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侯与愚人期猎(魏文侯不弃虞人之期)

魏文侯,姬姓魏氏,名斯,是魏桓子的子孙,战国时期魏国的开国君主,公元前403年,赵魏韩三家分晋,被当时的天子周威烈王正式承认为诸侯。魏文侯上位之后做了很多很多的事情,但是有一个看起来很不起眼的小故事却被经久流传至后世,被后人津津乐道。

故事是这样的,有一天,魏文侯跟虞人(掌管山林的小官)说十天之后来这里打猎。十天后,天公不作美,下起了狂风暴雨。很显然去打猎是不可能的了,于是就约了几位大臣入宫饮酒畅谈,君臣兴致盎然。突然,魏文侯想起了他与虞人(山林管理者)相约狩猎的事情,于是,便“命驾将适野”。左右大臣惊诧道:“大家喝得正起劲,而又下着大雨,君侯又要去哪里?”魏文侯说:“我与虞人约好了今天狩猎,虽然下雨不能狩猎了,岂可因为自己喝得高兴就不去跟人家说一声呢?”于是便亲自前往。

文侯与愚人期猎(魏文侯不弃虞人之期)(1)

另一边,虞人因为之前和魏文侯有约定,他们正在山林里排队淋雨等着,因为下雨的缘故,他们也知道这个猎是打不成了,但是没有接到上司的命令,只能在这里淋雨等候。这时候魏文侯来了,他告诉等候的众人今天下雨不狩猎了,大家都回去休息吧!原本众人也知道下雨天不可能狩猎,但是万万没想到的是国君亲自冒雨来告诉他们,都非常的感动,说国君是一个非常守信用的人。于是这段佳话很快在列国和诸侯之间被传为美谈。

韩非子曾在他的著作《外储说》一书记载了魏文侯的这个故事,而且是把他作为一个守信用的典型记载到里面去了。司马光在编纂《资治通鉴》的时候,也记载了魏文侯不失虞人之期的故事,并且做出非常高的评价:魏于是乎始强。司马光认为,在魏文侯的治理之下,魏国之所以能成为战国第一个强大起来的诸侯国,就是从讲诚信不弃虞人之期开始的。魏文侯不弃虞人之期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这么一件小事,为什么却得到后世人们这么高的评价和推崇呢?对比商鞅变法徙木立信就能得出答案。同样的,徙木立信也是为了取信于人,但两者的本质有些不同。徙木立信是让民众相信官府的承诺和国君的信用。魏文侯不同,亲自冒雨前去通知虞人,用自身的行动取信于民。虽然商鞅的徙木立信为变法强国开了一个好头,但是后世人们对商鞅徙木立信的评价并没有魏文侯不弃虞人之期的高,而且结局也完全不同,商鞅变法法存而身亡,当然商鞅的结局跟自身的残酷暴戾有关。

魏文侯在位时笼络人才,吸纳民间有识之士,让他们在政治和军事等方面发挥着作用。正是因为魏文侯的诚信和贤德,子夏、田子方、乐羊子、吴起、西门豹等当时不起的人物投靠了他,最终协助他开创了战国时期第一个强大起来的诸侯国的传奇。

夫信者,天下之结也。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中国古代讲诚信和不讲诚信的典故值得后世学习和警醒。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