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流行特点(冬季副猪嗜血杆菌高发)

寒冷季节高发疾病副猪嗜血杆菌,临床上辨识度极高。即便如此,本病的发生依然呈逐年增长趋势,病程的持续时间及伤亡数量受多种因素影响。了解本病的特点,有利于防控本病的发生与发展,有效降低经济损失。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流行特点(冬季副猪嗜血杆菌高发)(1)

一、副猪嗜血杆菌的特点:

1、血清型较多且各型之间缺乏交叉保护。

生产上一般来说,不接种该病疫苗。严重爆发区域,如考虑接种该病疫苗,一定要接种与本厂血清型一致的疫苗,据流行病学调查国内流行的优势血清型为4型和5型。

2、上呼吸道常在菌

仔猪出生7日龄内鼻腔内已经有本菌定居,仔猪不可能在7日龄内断奶,早期断奶不适用于本病的防控,该病原将长期与机体共生。

3、临床上常继发于其他疾病。

通常情况下本病不会独立发生,在应激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常与其他病原共同致病,如链球菌及其他呼吸道疾病(支原体、胸膜肺炎、猪流感、伪狂犬、蓝耳等)。一旦发生本病要考虑是不是存在其他疾病的情况,反过来看一旦发生其他疾病要考虑会不会引起本病的爆发。

4、寒冷季节高发(特别是5-8周龄的保育猪),与环境生产管理密切相关。

寒冷季节硬件跟不上的情况下,无法维持通风和温度的平衡。若卫生条件跟不上,圈舍湿度过高,同栏密度过大,加之其他病原活跃,很难避免本病的发生。

二、副猪嗜血杆菌的防控:

1、断奶、转群等应激发生前后早期预防。

病原属革兰阴性菌对多数常规抗菌药敏感,敏感药物有氟苯尼考、替米考星、阿莫西林、头孢类、四环素类、和庆大霉素,近年来猪只对喹诺酮类、磺胺类耐药程度上升。

2、环境管理。

寒冷季节,温度是管理的基础。保持适宜的温度,适当进行通风,维持温度和通风的平衡,平衡点主要通过生产管理参考温度、猪只状况及空气质量进行把控。实际生产温度往往需要高于生产管理参考温度。

3、合理分群,避免密度过大,栏舍粪尿堆积状况。

4、控制常见疾病,对常见疾病进行免疫接种或药物控制。

5、早期用药。

早期使用抗菌药物能起到一定效果,单个出现典型症状,通常已经爆发,需对未发病猪只进行整体防控。

根据病原特点全面采取防控措施是防止本病发生的关键。

编辑:王茵 校对:王茵

声明:本文章为养猪在线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直接留言或微信联系我们 yangzhuzaixianbianji,获得授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