什子的、造型像猫的岩石。
而是奔着肉桂去的。
从远看到猫儿岩石的地方,再往前。
仍需七拐八绕,方能跨进猫儿石的领地。
猫儿石的范围,不算大,不算小。
此处有一片树龄较老的老树肉桂
是的,肉桂是灌木,武夷山当地人一般只叫老树,不称老丛。
老丛肉桂的说法,太过不伦不类。
问了下,这片老树肉桂的树龄。
老友也说不准,总之是80年代左右种植的。
算一算时间,起码已经过去三十多年,是当之无愧的老树。
这倒也是,从实拍图清晰可见,这片老树肉桂因为没有修剪,长得很高。
一时间,甚至还有在太姥山看抛荒茶园的感觉。
不过,我还有个疑问。
这片老树肉桂的底下,怎么生了这么多杂草?
这个嘛,按朋友的说法,他们没有进行人工干预,没有刻意拔草。
再说,七、八月间,正是草木葳蕤的时节。底部的杂草看起来自然就茂密许多。
但这么多杂草,不怕它们和茶树抢夺养分嘛?
这得看你怎么看了。
争夺土壤养分的情况,多多少少都会有。
但这些杂草,大多只是一年生,过了霜降就要转黄枯萎。它们的根系也不会像茶树那么深,争夺养分方面的担忧,情况倒还好。
之所以采用这种放养式的茶园管理,是为了出山场味。
此话何解?
按朋友的说法,让做出来的茶更有劲道,更有野劲。
这一说法,倒是和白茶的抛荒有着类似。
说实话,看着这么一大片的茶树,若是不加细辨,单从身高来看,看着还有些像水仙。
但走近一看,这叶片卷卷的,分明就是肉桂的典型叶片形态!
《6》
当然,除了这片老树肉桂。
那位马头老友还带我们逛了好几片地方。
这片是他家亲戚的茶山。
那片是他们组(马头组)XXX的茶山。
旁边还有一片,属于他堂哥家……
而这,仅是猫儿石这一处小山场。
每次在介绍马肉,许多茶客都无法理解——马肉为啥不是统一的霸气、高香风味?
原因是,马头岩的地盘很大。
马头岩的下属,包括开山坪、猫儿石、桃树窠、磊石岩、悟源涧、螺丝窠、横窠、胡麻涧、光板岩、天坑、马岗、马鞍岩、云峰岗、肆丘田、升日峰、赌博岭、象鼻岩等一系列小山场。
逐一数下来,哪怕十根手指头轮流数两遍,仍旧数不清。
再说,单是猫儿石这一处,就分了好几家茶农。
在岩茶圈子里,遇到XX山场被一家独包的说法,可得掂量几下,才能知道是真是假!
更多关于岩茶的知识坑、涧、窠、洞、岩、峰,武夷山的山场这么多,你都认识吗?
牛栏坑、马头岩游客多,小山场采茶忙,春茶季正岩山场之怪现状
喝岩茶,无论水仙、肉桂、大红袍,山场重要吗?
武夷岩茶常说的坑、涧、窠、洞,这四类山场是怎么来的?
从山场,到火功,再到品种,聊聊岩茶香气的“散”和“聚”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