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见闻13-3(英伦游历散记D3-4)

旅行见闻13-3(英伦游历散记D3-4)(1)

第三天9.5日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节选自《再别康桥》(康桥即剑桥,为民国时期的音译)

不少中国人对剑桥大学的认识,恐怕都是从高中语文课本中的这首诗开始的吧?

众所周知,徐志摩因与林徽因的情感纠葛,在剑桥读书期间,写下了这首流传至今的诗,也因此吸引了今天众多的中国游客慕名而来。

从伦敦出发,一个多小时车程抵达剑桥。

剑桥初秋的上午阳光明媚、气候怡人,城中风光靓丽,走在复古典雅的剑桥城,真真心旷神怡。

旅行见闻13-3(英伦游历散记D3-4)(2)

剑桥(Cambridge)并非一座桥,它是英国剑桥郡的下辖市,因城中剑河上的众多设计精巧、造型美观的拱桥而得名,其中以数学桥、格蕾桥、叹息桥最为著名。

剑桥大学想必是全世界学子都向往的大学吧,成立于1209年,是世界最古老的十大学府之一。它是个大学城,由31所独立学院和6所学术学院组成。也是世界最古老的出版社。

剑河(Rriver Cam,也译作康河)是贯穿剑桥市的一条狭长河流,从南到北流经剑桥大学的多个学院:王后学院、国王学院、克莱尔学院、三一堂、三一学院、圣约翰学院和莫德林学院等。

剑桥大学没有围墙也没有校牌,学院大多分布在剑河两岸及城中各处,因此学子遍布城内,为城市带来深邃浩瀚的人文气息。

牛津和剑桥两所大学是英国王室的管理人、法学家、牧师的储备仓,充当政府的学院支柱。

剑桥人文主义者对希腊语和希伯来语的兴趣带来了圣经和古代宗教著作的校勘版本。

旅行见闻13-3(英伦游历散记D3-4)(3)

走在剑桥的街道上,想象踩在脚下的每一块砖,都曾无数次走过七位英国首相和近百位诺贝尔奖得主,也是很奇特的感受。

旅行见闻13-3(英伦游历散记D3-4)(4)

中世纪风格的校舍、钟楼、教堂(剑桥有20多所教堂)等百年古建筑掩映在茂密的绿荫中,和新时代的咖啡馆交相辉映,古典、自然、历史、现代完美融合。

三一学院(TrinityCollege)的门口有棵很小的苹果树,据说是为纪念当年落在牛顿身上的苹果由后人栽种的。

旅行见闻13-3(英伦游历散记D3-4)(5)

苹果树后面正对着的那扇窗,就是当年牛顿曾住过的房间的窗户。

当然,真正给予牛顿灵感的苹果树并非栽种在剑桥大学的校园里,而是在他自家的后院里。

旅行见闻13-3(英伦游历散记D3-4)(6)

如此美好的校园,对我们这匆匆游客来说,过过眼瘾也就罢了……

倒是听导游讲起我们的中小学教科书上好些有关欧洲的历史、政治、文化名人的瞎话,都是咱囯砖家胡编乱造的,深感智商被侮的尴尬……

旅行见闻13-3(英伦游历散记D3-4)(7)

剑河两岸芳草青青,河水清澈见底,河上水鸟、天鹅悠闲浪荡,形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旅行见闻13-3(英伦游历散记D3-4)(8)

因此乘船游览是此地特别盛行的观光特色,也称为“剑桥撑篙”,到剑桥的游客无人不登船体验。

剑河景致正如徐志摩诗中所描画的那般旖旎,而且更加明艳,令人流连忘返。

旅行见闻13-3(英伦游历散记D3-4)(9)

剑桥一个花园的一条小道上,也镌刻着《再别康桥》里的诗句: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旅行见闻13-3(英伦游历散记D3-4)(10)

午饭后恋恋不舍地离开美好的剑桥,开往同样美好的约克城。

旅行见闻13-3(英伦游历散记D3-4)(11)

旅行见闻13-3(英伦游历散记D3-4)(12)

还记得故乡的黄昏和傍晚吗?

这里是约克城的黄昏和傍晚,这般景致不知为何就让人生出旷古的故乡感。

约克是英格兰东北部城市,北约克郡首府,是历经1900年岁月的历史古城。

英王乔治六世曾赞誉:约克的历史,就是英格兰的历史。

旅行见闻13-3(英伦游历散记D3-4)(13)

约克大教堂是古城的核心地标,我们到达约克的第一站点就是大教堂。

由于到达时间较晚,没能进入参观,但站在大教堂门口就被其恢弘的气势、精湛的建筑艺术、神圣的氛围所震撼。

旅行见闻13-3(英伦游历散记D3-4)(14)

大教堂始建于627年,是英格兰最大的中世纪主教座堂,也是欧洲最大的哥特式教堂,堪称约克的精神象征。

旅行见闻13-3(英伦游历散记D3-4)(15)

