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圈核心职业毕业院校(毕业首选大厂不香了)

资本圈核心职业毕业院校(毕业首选大厂不香了)(1)

“毕业首选互联网大厂”一度成为毕业大学生公认的就业最佳选择。但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用户增长量见顶及行业合规化监管加强,“大厂”接连传出业务调整,随之发出裁员消息,这或为即将就业和进入校园展开专业学习的大学生感到困扰。

未来哪些新赛道可能带来黄金就业良机?

据南都·湾财社记者统计,伴随相关行业发生变化,今年上半年,创投市场内消费互联网、电商等赛道投资热度大幅下滑。与此同时,投资人的关注点纷纷转向新能源、智能汽车、半导体芯片、智能制造等“硬科技”领域。经统计公开数据,南都·湾财社记者推出融资热度星级图,其中7个行业赛道(两颗星以上)上半年总融额度均超百亿人民币,这意味着未来这些行业赛道或孵化出黄金就业良机。

泛硬科技赛道最受投资者青睐

2022年是国内创投市场发生显著变化的一年。随着上半年过去,南都·湾财社梳理了上半年创投市场投资交易数据和数十位头部机构投资人的最新趋势判断,综合来看,当前最受投资人关注的市场热点赛道基本属于泛硬科技领域。且投资人普遍对这些领域的未来预期保持乐观。

有机构数据显示,2022上半年中国VC/PE市场投资数量排名前三、均超过500起的依次是IT及信息化(包括半导体芯片)、制造业和医疗健康,这三个行业大类投资规模均超过100亿美元。

资本圈核心职业毕业院校(毕业首选大厂不香了)(2)

出品:南都湾财社。

细分赛道上,“硬科技”、“医疗健康”以及“碳中和”所直接影响的能源行业和间接关联的高端制造在VC/PE投资市场受关注度高速提升,智能电动汽车、清洁能源、智能制造、机器人、半导体芯片、工业软件、生物医药等最受投资者青睐。而曾经热门的电商零售、消费互联网应用等赛道,投资活跃度则下降明显。此外,接连爆出裁员的互联网大厂,正在扩充的业务也与上述领域紧密相关。

上半年,多笔超10亿元的标杆性大额融资也多出自这些硬科技领域。例如获得49.77亿元B轮融资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商重庆长安新能源,获45亿元战略融资的芯片及半导体分立器件生产商粤芯半导体,获近30亿元D轮融资的半导体硅基氮化镓外延及器件研发商英诺赛科,获16亿元A轮融资的光伏硅片制造商高景太阳能等。往年,大额融资案例多出自互联网平台、电商平台、本地生活服务、新消费品牌等领域,如今风向也已转变。

南都·湾财社记者整理部分行业赛道中的头部企业招聘信息可见,除工程类岗位外,包括一些品牌策划方面的岗位也明确提出要对产业有相关研究,掌握一定的行业发展规律,具备一定的行业基础知识。这意味哪怕是一家公司的公关,也并非是仅靠能与媒体打交道就能够胜任相关要求。

深创投董事长倪泽望表示,过去十年,投资最大的收益来自互联网,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也催生了这个时期发展最快的公司;未来十年则是科技创新,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智能制造等。

倪泽望认为,这种趋势既是市场变化自发形成的,也符合国家的战略需要。一方面,我国制造业腾飞发展到今天,一些早期竞争优势在不断弱化,比如劳动力成本在提升,通过科技创新促使产业转型升级已是必然选择。同时面对外部因素导致的一些核心关键技术方面被“卡脖子”问题,新国产替代也带来了大量科技创新需求。

市场行情:大学生创业获投资越来越少

当下创投市场热门赛道较清晰,不过对刚毕业,准备进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并不意味着“时不我待”,要马上投身创业。

数份针对近年来获得投融资创业公司创始人的研究报告显示,投资人眼中,创始人团队属性可以分为几大类,包括科学家创业、连续创业者创业、公司高管创业、大学生创业等。

相比2017年之前,近年来越来越少获得投融资的新创公司创始人团队为大学生创业,少数获得投融资的大学生创业团队,团队中往往也有高校教师的深度参与。

相比来看,科学家创业、产业技术公司高管创业更加受到硬科技领域投资人的青睐。

“移动互联网刚刚兴起的时候,互联网应用创业占到了创投市场很大的比例。最火的阶段,创业者基本只需要商业模式创新的点子和能够做出原型给投资人演示的软件开发技术,就能拿到投资。”一位近年从互联网投资转向硬科技投资领域的投资人对南都·湾财社记者说道,现在随着创投市场风向往硬科技领域转变,不仅对创业团队技术要求更高,而且更多涉及制造业、城市治理等更加复杂的实体产业的工程经验要求,投资人对创业团队的综合要求也越来越高。

