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十年代老演员庞学勤(昔日长影厂好演员)
昨天,在我自媒体平台的文章下面,我读到了这样的一段留言,不知不觉间,我的眼眶就湿润了。
这位朋友告诉我说,与母亲相伴了61年的父亲于上个月去世了。做儿女的为了缓解母亲悲伤的情绪,专门为母亲买了智能手机,并耐心地教母亲怎么使用微信。后来找到我的自媒体公众号,终于使母亲有了平静的心情,慢慢回归了原来的生活。做儿孙的心中自然深感安慰。
这个朋友告诉我说:现在母亲每天都戴着老花镜,认真地读我的文章,仿佛又回到过去那美好的时光……
这段话,使我热泪盈眶,仿佛多年的付出和努力,终于有了回报。
我不知大家最近有没有看黄渤参与的一档新综艺电视节目,叫《忘不了餐厅》?
这是一个号召全社会共同来关心老人的节目。我不知所有的儿女们,在看过这个节目之后,是否能对自己的父母长辈,有更多一些的认识和了解?
我记得我在做“老电影的那些事儿”这个号最开始的时候,就有很多以往的同事表示:我在做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是的,好吧,我承认——他们说得不无道理:至少到目前为止,我的收益并不大。当年和我一起坐在主播台上的那位同事,在同样的时间,搞了一个专门报道小鲜肉小鲜花当红明星的号,结果没过多久就“日进斗金”了。而我的号,到现在,粉丝都并不算太多。
但我却并不后悔当初的选择。
我觉得有一些事情,总得有人去做。
比如老歌老电影,其实是太多中老年朋友的共同记忆,但却很少有人,将它当作一份认真的事情在做。
我做这个事情的初衷,是我看到身边很多的老人,他们都在慢慢变老。头发变白,脸上皱纹增多,而且行动和思维都在慢慢发生变化。在心理上,他们越来越孤单——因为做儿女的,无法时时刻刻都陪伴在老人身边。
而有的时候,就算儿女时刻陪伴在身边,也不一定能懂得老人的心事。
其实对于老人来说,他们要得真的不多,他们和所有年轻人一样——也不过,就是希望更多的人,能懂得自己的心。
或者,对于他们来说,时间过得慢一点,让更多的美好常驻心中,便是最大欢喜。
我希望更多的老人,能够拥有这样的欢喜。
所以,我开始做这个事情,我希望在“打开记忆,重温经典”的同时,老人们脸上的笑容可以更多一些,变老的日子可以更慢一些,并且让时光变得更加有意义。
我感谢每一个汇聚在“老电影的那些事儿”的朋友,是你们的到来,让我坚信我所做的事情,十分有意义。
如果说我对大家最大的心愿是什么的话,那就是希望大家能够多多分享和转发咱们的文章,让更多的朋友能够看到并加入到咱们这个大家庭中来。
在此,向大家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而今天,我想和大家说起的这位演员,我不知各位是否还记得他?
在我的印象里,我一直都觉得他还很年轻来着,却没想到,他也已经去世了。
我指的是昔日长影厂好演员,曾在《古刹钟声》中扮演虎子、在《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中扮演刘小亮和在《艳阳天》中扮演马立本的李希达。
我想,若不是我今天专门提起他,那么会不会有很多朋友,已经将他给淡忘了呢?
