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长红色胎记要紧吗?宝宝身上有红色胎记

作者:丛林

导言

有些宝宝出生时,身上有红色的斑块,家长觉得这是胎记,没什么好担心的。但真的是这样吗?

今天我们邀请了来自陆军总医院的皮肤科丛林医生,为大家解读红色胎记这一常见却容易被忽视的疾病。

红色胎记是什么?

红色胎记是一种先天性血管增生性疾病,医学上将其分为 血管瘤血管畸形 两大类。常见的红色胎记包括 婴幼儿血管瘤、鲜红斑痣及海绵状血管瘤

婴幼儿血管瘤

又称草莓状血管瘤。发病率5%-10%,多见于女婴。男女比例为1:3,其中60%位于头颈部,80%为单发性。

草莓状血管瘤常在1岁内快速生长,此后5-10年逐渐消退。70-90%患者在5-7岁时可自行完全消退。

宝宝长红色胎记要紧吗?宝宝身上有红色胎记(1)

图1婴幼儿血管瘤(草莓状血管瘤)

不良影响

皮损呈柔软的、高起皮面、分叶状鲜红色肿物,边界清楚,大小不等,压之不易褪色。

既往认为婴幼儿血管瘤多数可自行消退,应尽量等待其自行消退。但近年大量临床观察表明,虽然部分血管瘤可以自行消退,但消退后往往遗留红斑、色素改变、毛细血管扩张和瘢痕,不同程度地影响美观。等待观察期间,血管瘤给患儿及家长带来的社会心理伤害显而易见。

因此建议结合B超检查等手段对婴幼儿血管瘤进行风险评估。然后根据不同的风险级别给予相应的处理。婴幼儿血管瘤的风险等级及分级依据见图2。

宝宝长红色胎记要紧吗?宝宝身上有红色胎记(2)

图2 婴幼儿血管瘤的风险等级及分级依据

治疗方案

高风险:对于评估为高风险的婴幼儿血管瘤患儿,建议口服普萘洛尔治疗。目前认为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儿血管瘤安全有效,副作用少,是婴幼儿血管瘤的一线治疗。

普萘洛尔的有效率高达90%以上,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中低风险:对于评估为中低风险的婴幼儿血管瘤患儿,可选择外用β受体阻滞剂(马来酸噻吗洛尔)或者激光治疗(图3)。

1.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

局部使用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婴幼儿血管瘤具有安全、有效,价格便宜等优势,也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宝宝长红色胎记要紧吗?宝宝身上有红色胎记(3)

图3 血管异常患儿诊疗流程

2.激光治疗

婴幼儿血管瘤患儿还可选择波长为585nm或595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

适于治疗表浅的草莓状血管瘤,能减慢、阻止血管瘤的增生,加速退行期肿瘤的消退,安全性和特异性都很高。

相比而言,595nm脉冲染料激光的疗效优于585nm脉冲染料激光。

鲜红斑痣

又称葡萄酒色斑或毛细血管扩张痣,是一种先天性毛细血管畸形。

不良影响

该病常在出生时发病,一般不能自行消退。刚出生时皮损不出现或不明显,常为斑片,随年龄增大,皮损逐渐扩大、颜色加深,出现结节,创伤后易出血。因此,治疗越早疗效越好。

鲜红斑痣好发于颜面部和胸背部。临床上,根据皮损的病变情况通常将鲜红斑痣分为粉红型、鲜红型、紫红型、增厚型这四型。

治疗方案

1.激光治疗

波长为585nm或595nm的脉冲染料激光是治疗鲜红斑痣的首选疗法。成人鲜红斑痣对脉冲染料激光治疗的反应不如儿童。因此,对于鲜红斑痣应早发现早治疗。

2.光动力疗法

光动力疗法是一种治疗鲜红斑痣安全有效的新手段。其优点是对颜色深的血管瘤效果较好,且祛除红色而不留瘢痕。

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二代新型光敏剂海姆泊芬(商品名为复美达)面世后,大大提高了光动力疗法的疗效,降低了其副作用,患者只需避光数天即可

海姆泊芬光动力疗法在治疗粉红型、鲜红型鲜红斑痣时,疗效明显优于脉冲染料激光。在治疗紫红型、增厚型时疗效与脉冲染料激光相近。

总之,鲜红斑痣的治疗手段在飞跃发展,可根据患儿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宝宝长红色胎记要紧吗?宝宝身上有红色胎记(4)

图4 鲜红斑痣(头面部)

海绵状血管瘤

是静脉先天畸形,出生时即存在或出生后数周发生。

不良影响

常见于头面部,亦可累及口腔黏膜等部位。皮损为大而不规则、柔软的真皮及皮下肿块,圆形或不规则形,高出皮面呈结节或分叶状,边界不甚清楚,表面光滑,皮损可呈鲜红、暗红及紫蓝色。可有单个或多个。

皮损在1年内逐渐增大,亦可逐渐缩小,但难以完全消退。

宝宝长红色胎记要紧吗?宝宝身上有红色胎记(5)

图5海绵状血管瘤

治疗方案

治疗海绵状血管瘤的主要方法是血管内硬化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血管内硬化治疗,指通过注射硬化剂破坏血管内皮细胞,造成病灶血管的纤维化闭塞和体积的萎缩,实现外观和功能的康复。对于广泛而弥散的病灶,需多次治疗且效果相对较差。

手术治疗在必要的情况下才使用,如弥散型的静脉畸形对硬化治疗反应差,需要手术修复达到外观改善。对血管内治疗后的残留病灶可手术辅助修复。

参考文献

1. 张学军,陆洪光,高兴华.皮肤性病学第8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 张学军,涂平主编;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材.皮肤性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3. 郑家伟, 王绪凯, 秦中平,等. 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中国专家共识[J]. 上海口腔医学, 2016, 25(3):257-260.

4. 郑家伟, 王绪凯, 江成鸿,等. 外用马来酸噻吗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中国专家共识[J]. 上海口腔医学, 2016, 25(6):744-747.

5. 杨千里, 卢忠. 鲜红斑痣的光动力治疗[J].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5, 41(3):156-158.

6. 吴玲, 陈晓栋. 不同方法治疗鲜红斑痣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17(5):367-370.

7. 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分会血管瘤和脉管畸形学组. 血管瘤和脉管畸形诊断和治疗指南(2016版)[J].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 2016, 12(2):63-93.

(本文已获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作者介绍

丛林

医学博士,陆军总医院皮肤科高年资主治医师。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皮肤科分会委员。主编及参编专著5部,在国内外发表医学论文30余篇。2008年因在四川抗震救灾中的突出表现获个人三等功。

主要擅长:对痤疮,银屑病,白癜风等慢性难治性皮肤病有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尤其擅长敏感性皮肤,激素依赖性皮炎等损容性皮肤病的修复治疗。

如果有更多问题,欢迎关注母婴家庭课堂,点击菜单栏“微咨询”,找到医生进行咨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