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透一个人的50个心理学(洞悉世事胸襟阔)

看透一个人的50个心理学(洞悉世事胸襟阔)(1)

心理学,无时不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走进心理学,我们才有机会洞悉社会万象,学会倾听自己的内心。

只有了解那些关于自我、关于社会、关于沟通、关于挫折的心理学常识,我们才可能站在大师的肩膀上重新审视我们的人生。

本期书单关键词:【心理学书单】,帮助我们洞悉世事、阅尽人生、透悟人心!

1《社会心理学》

看透一个人的50个心理学(洞悉世事胸襟阔)(2)

几乎每个人行为背后的心理动因,都能在《社会心理学》这本书里面找到答案。

作为社会学与心理学的结合,这本书一定会让每一个读者拔高对人性的认知。

读完这本书的人,在观察社会、观察自己的时候,会发现我们的一切行为、一切想法,竟然完美地符合各种心理学理论。

其实,每个人的思想,都有着无数未知的因素影响。

心理学的神奇之处,不仅在于帮助我们透过繁芜看本质,更让我们认识到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值得尊重的个体。

只有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我们的思维才不会拘束于狭小的脑壳。

2《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看透一个人的50个心理学(洞悉世事胸襟阔)(3)

我们自小接受的教育,是要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但是生活的意义从来不在于完美,每个人的人生路上都有不少坎坷和阴霾。

这本书,就是要提醒我们要接受和治愈自己不完美的那一面,而不是做一个无意识地配合对方,来给自己制造不快的“共谋者”。

现实中,很多弱势的人都是“共谋者”。

他们都在无意识中,迎合强势者的批评或者指责,以此来保护自己懦弱的内心和自尊。

只有像蛤蟆先生那样走出“共谋者”的困境,才能更好地体味自己的人生。

3《自卑与超越》

看透一个人的50个心理学(洞悉世事胸襟阔)(4)

每个人终归都要长大,但成长就意味着独立。

社恐也好,自卑也罢,必须要牢记:世界本身并不复杂,完全是自己把世界看得复杂。

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中说,要打破人际关系的牢笼,就要要诚实地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而不是反复暗示自己“我能行”“我很强”。

其实,一切人类文明都是基于自卑感而发展起来的。

只有当人类意识到自己的无知时,才会为谋求命运改变而努力。

我们只有真正了解自身潜在阴影与缺陷,打破自卑枷锁,化自卑为动力,才能正确对待人生并超越自我。

4《心理学与生活》

看透一个人的50个心理学(洞悉世事胸襟阔)(5)

为什么总有一些人纠结于别人看自己的态度?

为什么总有一些人会误认为别人处处在针对自己?

很大一部分问题在于心理专业的书读得太少,而想得太多。

《心理学与生活》作为一本专业入门书籍,通过600余条专业词汇及详细解析组成了“心理学字典”,让我们深度体验心理学的神奇,洞悉人类行为背后的心理秘密。

不过,随着阅读得越深入,你一定会感觉心理学并不是用来显摆的小技巧。

其实,它有着非凡的现实意义:心理学不仅可以实实在在地指导我们的生活,更是向内认识自我的重要方法。

5《乌合之众》

看透一个人的50个心理学(洞悉世事胸襟阔)(6)

勒庞的《乌合之众》,在社会上呈现出两个极端的评论。

有的认为是社会心理学入门经典,有的说是狭隘偏激、藐视群众的三流读物。

客观地看,作者勒庞身处思想混乱、意见纷争的19世纪末期,其时代局限性非常明显,书中也有很多偏激肤浅、未经论证的主观判断。

但重温勒庞的《乌合之众》,不是宣扬其反集体主义思想。

而是如何在自媒体流量的裹挟中,保持独立冷静思考的能力,避免成为随波逐流、人云亦云的浮萍。

6《被讨厌被的勇气》

看透一个人的50个心理学(洞悉世事胸襟阔)(7)

《被讨厌被的勇气》讲述的是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

阿德勒是公认的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

他还是弗洛伊德的学生,与弗洛伊德、荣格并称为二十世纪精神分析学派三大巨擘。

阿德勒以“自卑情结”为中心思想,创立了“个体心理学”,并成为这个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不完美哲学、生活之道、人性思悟,深入每一个人、每一段人生、每一个故事,照出真实的人性。

社恐也好,自卑也罢,必须要牢记:世界本身并不复杂,完全是自己把世界看得太复杂。

阿德勒心理学认为,要打破人际关系的牢笼,就要要诚实地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而不是反复暗示自己“我能行”“我很强”。

7《拖延心理学》

看透一个人的50个心理学(洞悉世事胸襟阔)(8)

