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内湿气重偏方(体内湿气重身体易瘀堵)

提起湿气,大家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了解,而且随着气温越来越高,我们的身体也越来越容易积湿气。看到这句话很多人都会有疑惑,明明天气越来越热,怎么可能身体越来越湿呢?

这并非指的所有人,而是在夏季无所顾忌的人,为什么现代人比老一辈更容易湿气?因为我们很多时候对受寒并没有真正的认识,或是身体的不适感没有找上门,自己不在意。

体内湿气重偏方(体内湿气重身体易瘀堵)(1)

老一辈受寒大多因为吃得不好或是没有御寒的衣物,没有可以保暖身体的条件,受寒也大多发生在冬季,而咱们很多年轻人正好相反,在夏季特别容易受寒,导致体内积累的湿气越来越重。

夏季的气血是往外走的,体内的阳气也是,本来脏腑空虚,抵抗力弱,我们再用这些寒凉的东西一激,相当于身体的大门一开,把这些寒邪都放进体内一样,等同于“引狼入室”。

体内湿气重偏方(体内湿气重身体易瘀堵)(2)

本来夏季,我们应该喝点温阳热乎的姜水,姜茶,结果五花八门的冷饮下肚。

本来应该出汗排毒的季节,我们却天天躲在空调房里,即使有机会出门晒晒太阳,也是各种遮阳伞,遮阳外衣,把身体裹得严严实实,反而到空调房里穿个短袖露个小腿,湿气能不钻进身体吗?

体内湿气重偏方(体内湿气重身体易瘀堵)(3)

这些都是我们身体日后出现问题的诱因,虽然现在年轻体壮察觉不出,等过了四十岁,身体的各项机能下降,这些积累的陈年湿气就会在身体中“作威作福”。

而且寒毒还有一个危害,是让我们所有人都惧怕的,就是寒毒重很容长一些肿块,结节。有句话叫血遇寒而凝,我们体内的寒毒重,那么气血就很容易瘀滞,体内也容易长东西,所以别觉得逞一时之快,吃点寒凉的东西没关系。

体内湿气重偏方(体内湿气重身体易瘀堵)(4)

若是想我们老年安逸少遭罪,健健康康的,那么在年轻的时候就得注意,少吃寒凉,少吹空调,少用凉水冲凉,以及要把我们体内的湿气给化掉,排出来。

那么如何才能把体内的寒毒给排出来呢?

毕竟湿气看不见摸不到,自古湿气和阳气就是死对头,体内的阳气若是充足,那么湿气会被这股阳气给化掉排出,反过来若是阳气不足,湿气也会越来越盛,在我们体内导致各种不适。

体内湿气重偏方(体内湿气重身体易瘀堵)(5)

积留在颈部中,就会导致甲状腺结节;积留在胸部,就会导致乳腺增生结节;积留在腹部,就会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积留在胞宫中就会宫寒,痛经。

痰湿体质是由于体内脏腑功能异常、气血津液代谢紊乱导致水液停止在体内局部,聚集称痰湿而形成的体质。想要改善这个体质,得从祛湿和温阳兼顾两个方向来共同入手。

宋代的《太平惠民合剂局方》中记载了一味专门化痰的方子——二陈汤。

体内湿气重偏方(体内湿气重身体易瘀堵)(6)

二陈汤的药方非常简单,总共只有四味药,分别是半夏、陈皮、茯苓和炙甘草。

半夏在方子中的作用是燥湿化痰、陈皮的作用是化痰行气健脾。茯苓则是湿气“杀手”,可以有效调理湿气。

半夏为君药,燥湿化痰,并且降胃逆。陈皮为臣,主要行气,因为气滞则水液聚为痰,所以化痰要行气,即是“治痰先治气,气顺痰自消”。

体内湿气重偏方(体内湿气重身体易瘀堵)(7)

伏苓为佐药,健脾渗湿,因为脾是生痰之源,又因为脾恶湿,所以健脾要渗湿,湿去则脾健。甘草为使药,补气和中,调和诸药。

清代名医黄元御曾这样阐释二陈汤:

“茯苓升脾,半夏降胃,橘红行气使升降之气流畅,甘草既加强升脾之力,又加强降胃之力。如此中焦升降之枢机流利,一气周流,何痰之有。小方蕴含天地升降之道,故应用广泛,治病效果好。”

好了,今天就说到这里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