旅行见闻13-3(英伦游历散记D3-4)(16)

约克城完整保留了中世纪的风貌,穿行在绵延的城墙和纵横的老街,为其古朴典雅的气质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深深沉醉。

旅行见闻13-3(英伦游历散记D3-4)(17)

乌斯河与福斯河在老城中交汇,为约克增添浪漫的文艺情调。

旅行见闻13-3(英伦游历散记D3-4)(18)

因中世纪贩卖牲畜而驰名的肉铺街内还隐藏着英国迄今最古老的中世纪街道—对角巷,它也是哈利波特系列电影的经典取景地。

旅行见闻13-3(英伦游历散记D3-4)(19)

徜徉在斑驳热闹的古巷街道,仿佛随时可穿越到梦幻的魔法世界。

旅行见闻13-3(英伦游历散记D3-4)(20)

圣玛丽修道院建于1055年,曾是城中最重要的祭祀祷告场所,神圣庄严,但现仅存残垣断壁。

旅行见闻13-3(英伦游历散记D3-4)(21)

约克York与纽约NewYork的渊源:

1651年爆发英荷之战。

1664年英国打败荷兰,取得“新阿姆斯特丹”的领土。

思念故乡的英国将士们用英国故乡小镇的名字来命名新大陆的一个个定居点,新约克(NewYork)便是其中之一,中文译为"纽约",即现在的国际化大都市纽约。

所以用亲子关系打比方:荷兰是爷爷,约克是儿子,纽约是孙子。

旅行见闻13-3(英伦游历散记D3-4)(22)

第四天9.6日

旅行见闻13-3(英伦游历散记D3-4)(23)

早上从约克近郊低调奢华的乡村酒店睡醒,早餐后到酒店外呼吸在国内已久违几十年的清甜空气。

旅行见闻13-3(英伦游历散记D3-4)(24)

旅行见闻13-3(英伦游历散记D3-4)(25)

在清爽美好的晨露中,鞋子被打湿了,青草也来缠绕,心境畅快得要飞起,不由想起老歌来,陈美龄的《假如》:

我走过青草地

漫步在小河堤

让阳光拥着我

让风儿抱我

远山青又青

蔚蓝的天空里

凝望着流云

想起了你~

旅行见闻13-3(英伦游历散记D3-4)(26)

今天第一站是英国北部约克郡的基斯利.豪沃特小镇,作家勃朗特三姐妹的故居。

旅行见闻13-3(英伦游历散记D3-4)(27)

在英国文学史上,勃朗特三姐妹是个奇迹。

旅行见闻13-3(英伦游历散记D3-4)(28)

1847年,三姐妹的文学作品《简·爱》、《呼啸山庄》、《艾格妮丝·格雷》在英国先后出版。百多年以来,在世界文学宝库中占据了不可动摇的地位。

旅行见闻13-3(英伦游历散记D3-4)(29)

勃朗特三姐妹的父亲生于爱尔兰的农民家庭,毕业于剑桥大学,是当地圣公会的一位穷牧师。三姐妹从小深受学识渊博的父亲教导,资质聪颖。

母亲生于家境优渥的商人家庭,但在三姐妹幼年时即患癌离世。

旅行见闻13-3(英伦游历散记D3-4)(30)

因此三姐妹幼年即生活在穷苦贫寒中,因家庭种种困境,三姐妹在世时间都不长。

写《呼啸山庄》的艾米莉29岁因染结核病而逝。

写《艾格妮丝·格雷》的安妮于5个月后同样病逝于结核病,终年27岁。

写《简·爱》的夏洛蒂也在39岁死于妊娠并发症和肺结核。

旅行见闻13-3(英伦游历散记D3-4)(31)

勃朗特三姐妹流星般的人生际遇都与她们那酗酒吸毒的兄弟息息相关,以至于三姐妹的作品中都有她们那自暴自弃令人唏嘘的兄弟的影子。

旅行见闻13-3(英伦游历散记D3-4)(32)

离开勃朗特三姐妹故居,开往苏格兰爱丁堡。

沿途风光美得像画,恰如一望无垠的仙境。

旅行见闻13-3(英伦游历散记D3-4)(33)

旅行见闻13-3(英伦游历散记D3-4)(34)

欧洲遍地都如此美好,这片古老文明优雅纯净的大陆,真是人类生活的美好家园。我多想留下来啊……

旅行见闻13-3(英伦游历散记D3-4)(35)

黄昏时分抵达苏格兰的爱丁堡城。

旅行见闻13-3(英伦游历散记D3-4)(36)

小逛了街市并晚餐后,入住戴玛荷古堡酒店。

酒店的夜晚幽蓝魅惑,引人无限遐想:今夜梦中会与中世纪的幽灵相遇么~

旅行见闻13-3(英伦游历散记D3-4)(37)

旅行见闻13-3(英伦游历散记D3-4)(3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