“比如在医疗领域,尤其是创新药创业,‘卷王之王’的创始团队配置就是同时有领域一流的科学家、国际大型药企的高管、具有丰富商业经验的连续创业者等,分别解决技术、产业化、商业化问题。”该投资人说,“不过即使是这种配置,虽然可能会更吸引投资,但既然是创业,还是有很大概率不成功。”

多位知名投资人和成功创业者近年来也公开表示不支持大学生贸然投身创业。

例如,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曾在一场给大学生的公开课上明确表示,不支持应届大学生创业。“在座的每一位现在拿商业计划书给我,我一个都不会收。”李开复说,在他创立的创业投资机构创新工场的投资案例中,数百个项目仅个位数来自大学生创业团队。

李开复认为,创业不是一个刚毕业的学生能做的。“刚毕业的时候,你会经验不足、人脉不够、不懂管理,所有我们担忧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都会发生。所以,没有经验的创业,成功的概率微乎其微。”连续创办了金山、小米等企业的雷军也持相同观点。

但多名投资人和企业家也纷纷表示,无论大学生未来计划创业,或想在一个领域做出一番成绩,均需要加大相关领域的积淀学习。李开复建议想创业的大学生不要那么急,先加入一个公司历练,快则两年,慢则三四年,再制定商业计划时会得到投资人更慎重的考虑。

港科大(广州)教授建议:

未来需交叉学科人才,持续自主学习能力很重要

除了市场中的投资人和创业者,科技创新领域的在校教师又如何看待科技产业发展趋势以及人才需求趋势?近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人工智能学域主任、中国教育部长江讲座教授熊辉接受南都·湾财社记者采访,从智能化产业出发分享他的看法。

熊辉认为,当前工业正在经历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首的智能化革命。在此背景下,应用场景、数据和智能技术围绕人才正在形成一种正向发展循环,人才在智能化工业革命中的地位越发重要。

在他看来,智能技术要发展离不开数据的驱动,而数据资源的产生则离不开有相应的应用场景。“比如研发无人车技术,如果没有无人车的应用场景,没有车路协同、激光雷达这些数据的产生,就不可能培养这方面的人才,让他们研究这方面的技术。” 熊辉认为,“这个世界上只有中国和美国两个国家真正拥有全部的应用场景。”这是中国在数据作为生产资料时代的显著优势,也是中国智能化领域人才发展的重要机遇。

据悉,教育部已批准港科大(广州)招收人工智能、大数据和智能制造三个方向的本科生。熊辉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制造业发展水平在全国相对领先,人工智能、大数据和智能制造三个学科方向可以形成一个非常有效的闭环,更好地为当地制造业智能化升级、以及无人车等新兴产业培养出优秀的交叉学科人才。

正因为智能化技术需要在产业应用中不断升级发展,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产业落地的人才需求已十分紧俏。“我也曾在产业界干过很多年,做过人工智能在市场分析、金融、智能制造、智能化人才管理等,现在人工智能还可以做无人车、智慧城市和智慧政务。实际上已经是所有行业都在进行智能化赋能。” 熊辉说,因此从事智能化产业十分需要复合型交叉学科人才。

“首先专业技能要过关,比如有自己的算法能力、编程能力。在此基础上,还需要的是行业知识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回答有志从事该领域的学子应如何提升相应能力时,熊辉用自己的经历举例,“我并没有在学校学过人力资源管理,但是在做该领域智能化的时候就必须在实践中去自主学习这一块的领域知识。在做金融市场的时候,也要去弄懂无论是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很多的金融知识。”

“再比如我想做智能交通领域,如果我不懂交通,连其中的热点、痛点问题都不知道,就更不可能去解决问题。”熊辉表示,从未来的智能化产业发展趋势来看,将要求人才既要懂得智能化领域的专业技术知识,又要懂得不同应用领域的理论知识。他建议,应重视对自己在实践中快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在应对未来挑战时将十分重要。

“寻找湾区最具产业热度投资人”活动进行中,欢迎您的加入

资本圈核心职业毕业院校(毕业首选大厂不香了)(3)

出品:南都湾财社·科创工作室

统筹:任先博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徐劲聪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