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的三大技巧(学生一定会爱上数学)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内容来自中学高(特)级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陈长恩老师《课堂要素之我见——以数学概念课堂为例》

和大家一起讨论数学课堂,数学课堂的课型很多,有新授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等等......今天就以新授课的概念课为例,来谈谈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

数学课堂的三大技巧(学生一定会爱上数学)(1)

什么是数学概念?

数学是研究空间数量关系和形式的学科,数学概念是人脑客观十五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反应,即一种数学的思维方式,能够更简洁更理性的表达客观事物。

1.构建数学理论大厦的基石

2.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前提

3.导出数学定理、数学法则和思想公式的逻辑基础

4.数学学科的灵魂和精髓

学习数学概念的重要性

数学课堂的三大技巧(学生一定会爱上数学)(2)

专家观点:概念教学应该放在数学教学的首要位置

李邦河院士说:“数学根本上是玩概念的,不是玩技巧,技巧不足道也!”

平时我们在教学中技巧很强,比如运算技巧,而运算技巧正是从概念中来

比如证明解决不等式,其根本就是在利用函数单调性来解决这个问题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数学室章建跃老师说:以解题教学代替概念教学的做法严重偏离了数学的正轨,必须纠正。否则,学生在数学上耗费大量时间、精力,结果可能是对数学的内容、方法和意义知之甚少,“数学育人”终将落空。

重要概念:

它是一种思维形式,它充分体现了客观事物共同属性和本质属性;

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总结、抽象与概括;

是人们对世界再认识的工具,数学就是概念组成的理论体系;

是进行判断、推理的基础;

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运算技能、发展逻辑论证和空间想象能力的前提;

是正确思维的前提;

因此,概念教学应该放在数学教学的首要位置,可谓数学之本。

如何设计一节概念数学课
  • 教学设计的元素有哪些?

数学课堂的三大技巧(学生一定会爱上数学)(3)

教材分析:课标的要求,知识体系和地位,以及前后教材内容的逻辑联系

本节课要讲的知识、技能、数学思想的内容,它在整个数学中有什么地位,跟前面的知识和后面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什么联系?如何融会贯通?

学情分析:学生知识基础、能力基础,认知障碍

不仅是现在面对学生,还要跟以往的学生从知识基础、能力基础、认知障碍方面做出比较。

很多刚刚进入到高中的学生,学习和理解能力并不能很好的融入,产生了什么障碍,需要分析清楚,对她们进行全面的认识,对症下药,合理设计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是教学的起点,使教学有明确的方向

是支配教学过程,同时提出对教学测量和评价的标准

根据新课程新目标的要求,要更注重学法的指导,包括学生的体会、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学生学习知识后对价值观的认同

教学重点难点:核心和拦路虎

教学重点就是教学核心,课堂的重中之重,学生学习的思想,要把重点分成若干个不同的点,让学生接受,而不是重复来说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领会重点。

教学难点就是学生学习的困难

教学过程:问题、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教师的引导语

课堂实施的程序。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引导语,问题与问题中的衔接语如何设置?

把课堂上能够用的方法尽量想的全面,尽管不能做到每一节课这样做,但是每个章节的重点一定要这么做。

教师搞科研就是对教学的研究,只有研究够全面,才能在课堂上驾轻就熟。

  • 概念课的课堂5要素

数学课堂的三大技巧(学生一定会爱上数学)(4)

概念教学的核心概括是:将凝结在数学概念中的数学家的思维打开,以典型丰富的实例为载体,引导学生展开观察、分析各事例的属性、抽象概括共同本质属性,归纳得出数学概念。概念教学要重视概念的发生、形成和发展过程。

情:适当情境引入可以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引发思考,产生学习和探究的动力;学生是情境(亦可以是以往学习的知识)中感受知识,引导分析,引发学习兴趣,综合概括知识,最后获取知识,而不是为知识命名;可以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引发深度思考

感:直观的感受、原有记忆的比对,产生不同的感知,获取新的知识

悟:概念的掌握需要精确、全面、深刻,通过思考领悟概念的精髓,抓住概念的本质,为完善知识网络奠定基础

化:知识的学习是信息的内化、融合、重构的过程,没有内化,所学的东西只是停留于浅层次的了解和理解,或者是简单的机械记忆。比如一类学生成绩很高,但是举一反三能力结果却不行,就是没有深刻理解

思:新知识的接受和应用是为了扩充和完善原有的知识网络,提升和发展思维品质,解决更加复杂的问题,同时也是为了更深刻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接受知识信息后,结构进行了重建,对以往学过的知识进行比较,形成新的知识网络,就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

课堂教学的实施(案例)-课题的引入
  • 设计适当的情境引入课题--以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为例

问题一:比萨斜塔是位于意大利的世界著名建筑之一,有没有同学想过它究竟倾斜到什么程度呢?如果要你描述它的倾斜程度,你会采取什么样的方法?

-教师可以在讲台上做个简单的动作,用手肘和桌面上有一个倾斜程度,学生如何度量?

-如果已经理解这种度量,怎么用语言说明出来?

问题二:北京位于东经116.46^∘,北纬39.92^∘,上海位于东经121^∘29′,北纬31^∘11′,大家知道“经度”和“纬度”是怎么定义的吗?

-涉及到地理知识,引发学生思考

  • 设计适当的活动引入课题--以解三角形(正弦定理)为例

问题:如图,一条河的两岸平行,河宽是1公里,因上游突发洪水,在洪峰到来之前,急需将码头A处囤积的重要物资及人员用船转运到正对岸的码头B处,或者其下游1公里的码头C处,已知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5公里,每小时水流的速度为3公里每小时,请你根据实际情况设计适当的问题,并予以解答。

数学课堂的三大技巧(学生一定会爱上数学)(5)

-只有题干,没有问题,需要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引导,可以让学生想象自己正在河中游泳,他如何到达?

-让学生意识到,在解决数学问题中,他还要学会什么知识?

  • 以学习过的知识引入--以两角和与差的余弦为例

问题:要求不查表,不用计算器,求cos15度的精确值

数学课堂的三大技巧(学生一定会爱上数学)(6)

解法一:利用解方程的思想

数学课堂的三大技巧(学生一定会爱上数学)(7)

解法二:利用构造的思想

数学课堂的三大技巧(学生一定会爱上数学)(8)

解法三:利用相似三角形

  • 以学生的记忆引入--以函数为例

数学课堂的三大技巧(学生一定会爱上数学)(9)

以函数的单调性为例

数学课堂的三大技巧(学生一定会爱上数学)(10)

以函数的奇偶性为例

  • 让学生感知到概念--以集合为例

“集合”一词在语文中是动词,但在数学中确是名词(相当于中文中的集体的概念)

-老师需要做什么:教师和学生分别举例,体会几何概念中元素的确定性,无序性和互异性

-学生需要做什么:体会集合中的元素必须具备共同的属性,体会严格的共同属性的重要性

-比如:一个班级是一个集体,但是不同科目大家需要有行政班和走班

  • 让学生领悟概念

数学课堂的三大技巧(学生一定会爱上数学)(11)

提取关键词

数学课堂的三大技巧(学生一定会爱上数学)(12)

辩证思维

  • 概念的内化(怎么做)

数学课堂的三大技巧(学生一定会爱上数学)(13)

概念的自觉应用(正用、逆用、变形应用)

数学课堂的三大技巧(学生一定会爱上数学)(14)

学生编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