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笋高产管理方法(芦笋的特征特性及设施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芦笋的特征特性及设施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张 唯

芦笋学名石刁柏,原产于地中海沿岸及小亚细亚一带,在我国已有 100多年的种植历史。芦笋以柔嫩的幼茎供食用,营养丰富,细腻芳香,口感脆爽,可凉拌、炒食、煲汤或加工制成罐头食品,经常食用可增进食欲,对预防高血压、心脏病等有一定的功效,是蔬菜市场的畅销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芦笋还可作有机肥和饲料,芦笋的老母茎粉碎后加入禽畜粪经堆闷发酵可制成优质有机肥,芦笋采收后切除的根茎,是牛、羊的优质饲料。近年来芦笋在江苏启东地区大面积栽培,为提高芦笋的栽培水平和种植效益,现将芦笋的特征特性及设施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特征特性

芦笋种子萌发后先向下生根(须根系),大部分根群分布在 1~2 m 深表层土壤内,吸收能力极强,起固定植株和贮藏茎叶同化养分的作用。根与茎连接处形成地下茎,并从节间处向下生根,地下茎抽生的根大部分为肉质根。根状茎有许多节,节上的芽被鳞片包着,故称鳞芽。地上茎为肉质茎,以嫩茎供食用,任其自然生长即成为高大的地上部植株,一般株高 1.5~2.0 m,主茎和分枝含有叶绿素,可进行光合作用。芦笋的叶片分为真叶和拟叶两种,真叶着生在地上茎的茎节上,每节 1 片,呈三角形薄膜状,拟叶从叶腋处抽生,一般有 5~8条,针状,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芦笋为雌雄异株植物,雄花的花冠较长,绿黄色,萼片及花瓣各有6枚,靠昆虫传粉,雌花授粉后发育为圆球形的浆果,成熟时呈红色,子房3室,每室有种子1~2粒。

2 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温度。芦笋既耐热又耐寒。5 ℃以上种子即可发芽,发芽适宜温度为 25~30 ℃;幼芽伸长以 15~17 ℃较适宜,抽生多且品质好。(2)光照。芦笋喜光,长日照有利于茎叶生长和植株发育。大棚种植芦笋需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3)水分。芦笋根系发达,耐旱能力强,但过于干旱易造成减产。芦笋不耐涝,田间排水不良或积水严重会影响芦笋根系发育,甚至会引发根系腐烂,导致植株死亡。(4)土壤。土壤质地影响芦笋根系发育,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多且肥沃、pH值为5.8~7.5的腐殖土或壤土有利于芦笋根系生长。

3 栽培技术

3.1 品种选用

大面积栽培芦笋一般采用种子繁殖。选择优质高产品种,如格兰蒂、阿波罗、阿特拉斯等,播前晒种2~3 d。

3.2 育苗

3.2.1 浸种催芽

用 55 ℃热水烫种灭菌 10~15 min,再用 25~30 ℃温水浸种 4 h,将种子捞出后用冷凉自来水冲洗 5 min,以停止热作用,然后将种子均匀摊放在发芽箱的盘架上,用湿毛巾盖种保湿,在 25~30 ℃恒温条件下催芽 24~36 h,约60%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

3.2.2 播种

3 月上旬~4 月上旬播种。采用商品基质或自配基质和塑料钵育苗。基质装钵前洒水拌匀,使其含水量达到自身重量的 60%,即手捏成团、落地松散。将基质装入塑料钵并压实至钵口下 2 cm,每钵播 1 粒种子。苗床浇透水,将播种后的塑料钵整齐摆放在苗床内,覆盖 2 cm 厚盖籽基质,用洒水壶均匀浇透水,苗床上覆盖地膜,以利增温保湿。

3.2.3 苗期管理

出苗前棚温保持 25 ℃左右,60% 以上苗破土后揭除地膜,齐苗后棚温控制在 20 ℃左右。秧苗长势偏弱的,可追施1%尿素液肥。移栽前7 d开始炼苗,确保秧苗矮壮、叶色深绿,以利缓苗。

3.3 定植前准备

芦笋对土壤的适应力较强,以土壤肥沃、排灌方便、土质疏松、富含有机质的壤土田块为好。建大棚前,撒施腐熟优质有机肥 2 000 kg/667 m2作基肥,深翻 50 cm,精细平整,然后搭建高 3 m、宽 8 m 的标准钢管大棚。