时间真是最无情的东西,它总是能将往昔我们很熟悉的人和事,慢慢变淡,直到变得陌生,甚至就像云烟一般消散……
我感觉我在看《古刹钟声》、《我们村里的年轻人》、《艳阳天》等这些电影时,好像还是昨天发生的事儿呢。
却没想到,太多东西,已经走远。
就包括我们曾经很熟悉的长影厂,实际上,它也早已经不存在了。现在,它正作为一个景点,向游人开放。
李希达作为昔日长影的一份子,见证了长影厂从鼎盛时期到衰落的整个过程。
1933年,李希达出生于辽宁绥中县。1951年,18岁的他进入到了辽西军区文工团做演员。随后他又在东北军区工程兵部队文工团等做演员。
1958年4月,他由部队文工团调入长影厂演员剧团。
那时,他虽然在部队上也演过很多戏,也拿过一些奖,但对于电影表演来说,还是个门外汉。
可是这个门外汉却很懂得刻苦学习,并且很善于观察。往往别的演员在拍戏的时候,他就在旁边看,边看边思考。慢慢地,他也就摸索出了一些门道。
李希达个头不算高,而且长了一张娃娃脸,所以在最开始的时候,在长影厂演员剧团,他的定位就是扮演小年轻、小通讯员、小警卫员等之类的角色。
他所参演的第一部电影是《古刹钟声》,他在其中搭档庞学勤,扮演通讯员虎子。
虎子虽然是个配角,但却几乎与庞学勤扮演的男主角王科长形影不离,所以他出镜的机会也不少,给观众留下的印象也挺深刻。
他把虎子的机灵勇敢都演绎得很到位。
这之后,他又参加了《红领巾的故事》、《黎明的河边》、《朝霞》、《流水欢歌》、《南海的早晨》等众多影片的拍摄,其中,他在《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中所出演的朴实憨厚的青年农民刘小亮,以及在《鸿雁》中所扮演的乡村邮递员小金子等,同样给大家留下了难忘记忆。
李希达在长影厂不算是(以演主角为主的)“面子演员”,而是一名(以演配角为主的)“里子演员”。
因为他的形象有些“小”,所以他所扮演的角色,大都跟他本色比较接近。
这实际上对他的演艺发展来说,限制还是蛮大的。
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不能演一辈子“小年轻”,这就存在一个戏路开拓的问题。
而要解决这个问题,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就看有没有机会来证明自己的演技了。
李希达直到1973年,才得到这样的一个机会。
而这时,他已经步入不惑之年了。
当时,长影厂导演林农准备将话剧《艳阳天》搬上银幕,其中有一个角色,属于落后分子——会计马立本,林农就想到了李希达。
李希达至今都很感谢林农导演的这个大胆决定。
因为有了这份信任,才使得他的演艺之路变得更加宽广。
当然李希达也牢牢抓住了这个机会——他认真研究剧本,努力吃透角色,不仅从外部动作上,更从内在心理上去接近人物。
我记得《艳阳天》中有一个镜头给我印象十分深刻,那就是李希达所扮演的马立本,熟练地打着算盘、哼着小曲儿,把一个账房先生表现得活灵活现。
当时,我根本没认出他就是《古刹钟声》中的虎子,和《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中的刘小亮。
这足以证明他成功地突破了自己,从“本色演员”向“性格演员”迈出了一大步。
我记得《艳阳天》这部电影上映后,很多观众都将李希达称作为“马立本”,这显然是对他表演的最大褒奖,和肯定。
这之后,李希达通过努力迎来了创作高峰期,像《平原游击队》(重拍版)中的伪军班长、《暗礁》中的小胡子少校、《药》中的驼背五少爷、《不该发生的故事》农民韩喜林、《刀光虎影》中的特务队长沈忠顺、《点燃朝霞的人》中的万进财、《天字号密令》中的杨二郎等,都是由他扮演的。
这些人物,都是配角,而且大部分都是反派,可是李希达却凭借认真的创作态度、精湛的演技,将每一个角色都塑造得栩栩如生。
在他看来,一个真正优秀的演员,是没有主角配角之分的。“只有小演员,没有小角色”嘛。如果一定要问这两者之间的区别,那就是主角这个镜头演砸了还可以通过下一个镜头来弥补,而配角因为展现自己的机会非常有限,所以必须得保证每个镜头都万无一失。
这也是为什么,那些习惯演配角的演员,总是在开拍之前,把一切动作、神态、语气等全部都设计好的最大原因。
李希达在银幕上其实也是演过主角的,像《蜜月旅行》中的侦察科长刘志远、《风流警察亡命匪》中的宗民等,但似乎并没有他演的配角那么有影响力。
1995年,62岁的李希达因为身体健康方面的原因,没有再继续拍戏,后来不幸的是在恢复期间又遭遇了车祸,从此就只能中断了自己的演艺之路。
2018年4月14日晚,长影著名演员李希达老师因病去世,享年85岁。
却不知朋友们是否还记得这位昔日长影厂的好演员呢?还记得他所扮演的哪些角色呢?欢迎大家通过留言区与更多朋友进行互动吧。我是雅清,再次感谢大家的关注和打赏。咱们明天同一时间,再会。
本文由DJ雅清原创,未经允许请勿抄袭!违者必究!
点击下方“了解更多”,会有彩蛋和惊喜哦!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