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倦怠有几种类型(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是什么)
文 | 有余姐
全文共1420字,阅读时长约3分钟
现代职场人对职业倦怠这个词都不陌生,但对其的了解,大多数应该都停留在说起名字,感觉自己知道是什么意思,但真要让自己跟别人解释,又不大说得清楚的状态。
职业倦怠最早是由纽约大学的心理学教授Freudenberger在1974年提出,根据这位教授的研究发现:
社会服务性职位需要较多的情绪性工作(emotionalwork),面对较多人际压力源,长年的精力耗损,使得工作热诚容易消退,进而产生对人漠不关心以及对工作持负面态度的症候,他称其为工作倦怠(job burnout)。
在Freudenberger教授提出工作倦怠之后,美国社会心理学家Maslach等人进而把对工作上长期的情绪及人际应激源作出反应,而产生的心理综合症成为职业倦怠。
根据相关研究,这些心理学家们认为,职业倦怠包括三个维度。
01
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
职业倦怠包括了情感衰竭、去人格化,以及无力感或低个人成就感三个维度。这三个维度具体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分别来看:
1、情感衰竭
现代职场人的工作,其实某种程度上来说都是一种情绪劳动:
每天都面临各种突发性的状况或临时任务,这个时候就需要你及时对此产生应急反应;
每一类工作几乎都要涉及到跟其他人的沟通协作,沟通协作过程中难免会有很多委屈、不愉快的经历,会影响情绪;
领导、同事催工作进度,公司定期对我们进行的绩效考核,以及在工作过程中我们感受到的自己没有受到公平对待,这些也会产生情绪和压力。
人在处理这些情绪和压力时,都需要耗费一定的情绪能量,情绪能量就像一个蓄水池,如果持续性地只耗费得不到休息,就会面临情感衰竭,直接表现就是没热情、没活力,情绪处于极度疲劳的状态。
2、去人格化
去人格化是指把自己和别人都当成完成工作任务的“工具”,而不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强调人非常理性、跟工作任务和目标相关的部分,而压抑和忽略生活、家庭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需求。
比如,如果作为一名领导有职业倦怠里的去人格化倾向,当下属生病请假或者因家里孩子老人生病请假时,首先想到的不是关心和体谅,而是会不耐烦耽误了重要的工作任务或拖了工作进度。
3、无力感或低个人成就感
这个比较好理解,就是开始不再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力量,不认为自己能够改变什么,工作只是机械地重复一些简单的任务和操作;
也不能从工作中获得任何的意义感和成就感。
02
陷入职业倦怠时,应如何自我调节
1、找到让自己产生职业倦怠的最主要原因,并想办法改变
职场人之所以会产生职业倦怠,一般来说都有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比如说原本非常看重的一个升职机会被别的同事获得了,又比如跟直属领导的关系非常紧张,等等。
面对类似的情况,可以尝试在内部寻找转岗的机会,或者考虑跳槽,换一个环境,可能就会有所改善。
2、更加客观深入地认识自我
职场人应该积极探索个人真正擅长的是什么,并找机会发挥所长,也要正视自己的不足,看看是不是可以做改变和提升。
尽量做能够发挥自己所长和兴趣的工作,而远离自己不擅长和讨厌的工作,就会减少发生职业倦怠的机会。
3、增强自己应对职场环境的能力
学习一些应对职场压力的各种心理调节技巧,学会适当放松和休息;
学习和掌握职场人际沟通方法,该属于自己的利益就大胆去争取,心里有想法就选择有技巧地坦诚沟通,而不是憋在心底,都会让不满、委屈、愤懑等情绪大大减轻。
我是有余姐,10多年上市公司HR,专注分享求职面试、职业发展实用干货,关注@游刃职场有余姐,一起成长为更具选择权的职场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