3.4 定植

与大棚走向平行开定植沟,沟宽 40 cm、深 30 cm,沟距 150 cm,沟底施腐熟有机肥 1 000 kg/667 m2、饼肥40 kg/667 m2、氮磷钾复合肥(15-15-15)30 kg/667 m2作基肥,施后踩实,覆土厚约 15 cm。选肉质根 10 条以上、粗 0.3 cm 以上,主茎粗 0.2~0.3 cm,根及茎芽完好的壮苗定植。从塑料钵中轻轻取出芦笋苗,将其按30 cm 株距排列在定植沟内,使地下茎上着生鳞芽的一端顺沟朝同一方向,种植密度约 1 480 株/667 m2。定植后覆盖细土厚 5 cm 护根,轻轻压实覆土后浇足活棵水。每行芦笋根边铺设 1条滴管,滴管连接泵站总管,用于浇水施肥。

3.5 田间管理

3.5.1 中耕除草

定植后的芦笋植株矮小,应及时中耕除草、壅根,促进植株发棵。

3.5.2 肥水运筹

定植成活后 7 d,结合松土施芦笋专用肥 20 kg/667 m2作催芽肥;6 月上中旬,施尿素 15 kg/667 m2作壮笋肥;8 月以后,距植株 30 cm 处开沟条施有机肥 1 000 kg/667 m2、复合肥 20 kg/667 m2作秋发肥。保持土壤湿润,适时用滴管补水。采笋期间保持充足的水分供应,利于嫩茎抽生快且粗壮。

3.5.3 温度管理

春、秋季昼夜温差大,可通过调节通风量来控制大棚温度。棚内温度超过 28 ℃时,打开棚门,摇起摇膜杆进行通风降温,通风口的大小视棚内温度而定;下午棚内温度低于 19 ℃时关闭通风口。夏季天气炎热,通风口可开到最大并延长通风时间。

芦笋高产管理方法(芦笋的特征特性及设施优质高产栽培技术)(1)

3.5.4 摘心防倒

移栽第 2年,为防止所留母茎生长过高发生倒伏,株高 70 cm 时摘心打顶,以控制植株高度,并在芦笋行的两边拉尼龙绳将芦笋植株拢起,既确保田间通风透光,又便于农事操作。

3.6 病虫害防治

芦笋病虫害主要有茎枯病、褐斑病、根腐病、立枯病、斜纹夜蛾、蚜虫等。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进行病虫害防治,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措施,选用符合国家绿色食品生产的农药和其他植保产品。(1)农业防治措施。选用抗病品种,做到“三沟”配套,及时清沟理墒、松土除草,增施有机肥,拔除老母茎后彻底清除枯枝落叶。(2)物理防治措施。悬挂黄板诱杀蚜虫、飞虱等,安装黑光灯、性诱剂诱杀鳞翅目类害虫成虫。(3)生物防治措施。使用生物农药,保护青蛙、蟾蜍等有益生物。(4)化学防治措施。茎枯病发病初期可用 80% 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85~100 g/667 m2喷雾防治;褐斑病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可用50% 硫磺悬浮剂 115~160 mL/667 m2喷雾防治,10 d左右喷 1次,连喷 2次;发现根腐病病株应及时挖出,并带至棚外深埋或烧毁,病穴处撒生石灰灭菌消毒,也可用 1 000亿/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 20~25 g/667 m2喷淋茎基部防治;立枯病发病初期可用 70% 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60~75 g/667 m2喷雾防治;斜纹夜蛾可用100 亿/mL 短稳杆菌悬浮剂 200~300 mL/667 m2喷雾灭杀;蚜虫可用 1.5% 除虫菊素水乳剂 80~160 mL/667 m2喷雾灭杀。

3.7 采收

芦笋定植后第 2 年即可采收少量嫩茎,第 4~12 年为采笋盛期,以后植株长势逐渐衰弱,产量降低,需重新种植。大棚芦笋每年采收 2次,3~6月第 1次采收,9~11月第 2次采收。夏季天气炎热,芦笋的质量和产量下降,不宜采收,应留一定数量的母茎进行光合作用,积累养分,利于养根。采收时,一般在上午 6~9 时用采笋刀于地表下 2~3 cm 处割下长出地面 20~24 cm 的嫩笋,也可用手捏紧近地面处的芦笋基部,扭转向上拔出。采收后,清理芦笋嫩茎上的泥土等杂质,剔除畸形、弯曲、有病虫斑的笋条,分等分级,每 500 g捆成 1捆,按标准长度切除根部多余部分,包装后上市出售。

3.8 采后管理

采笋结束后,畦沟内撒施腐熟有机肥 1 000 kg/667 m2、复合肥 30 kg/667 m2、硼肥 1 kg/667 m2,结合撤垄将肥料埋入土中,随后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