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十年代的上山下乡火热场面(你可能没见过的劳动场面)

【图文原创】敲锣挖山,你可能没见过的劳动场面

作者:莫善贤

朗诵:阳光晓溪

六七十年代的上山下乡火热场面(你可能没见过的劳动场面)(1)

民谚说:敲锣卖糖,各干一行。敲锣挖山,倒真有其事。地处山区,一切都离不开山。山上的油茶林、杉木林、毛竹林,有些是老祖宗留下来的,有些是人民公社化以后种植的。农民们尝到了“绿色银行”的甜头,生产队在农闲的时候就安排社员挖山植树,种油茶林。

在山上挖地与在平地锄地不一样。山上的地里都会有石头,一不小心挖到的话,锄头会砸出火花来。再是山上遗留着老树兜,挖地时还得有柴刀作为备用。为了挖掉树兜,不小心用力过猛,会把锄头柄弄脱。这是一件令人烦恼,经常遇到,又不容易弄好的事情。如果锄头不好使,挖地的进度就会放慢。这时候,柴刀就能及时发挥安装锄头柄的作用了。

有一次,大队组织全大队的主要劳动力,到大队林场去挖山地。大队林场在苦麻生产队的地界,苦麻是另外一条山冲,从木赖出发,要走一个多小时。才能到达苦麻的山地,需要挖地的是一大片山场,一大片刚刚用火烧过的复垦林地,山连着山。我们大队的生产队是怎样起名的,我们不得而知,但总觉得木赖呀、苦麻呀这些名字怪怪的。

六七十年代的上山下乡火热场面(你可能没见过的劳动场面)(2)

各生产队来的社员陆续上山,场面之大,气势之大,有一种拍“大片”的感觉。敲锣声响起,挖山开始了。只见锄头飞舞,真有毛主席“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山河铁臂摇”诗意的感觉。有好几个人在敲锣,用“督战队”来形容他们,一点都不过分。谁挖得慢了,就在人家屁股后面猛敲锣。人都是要面子的,听到锣声老在自己的屁股后面敲,心里当然不是滋味。有的人弄得满头大汗,也分不清是急出汗,还是累出汗了。这时,有经验的老手就会用一些“小心计”来度过难关:故意漏挖,用浮土把没挖的地方盖上。都说狗急跳墙,人急也会“急中生智”的。

挖山是一种可以意会,也很通俗的说法,山里人都是这么说的。挖山的好处可多咧,除了建设绿色银行之外,就是当年可以种杂粮:红薯、芋头、木薯。我们在木赖的几年,对山林里间种杂粮获得收成是颇有体会的。生产队分的杂粮根本就吃不完,每次分杂粮,我们的知青屋都会堆得满满的。

六七十年代的上山下乡火热场面(你可能没见过的劳动场面)(3)

作者:莫善贤

六七十年代的上山下乡火热场面(你可能没见过的劳动场面)(4)

朗诵者:阳光晓溪

六七十年代的上山下乡火热场面(你可能没见过的劳动场面)(5)

编辑:真真

感谢您的赏读!感恩支持!

《红月亮诗画艺苑》发布的原创作品均是作者原创授权发布。

(图文原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