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急用忍方能行稳致远(心中有戒方能行稳致远)

清代陈昌治刻本《说文解字》记载:“戒,警也从廾持戈,以戒不虞”其本意是双手持戈,以警戒意外的发生现代一般引申为戒惧、戒备、戒心等同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进行座谈并发表重要讲话时曾强调,各级干部要“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这里的“戒”可理解为戒畏、敬畏之意对于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来说,常存对小事小节、家风家教、纪律法治的戒畏之心,亦即戒心,才能够晓大义、明利害、守规矩、有所止,才能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行稳致远,不断用手中权力造福人民,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戒急用忍方能行稳致远?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戒急用忍方能行稳致远(心中有戒方能行稳致远)

戒急用忍方能行稳致远

清代陈昌治刻本《说文解字》记载:“戒,警也。从廾持戈,以戒不虞。”其本意是双手持戈,以警戒意外的发生。现代一般引申为戒惧、戒备、戒心等。同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进行座谈并发表重要讲话时曾强调,各级干部要“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这里的“戒”可理解为戒畏、敬畏之意。对于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来说,常存对小事小节、家风家教、纪律法治的戒畏之心,亦即戒心,才能够晓大义、明利害、守规矩、有所止,才能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行稳致远,不断用手中权力造福人民。

常存戒心,就要常照“小事小节”之镜。《三国志》载:“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意在说明小恶会形成大恶,小善能积成大善的道理。也曾在《之江新语》中反复告诫领导干部:“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能够反映人品,反映作风。小事小节中有党性,有原则,有人格。”在工作和生活中,有些党员干部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够把握自己,但在小事小节上却漫不经心、疏于防范、放松警惕。群众利益无小事。对广大的党员干部来说,如果在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上“大行不顾细谨”,不但会因漠视群众需求而损害群众利益,还会助长自己滥用行政权力的行为。“堤溃蚁穴,气泄针芒”,党员干部要坚持从小事小节上加强修养,从“一包烟”“一瓶酒”“一顿饭”“一张卡”等一点一滴开始,慎小事,拘小节,常照“小事小节”之镜,防微杜渐。

常存戒心,就要立好“家风家教”戒尺。家风是涵养优秀家庭的基石,重视家庭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三字经》《朱子家训》《了凡四训》等经典著作里有很多关于家风家教家训的故事。党的十八大后,就注重家庭、家教和家风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要求各级党员干部要带头抓好家风,做家风建设的表率。家风连着党风,是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家风正,可以促进党风好转;家风不正,必将影响党风进一步恶化。因此,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常擦拭“眼睛”,重视家庭建设,防止“枕边风”成为贪腐的导火索,防止子女打着自己的旗号非法牟利……弘扬优良家风,以清廉家庭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防火墙”,以家风促党风带政风、涵养清朗的机关作风。

常存戒心,就要坚守纪律法治底线。“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党纪国法是每个党员干部心中的戒尺。强调:“领导干部工作上要大胆,用权上则要谨慎,常怀敬畏之心、戒惧之意,自觉接受纪律和法律的约束。”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党内法规体系建设,出台了一系列党内法规制度,对全面从严治党作出了明确要求。但仍有少数干部利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践踏法纪、恣意妄为。一些基层官员甚至大飙“雷人雷语”,上演了一幕幕“权力任性”的反面舞台剧,令人唏嘘不已。这些现象都是个别党员干部缺乏对法纪戒畏之心的表现。全面从严治党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敬畏党章党规党纪,始终在法纪约束下履行职责、开展工作,任何时候都不能触碰红线、底线、高压线。同时,要培养“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思维,不断提升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先知而后行,行必有所为”。新的蓝图已经绘就,奋斗的号角已经吹响,新时代的共产党人要常存戒畏之心,不断提升自己的党性修养,行有“所止”,方能终有“所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