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在佛教里是怎样的人物(哪吒从佛教护法演变成孩童)

哪吒在佛教里是怎样的人物(哪吒从佛教护法演变成孩童)(1)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竹映月江

动画电影《哪吒·魔童降世》一经问世便好评如潮,迄今为止已斩获20亿票房,堪称国产动画电影的又一里程碑。

作为电影中的灵魂人物,哪吒软萌的儿童形象获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然而,历史上的哪吒却并非一直以儿童面目示人,那么,古代的哪吒形象是什么样子?

一,哪吒起源

细究哪吒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佛经典籍《佛本行经》中。那时的哪吒,是个不折不扣的外国友人,还有个梵文名字叫做那罗鸠婆(Nalakubala)。

按照佛经上的记载,外国友人哪吒是多闻天王俱毗罗(Kubela)的三太子,负责铲除世间的黑暗与邪恶,是佛教中的护法军神。

哪吒在佛教里是怎样的人物(哪吒从佛教护法演变成孩童)(2)

正因如此,哪吒最初的形象凶猛而高大。据史料记载,古印度时期的哪吒身高一丈六尺,拥有强大的战力及骇人的容貌,是夜叉中的统帅大将。

如此伟岸的身躯和现今软萌可爱的哪吒形象相去颇远,但不同的哪吒形象里包含的惩恶扬善的精神却千古不变。

二,传入中土

唐朝时期,中土和古印度、古波斯的往来日益密切,来自异域的哪吒也随着传播佛教的僧人来到了中国,并被记载在《开元传信记》中。

为了方便中原人士更好地认识哪吒,有位高僧根据梵语发音将这个神话人物翻译为“哪吒”。

其中,“哪”意为“傩”,这是古汉语复合名词,意思是驱邪消灾,“吒”通“咤”,指的是叱吓邪恶,哪吒的意思就是傩叱祓禳鬼怪。

哪吒在佛教里是怎样的人物(哪吒从佛教护法演变成孩童)(3)

进入中国后,虽然哪吒的形象一开始依旧高大凶猛,但他的样子却随着民间传播逐渐有了不同的版本。

北宋时期,苏辙有一首关于哪吒的诗:

北方天王有狂子,只知拜佛不拜父。佛知其愚难教语,宝塔令父左手举。

儿来见佛头辄俯,且与拜父略相似。佛如优昙难值遇,见者闻道出生死。

嗟尔何为独如此,业果已定磨不去。佛灭到今千万祀,只在江湖挽船处。

从这首诗中不难看出,中国版的哪吒在宋朝已经开始和父亲产生矛盾,并且李天王也已经获得了宝塔这一大杀器,哪吒演变的这背后反映的是古人对父权的反抗。

哪吒在佛教里是怎样的人物(哪吒从佛教护法演变成孩童)(4)

同时,由于唐宋时期的人十分推崇名将李靖,因此民间将李靖的故事和哪吒的故事合二为一,组合出史上最强父子档,这也促使哪吒的形象渐渐的软萌可爱起来。

三,神话故事

这样的哪吒形象转眼便流传了百年。明朝时期,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问世,哪吒的形象广为流传。

而另一部神话作品《封神演义》对哪吒的叙述更为细致,哪吒也终于摆脱了佛教的背景,成为道教太乙真人的传人。

在太乙真人的教导下,哪吒武艺高强,法宝众多,却因打死龙王三太子被迫割骨还父割肉还母,太乙真人找到哪吒的魂魄,用莲花荷叶助其重生。

哪吒在佛教里是怎样的人物(哪吒从佛教护法演变成孩童)(5)

这段故事流传甚广,以至之后的哪吒事迹无不在此基础上丰富完善。

如今,哪吒的故事早已传遍千家万户。这位远道而来的异域神话人物,最终完成了本土化的蜕变,成为大名鼎鼎的中国神仙,永享万民千秋敬奉。

参考资料:《封神演义》、《西游记》、《开元传信记》、《佛本行经》

《封神榜》、《哪吒闹海》和《魔童》里的哪吒,哪个最接近原型?

《长安十二时辰》里李屿对应唐代哪位太子?唐玄宗都拿他没办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