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为什么对朱标这么好(朱标并不是历史上权势最大的太子)
如果问历史上权势最大的太子,很多人会异口同声地说是明朝的开国太子朱标。这里要说明一点,朱标并不是历史上权势最大的太子,权势最大的太子而是李世民。
这样说不是信口胡诌,也不是胡乱编造,而是根据历史记载得出的结论。虽然朱元璋对朱标很疼爱,但是朱标当了二十五年的太子,其实没啥权力的。
因为朱元璋自己就是权力迷,不肯跟大臣分享权力,丞相制度都容不下去,不肯跟大臣共同享受荣华富贵,大批开国功臣和淮西勋贵被屠戮殆尽。
怎么可能让自己儿子权势太大,加之朱元璋是明朝最勤政的皇帝,几乎所有的朝廷大事都要过问,都要亲自处理。朱元璋杀功臣,杀贪官,废丞相制,几乎没有什么朱标什么事情。
朱标在洪武朝干的事情也就去全国各地去查考那个地方适合建都,等到朱标从西安回京不久就去世了。要么就是弟弟们犯了错,朱元璋要惩罚他们时,朱标出来求情而已。
当然朱标没有太多权力,权势不大的标志就是在于朱标作为东宫太子,竟然没有属于自己的东宫官员。这其实很不合理。
自古以来东宫太子都有属于太子的东宫官员,太子太师,太子少师等东宫三师三少等官职品级很高属于荣誉职衔,并不听命于太子。
而太子洗马,太子家令,太子舍人,太子詹事,太子宾客等官职,都是太子的属官,也就是太子的班底。
太子是储君以后要继承大统,没有自己的班底无法掌控朝政,这也造就了古人所说的“一朝天子一朝臣”的现象。
明朝以前历代太子都有自己的东宫属官,但是明朝有点特殊,开国太子朱标竟然没有自己的东宫属官。这也导致了朱标在洪武一朝基本没发挥什么作用。
这也不怪朱标,主要是朱元璋的责任,是他亲自安排了朱标的东宫属官。朱元璋参考了历代的东宫官制,觉得以前的都不行。
他认为太子的东宫不设专职官员,就让自己的朝廷大员兼任东宫属官。因为天下初定,还有很多军事行动,朱元璋忙的不可开交,有事的时候需要太子监国。
如果在东宫设立专职官员,这些朝廷大臣需要处理重要军国大事,奏报太子的时候,太子如果犹豫不决,不能当机立断,或者和朝廷重臣们意见不和。
朝廷大臣必定会将责任归罪于太子的专职官员,会造成两套班子之间的矛盾,对朝廷形成不利影响,只有太子宾客等官职选择有名的大儒读书人,需要让太子养成好的德性。
《明史》:谕之曰:“朕于东宫不别设府僚,而以卿等兼领者,盖军旅未息,朕若有事于外,必太子监国。若设府僚,卿等在内,事当启闻,太子或听断不明,与卿等意见不合,卿等必谓府僚导之,嫌隙易生。又所以特置宾客谕德等官者,欲辅成太子德性,且选名儒为之,职此故也。”
于是他亲自安排了太子朱标的东宫官制,让开国元勋充当太子的东宫属官,李善长,徐达,常遇春三人作为东宫三少。
这三人的官职都是中书省的丞相,他们的朝廷官职都是有实际权力的,他们的东宫官职都是荣誉性的,他们跟太子没啥关系,也不用听太子的。
冯宗异,胡廷端、廖永忠、李伯升、赵庸、王溥、杨宪、傅瓛等人任太子詹事,这些人的地位相当于副宰相,康茂才、张兴祖、顾时、孙兴祖、吴桢、耿炳文等人任职太子左右率府,邓愈、汤和任职太子谕德,刘基、章溢兼赞善大夫,文原吉、范显祖兼太子宾客。
以上的很多人都是一二品的大员,他们的本职都很重要,也有很多都是骄兵悍将,都是从乱世中摸爬滚打出来的。
《明史》:帝以元制不足法,令詹同考历代东宫官制,选勋德老成及新进贤者,兼领东宫官。于是左丞相李善长兼太子少师,右丞相徐达兼太子少傅,中书平章录军国重事常遇春兼太子少保,右都督冯宗异兼右詹事,中书平章政事胡廷端、廖永忠、李伯升兼同知詹事院事,中书左、右丞赵庸、王溥兼副詹事,中书参政杨宪兼詹事丞,傅瓛兼詹事,同知大都督康茂才、张兴祖兼左右率府使,大都督府副使顾时、孙兴祖同知左右率府事,佥大都督府事吴桢、耿炳文兼左右率府副使,御史大夫邓愈、汤和兼谕德,御史中丞刘基、章溢兼赞善大夫,治书侍御史文原吉、范显祖兼太子宾客。
