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条例讲座(北京海淀开了个)

今年85岁的志愿军老兵窦先生因为错过了申报时间,没有领到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

“拿到纪念章的老战友来家里串门时,父亲眼中的羡慕和失落让我实在等不了了。祖国想着、念着他们那批老兵呢,请你们想想办法,帮忙给我父亲补发一个吧……”窦先生的儿子拨打12345求助。

4月1日,海淀区万寿路街道“复兴路上的践行者·我为群众办实事‘12345接诉即办’故事分享汇”在乐府书局举办。街道总结了2020年全年和2021年第一季度“接诉即办”工作中的8个典型案例,与基层治理研究专家、地区人大代表、街道青年干部、社区工作人员等分享“接诉即办”背后的故事。

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条例讲座(北京海淀开了个)(1)

万寿路街道民生保障中心工作人员张淮讲述的就是窦先生的故事——《老兵的荣耀》。

接到小窦的诉求,街道干部马上联系他了解详情,并查阅档案资料核实情况。发现老人虽然住在万寿路街道,但个人档案却不在。根据奖章发放政策,应由个人档案所在地组织申报,可能因为信息不畅,老人最终漏报了。弄清情况后,经多方沟通,街道工作人员终于联系到老人原属单位,并协同原单位将补发的纪念章送到了老人家中。

“我记得,那是一个阳光和煦的日子。接过纪念章的窦先生很激动,张了几次嘴都说不出话来。他轻抚着纪念章,沉默良久,终于缓缓地站起来,挺直胸膛,向我们敬了一个有力的军礼!我们看到,老人的眼中,有着点点亮光。”张淮讲到这里,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

解决拖延多年的违建顽疾、推广垃圾桶降噪小窍门,迅速排查排除燃气泄漏风险……

8个故事的主人公有获得“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奖章的社区书记,也有初心不变、守护居民的退伍老兵;有扎根基层30余年、默默耕耘的老同志,也有“初生牛犊不怕虎”、誓将问题解决到底的年轻干部。他们在疫情中主动请缨、逆行坚守,在民情驿站里为民办事、破解难题;在城管工作一线拆除违建、打破“孤岛”;在垃圾分类的推广实践中锤炼本领、完善服务……作为一线“接诉即办”工作人员,他们始终用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我们力争把‘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与做好‘接诉即办’工作结合起来,以为民服务、艰苦奋斗、创新发展的‘三牛精神’切实解决地区居民的操心事、揪心事、烦心事,为‘幸福万寿路’的建设目标再添内涵。”万寿路街道党工委书记聂俊杰说。

(原标题:“接诉即办”故事会,讲述“满意率”背后故事)

来源:北京日报 | 记者 于丽爽

流程编辑:U016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