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项目名称(建筑垃圾分类-建筑垃圾再生利用项目-中联德美)

《广州市建筑垃圾处理设施布局规划(2021-2035)》(草案)在广州市城管综合执法局网站上公布,建议逐步完成源头分类、区域部署、再生、无害化处置可持续建筑垃圾处理设施系统,长期基本达到建筑垃圾排放处置平衡。

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项目名称(建筑垃圾分类-建筑垃圾再生利用项目-中联德美)(1)

建筑垃圾是工程垃圾、工程泥浆、工程垃圾、拆除垃圾和装修垃圾的总称。近年来,广州建筑垃圾产量快速增长。据统计,仅“十二五”在此期间,建筑垃圾产量几乎翻了一番;“十三五”期间,全市建筑垃圾产量从2016年的4113万立方米增加到2019年的8505万立方米,增加了2016年的4113万立方米.1倍。

规划指出,相比之下,广州建筑垃圾年综合利用处理能力较低。2019年,广州的处理能力仅为2913年.7万立方米。目前,广州的建筑垃圾处理方法仍以传统的终端处理方式为主,即扩大综合利用厂和新消费场,满足新建建筑垃圾的排放需求。此外,目前的分拣和综合利用处理方法相对简单,分拣和利用过程相对简单。

建筑垃圾的产量与城市建设密切相关。近年来,金融城、琶洲国际会展商务区、黄埔二商务区等区域建设如火如荼。可以预见,随着广州建设活动的不断推进,高密度超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已经转变为土地空间资源复合利用模式,建筑垃圾产量将在现有基础上有新的增长,这也对城市建筑垃圾处理设施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

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项目名称(建筑垃圾分类-建筑垃圾再生利用项目-中联德美)(2)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应超过百分之九十五:

《规划》提出,要以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理念为指导,科学规划广州市建筑垃圾处置体系,合理、an全、环保地解决排放处置矛盾,逐步完成源头分类、区域配置、再生利用、无害化处置的可持续建筑垃圾处置设施体系,实现排放与消费的整体平衡,促进广州市资源节约型、环保型社会建设。

减少来源将是广州未来处置建筑垃圾的主要思路。《规划》提到,通过资源利用、工程回填、场地平整、绿化种植等方式,力争建设工程来源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达到百分之十。2025年,新建施工现场建筑垃圾(不含工程渣土、工程泥浆)排放量不超过300吨/立方米,预制建筑垃圾(不含工程渣土、工程泥浆)排放量不超过200吨/万平方米。

在终端处置目标方面,规划建筑垃圾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应与源头减少和区域土方平衡后的剩余建筑垃圾量相匹配或过剩;在再生产品利用方面,政府和国有企业投资项目中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产品的不得低于同类建筑材料的总比例,其中改扩建项目的比例不得低于百分之三十,新建项目的比例不得低于百分之十。

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项目名称(建筑垃圾分类-建筑垃圾再生利用项目-中联德美)(3)

根据规划,截至规划期末,广州建筑垃圾回收率应超过百分之95,综合利用率应超过百分之80。除越秀、荔湾、天河、海珠等主要城区外,其他区原则上应配备足够的综合利用设施,满足建筑垃圾处理需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