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要齐桓公远离四个原因(王勃管仲不存叔牙空在)

《与契芯将军书》 王勃

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大儒文中子王通之孙。家学渊源,六岁即善文词。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其兄王助、王劇并称为王家“三珠树”。

据王定保《唐摭言》卷五载:王勃十四岁时过南昌,适逢地方官绅在腾王阁举行盛会,他当仁不让,据案落笔,以一篇骈四六,锦心绣口的《腾王阁序》语惊四座。主人都督阎公始愤而离席,至闻其“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之句,矍然而叹日:“此真天才,当垂不朽!”这一段文坛佳话脍炙人口,久为传,然而有关王勃年龄的记载却与事实不符。实际上,王勃经南昌到交趾省父在上元二年(675)时已二十七岁。

管仲要齐桓公远离四个原因(王勃管仲不存叔牙空在)(1)

契芯将军,即契苾何力。他本为突厥可汗孙,贞观六年,与母率部千余人投唐,骁勇善战,屡建功勋。(据两《唐书》本传)契蕊将军请王勃为毕公撰写碑志,王勃写了这封回信商量具体事宜。

原文:吴天不忱,哲人终否,毕公逝矣,伤如之何!敬想情则懿亲,义帷良执,非夫人之为恸,其谁为恸乎?仆与此公,早投交契,夷险之际,终始如一。常思并建忠孝之绩,共申家国之仇。而负壮志不就,古人所悲。何图一旦长诀,鸣呼哀哉!管仲不存,叔牙空在;子皮已丧,子产何依?兴言追昔,良增痛悼!

适得韦四郎书,具承大郎雅意。知欲以此公碑志,托夫下走。夫抚公怀昔,理寄斯文,旌德叙功,事属知己。是以子期幽思,感叔夜之形言;伯喈雄藻,待林宗而无愧。下走虽不敏,幸托深期,此而不为,谁当为者?但恐位卑先达,才非拔萃;虚承厚眷,不付高闻。谨遣舍弟勋往,面取进止。临书泣啜,惨怆不次!

管仲要齐桓公远离四个原因(王勃管仲不存叔牙空在)(2)

译文:

苍天无情,使那些优秀的人命运坎坷,毕公已经仙逝,让人多么伤心!回忆我俩的交往,感情上至亲至爱,道义上互为良友,我不为他这样的人悲痛,还为谁悲痛呢?我和毕公,很早就投机,无论是顺境或者逆境,感情都是始终如一。常望建立忘孝的功勋,共同清除国家的祸患。以怀壮志却未实现,这是自古以来人所悲叹的。怎会想到毕公逝却永不再见,唉!真让人哀!管仲死了,叔牙活着还有何用?子皮不在,子产又有谁可以依靠呢?一想起当年的往事,就更增加了我内心的悲伤!

管仲要齐桓公远离四个原因(王勃管仲不存叔牙空在)(3)

我在此时收到韦四郎的信,详尽了解了您的心意,明白您想把毕公的碑志委托给我去撰写。感慨今日,追念往昔,我也应该写这篇文章,表彰德行,叙写功绩,这本是好朋友分内的事。因此,向子期曾为嵇康写《思旧赋》来表达朋友的肺腑之言;蔡邕曾为郭泰撰写碑文来称道他品德高洁。我虽然没有什么才学,但是却有幸受到您的托付,这件事我不去做,还有谁应当做呢?只怕我职位低下,才力不够,辜负了您的一片厚意。因此,我让弟弟王勋去您那儿,当面向您请教如何着手为好。写这封信时,我禁不住流泪,心中无比悲痛。请原谅我的礼节不周。(戴军译)

管仲要齐桓公远离四个原因(王勃管仲不存叔牙空在)(4)

王勃善骈文,且文风华美。这篇短信虽仍有骈文俪句,但却写得豪华落尽,文辞畅达,素朴无华,全文变化多端,所用典故,句句如胸臆语。可见王勃执笔时严肃认真的态度和对朋友的深情厚意,较勃之骈文,倍增平和亲切之感,实为一篇不可多得的优秀散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