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刘伯温的墓(刘伯温修建的南京城门)
南京明城墙,是中国明代都城城墙,由明太祖朱元璋于元至正廿六年(公元1366年)亲自设计,28万工匠参与施工,共历时28年建筑而成,其筑城技术堪称中国筑城史上的巅峰。如今完整保存下来的城墙长25.1公里,是世界上最长、规模最大、保存原真性最好的古代城垣。
与普通矩形城墙不同的是,南京明城墙根据河流、湖泊、山川等地势而建,遇山则以山来作为屏障,遇水则以水作为天然的护城河,无论历史价值、观赏价值以及建筑设计、功能等,都堪称独树一帜。特别是神策门到太平门一段约5公里的城墙,自然景观最美,也是明城墙旅游最热门的一段。
南京明城墙共有十三座内城门,其中位于玄武区中央门以东、南京火车站以西的神策门,又称和平门,是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也是唯一保留着民国以前镝楼的城门,在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当地民间流传的一句顺口溜:“内十三,外十八,一个门栓朝外插。”指的就是神策门。
由于神策门地处玄武湖边,北临幕府山和长江,是明代军事防守的重地。据明史记载,神策门由宰相刘伯温亲自勘察筹划建造,设有左右两个门洞,平时只打开一扇门,军情紧急时才打开另一扇门。在明代,这里一直由禁军神策卫驻守,故得名“神策门”。
此外,因为幕府山一带山势险峻,神策门在设计时还巧妙利用地形,采用罕见的外瓮城结构,城门在里面,瓮城在外面,其瓮城的城门也跟别的城门不同,并不是正对着城门,而是设在瓮城的东北角,所以神策门又被称为“外瓮城城门”。
神策门的城门是由杉木包铁板制成,在城门后面两三米的地方有一道石槽,用来放千斤闸。由于明朝实行宵禁制度,晚上会放下千斤闸关闭城门,到了白天,千斤闸会收到城墙的顶端不影响交通。而在战争时期,当敌军攻入城门时,士兵会迅速将闸门放下,使敌军成为“瓮中之鳖”。
神策门的镝楼也是不可错过的亮点之一。镝楼,也称敌楼,是位于古代城墙上端,用来眺望和加强防御能力的建筑。据介绍,神策门现存的镝楼重建于清光绪年间,是南京城门楼里面唯一一座民国之前建好的,也是南京明代内城城门唯一保留下来的历史文物。
太平天国末期,清军先从太平门附近攻入天京城,然后神策门在内外两路清军的夹击下被攻陷。此后由于地处荒僻,城门被关闭不用。民国十七年(1928年),国民政府将其改称为“和平门”,并在此设美国亚细亚火油公司油库。新中国成立后,神策门又成为军队油库,直到2001年被改建成神策门公园。
值得一提的是,南京明城墙的城砖历经600多年日晒雨淋,大多数已经风化,只有神策门的白色城砖至今仍完好如初。经考证,这些高质量的城砖均为景德镇平乡县、宜春县出品,每块城砖上的窑匠和各级官吏的姓名都清晰可辨,形成一整套实名制管理责任体系,堪称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