这样的设定其实不利于朱标培养自己的班底,朱标东宫的官僚都是跟随朱元璋的老臣,朱标首先要尊重朝廷大员,其次要尊重这些开国元勋。
而且这些人都是朱标的叔叔伯伯们,都是看着朱标长大的,朱标要处理军国大事必须要尊重他们的意见,最起码礼数上也得尊敬。
李善长等人能够尊敬朱标都是看在朱元璋的面子上,而不是朱标这个乳臭未干太子。而且他们走过的路比朱标吃过的盐还多,在处理政事上经验丰富,朱标还得向他们请教。
所以朱标面对这帮开国元勋,骄兵悍将,几乎发挥不了自己太子的权力,朱元璋的做法等于变相削弱了太子在朝廷的影响力。
历史也从朱元璋杀功臣证明了朱标驾驭不了淮西勋贵这一点。朱标的性格懦弱,而淮西勋贵都是从尸山血海中历练出来的。朱元璋就看穿了朱标对付不了淮西勋贵。
为了朱标继位后能够更好地掌握局势坐稳皇位,朱元璋开始大杀功臣,以蓝玉案胡惟庸案等几件大案,将淮西勋贵和骄兵悍将一网打尽。
朱标认为杀功臣太不道德了,请求朱元璋不要这样做。朱元璋直接给了朱标一条长满刺的树枝,让朱标拿起来。朱标见树枝上许多刺拿不起来。于是朱元璋就削掉了刺,为的就是让朱标能够拿起来。
可以说朱标的权势在历代太子中权势不算太大,主要还是在于朱元璋太过强势。当然朱元璋和朱标之间的父子情很深厚,是父慈子孝的典型。
朱标既然不是历史上权势最大的太子,那么历史上权势最大的太子是谁呢?自然是只当了两个月的太子李世民了。唐太宗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后,就被李渊册封为皇太子,两个月后李渊禅位给李世民,李世民从皇太子成为皇帝。
为何说李世民当太子时权力最大?因为李世民的太子之位是他杀掉李建成和李元吉,掌控朝廷局势后逼迫李渊做出的任命。
李世民当皇太子时已经将李渊给架空了,他只是没有皇帝的名号而已,实际上他已经拥有皇帝的权力了。
这属于特例,历史上仅此一例。原因很简单,李世民并没有杀掉皇帝李渊,直接当皇帝,而是干掉了太子,还是履行了当皇帝的合法程序。
历史上的太子几乎都比不上李世民,李世民在李唐王朝建立过程中领兵打仗冲锋陷阵立下大功,虽然李世民不是开国皇帝,却也有开国皇帝的功劳。
李世民还是秦王时就权势很大,比如李世民担任实权职务天策上将,尚书令,中书令,十二位大将军等,荣誉官职就有很多,秦王,太尉,司徒等,地位比朝廷文武百官高很多。
秦王府属官也很厉害,文臣有房玄龄杜如晦等秦府十八学士,武将有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秦叔宝,程咬金等人。这些人都是大唐的开国元勋,也担任朝廷的重要官职,秦王府相当于一个小朝廷。
以李世民的功勋还有权力,不是太子时就拥有巨大的权势。朝廷中能够和李世民比肩量力的大臣几乎没有,太子李建成想要和李世民争,还得拉上齐王李元吉。只有李渊还能压住李世民。
等到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直接干掉了政治对手李建成和李元吉,又让尉迟敬德进宫用武力逼迫李渊放弃权力。
等到李世民当上皇太子时,将整个朝廷局势掌控在手中,皇帝李渊已经没有任何权力了,文武百官已经听命于李世民,李世民已经是万人之上(包括李渊)。这样的权势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太子。
只是李世民当太子的时间只有短短两个月,由于时间太短,他在太子任上也没有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
李世民的赫赫战功是他还是秦王时建立的,开创贞观之治的巨大功绩是在他皇帝任上建立的。
所以人们忽略了李世民当太子的历史,只记住了李世民当秦王时为唐朝建功立业和他当皇帝时开创太平盛世的历史;也忽略了李世民当太子时拥有的巨大权势,忘记了他是历史上权势最大的太子这回事儿。
#谣零零计划#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