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之耳中人(读聊斋故事耳中人)

谁在耳边说话?

聊斋志异之耳中人(读聊斋故事耳中人)(1)

网络图片,侵删

《耳中人》是《聊斋志异》的第二个故事,与《考城隍》中诸神出题考人心不同,这篇二百字的小故事既是蒲松龄的微雕之作,亦是他的雕心之作。

聊斋志异之耳中人(读聊斋故事耳中人)(2)

网络图片,侵删

故事讲述了学生谭晋玄,数月苦修导引之术,一日在房中打坐时听到耳朵里有人小声说话,以为自己将要修炼成功,后来又看到有三寸夜叉状小人从自己耳中爬出。没曾想邻居敲门声吓的小人四处乱窜,不知所踪,谭晋玄也因此变的疯癫起来,医治半年方才治好。

这个故事最引人好奇的就“导引之法”到底是何法?“耳中三寸夜叉”又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何为导引之术?

聊斋志异之耳中人(读聊斋故事耳中人)(3)

马王堆出土导引术复原图/网络图片,侵删

导引术是一种古代养生祛病之法,所谓“导气使和,引体使柔”。

这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刻意》:

“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道(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

在道教经典《太清导引养生经》中记载了例如“蛤蟆行气法”,“龟鳖行气法”,“雁行气法”,“龙等行气法”等诸多行气之术,以及“彭祖谷仙卧引法”“王子乔八神导引法”等诸多导引法。

三寸小人是何物?

聊斋志异之耳中人(读聊斋故事耳中人)(4)

要想了解这个小东西是什么,先看看蒲先生是如何评价谭晋玄的。

1.不务正业的读书人

“邑诸生”是指在当地政府通过考试录取的生员,这些生员将来是要考取功名的,但作为一个读书人,谭晋玄并没有做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是苦练道家养生之术,并且”寒暑不辍,行之数月”,正可谓不务正业。

聊斋志异之耳中人(读聊斋故事耳中人)(5)

2.妄想症患者

若谭晋玄真能弃儒入道,也算方外之人,但他六根不清怎可修道,妄心不静安得金丹?“耳中小语如蝇”便可扰乱其心神,养生之术“若有所得”便窃窃自喜,以为“丹将成”。

所以谭晋玄就是《考城隍》中的“有心”之人,他并非安心修道,而是另有所图,其心恶矣

聊斋志异之耳中人(读聊斋故事耳中人)(6)

3.丑陋的失心者

“三寸夜叉”闻邻居扣门声、呼叫声宛若如惊雷,张皇失措,满屋乱转,最后不知所踪。而此时谭晋玄自觉“神魂俱失”,突发疾病,癫狂不已,嚎叫不休。本以为金丹将成,哪曾想是无妄之灾。很明显可以看出不知所踪的“三寸狞恶夜叉”就是谭晋玄“俱失的神魂”,他的心丢了,或者说他走火入魔了。

聊斋志异之耳中人(读聊斋故事耳中人)(7)

谭晋玄曾经听闻耳中语:“可以见矣”,是为可见其心矣。“三寸”是其心之大小,“貌狞恶如夜叉状”是其心之相貌,而“小语如蝇,意张皇,绕屋而转,如鼠失窟”是其心之器量也。小人从耳出,亦是谭晋玄心不在胸而是在耳。心在胸闻己,心在耳闻非,岂不知“克己复礼,非礼物听”?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聊斋志异之耳中人(读聊斋故事耳中人)(8)

《周易·系辞上》有云:“在天成像,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谭晋玄的心是如此样貌,他的人也可见一般。

简单讲故事

聊斋志异之耳中人(读聊斋故事耳中人)(9)

网络图片,侵删

1.

谭晋玄是当地的一名学生。他非常相信导引之术,不管天冷天热,每天都坚持练习修炼,大概练习了几个月,他感觉自己似乎有些收获。

有一天他刚刚开始打坐,忽然听到耳朵里传来如苍蝇般细小的说话声:“可以见面啦”

谭晋玄吓了一跳,睁开眼睛发现什么都没有。他闭上眼睛,定了定心神,没想到又听到了那个声音:“可以见面啦”。

“难道是我的内丹将要炼成?”谭晋玄忽然想到了什么,一阵窃喜。

自此每当他打坐时都总会听到那个声音:“可以见面啦”。

谭晋玄想:“如果再有声音我就回答它,看看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2.

有一天那个声音又出现了。

“可以见面啦”

谭晋玄也轻轻的回应了一句:“可以见面啦”

突然他感觉自己的耳朵中有响动,好像有东西要爬出来。

他微微睁开眼睛一看,一个长的像狰狞凶恶夜叉的三寸大小的小人在地上旋转。

谭晋玄心里一阵诧异,正当他准备认真好好看看的时候,隔壁邻居突然敲门借东西。

只见那个小人一下子张皇失措起来,绕着屋子到处乱跑,就像老鼠找不到窝一样。

3.

谭晋玄突然感觉自己头晕目眩,神智不清,就像丢了魂儿一样,而那个小人也不知道去了哪里。

后来他得了疯癫病,每天哭喊不停,医治了半年后才慢慢好转。

——参考资料《聊斋志异·耳中人》

聊斋志异之耳中人(读聊斋故事耳中人)(10)

网络图片,侵删

此文为作者原创,转载请与作者联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