或许,我们会以为拖延只是一个被冠以懒惰的“小毛病”。

《拖延心理学》告诉我们:拖延并不是时间管理问题,也不是道德问题,而是复杂的心理问题。

特别是刷抖音、追网剧、玩游戏带来的“奶头乐”,已经越来越多地充斥着我们的时间。

快节奏的工作和碎片化的时间,让我们逐渐陷入了“焦虑、拖延,更焦虑、再拖延”的恶性循环,不由自主地把我们带入强烈自责情绪之中,无法自拔。

如果你想跳出拖延的泥淖,说明你尚未病入膏肓,那就立刻马上迅速开始阅读《拖延心理学》吧。

8《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

看透一个人的50个心理学(洞悉世事胸襟阔)(9)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这本书,作为实验心理学领域的巅峰之作。

它用40个最具影响力和颠覆力的心理学研究报告,向我们讲透了心理学发展的历史。

比如“路西法效应”:在特定的环境背景之中,人性的恶会被快速彻底地被激发出来,令人人顿觉毛骨悚然。

还有“旁观者效应”:人群在面对紧急情况时,往往会选择旁观,因为这意味着不用承担任何责任和后果。

以及“皮格马利翁效应”:人相信什么,他的行为就会导向什么,所以相信自己失败的人总会失败,相信自己成功的人总会成功。

当你跟着这些心理学实验真正弄清了人性的运作规律,自然就学会了读懂人心、洞察人心。

9《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

看透一个人的50个心理学(洞悉世事胸襟阔)(10)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魔,或大或小、或新或旧,或内敛或张狂,不管以什么形态出现,这些不速之客总会找上我们。

刚从象牙塔走出来的我们,遇到问题时,应试教育的惯性,总是让我们习惯于从问题中寻找标准答案。

但是,我们人生中遇到的很多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

尽管我们改变不了任何已经发生的问题,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看待问题的态度。

悲哀痛苦,是人生常态。

正如《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所说,只有正确的直面自己,我们才有可能逐步消除外在因素的负面影响,逐渐释放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

10《这才是心理学》

看透一个人的50个心理学(洞悉世事胸襟阔)(11)

心理学是一门很容易让人误解的学科。

在自媒体和图书市场上,到处充斥着关于潜能提升、心理操控、色彩星座、催眠读心等伪装成心理学的读物。

还有一些伪心理学家、所谓的心理治疗师打着心理学的旗号欺世盗名、从中渔利。

《这才是心理学》通过科学实用的批判性思维,帮助我们在浩如烟海、良莠不齐的心理学信息面前,拨除迷雾、去伪存真,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真正的心理学。

11《怪诞行为学》

看透一个人的50个心理学(洞悉世事胸襟阔)(12)

尽管这本书不是严格意义的心理学著作,反而更像是有趣的科普读本。

但是,行为学却和心理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比如非理性的超高消费,疯狂地剁手网购,超出个人收入的借贷行为等等。

这些看似司空见惯但又无法解释的现象背后,其实都暗藏心理学中的非理性玄机。

《怪诞行为学》认为非理性是人类的本能,是主宰人类行为和决策的隐形力量。

但是,非理性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可以预测和把握的。

只有学会驾驭非理性,才是理性生活的开始。

12《少有人走的路》

看透一个人的50个心理学(洞悉世事胸襟阔)(13)

人生苦难重重。

几乎每个人都有心理问题,只不过程度不同。

几乎每个人都有程度不同的心理疾病,只不过得病的时间不同。

在人生的艰辛跋涉路途上,没有人能一辈子事事如意。

但是并非每个人都有直面挫折困难的勇气与智慧,只有成为心智真正成熟的人,才不纠结于暂时的痛苦与得失,而是去追求心灵的豁达与富足。

作为一本畅销的伟大通俗心理学著作,《少有人走的路》帮助我们认识人生的艰辛,带领我们经历痛苦的转变,最终实现心理成熟认知的更高境界。

13《思考,快与慢》

看透一个人的50个心理学(洞悉世事胸襟阔)(14)

我们的大脑有快与慢两种做决定的方式。

一种依赖情感、记忆和经验,它能很快地给出反应,但也很容易出错。

另一种种注重分析和逻辑,它比较慢,会更加准确。

只是人类的本能懒惰,习惯于凭借自己的经验和记忆,轻易给一些事情下结论。

这就是《思考,快与慢》中所说的“快思考”。

现实生活中,我们真正需要的是慢思考,即大脑主动控制,保持高度专注进行的有意识思考。

不要自欺欺人,只有让思考慢下来,我们才会尽可能避免直觉思维的偏见与谬误。

14《影响力》

看透一个人的50个心理学(洞悉世事胸襟阔)(15)

即使是再理性的人,也难免要受到别人的影响。

这不一定是别人的魅力有多大,而是几万年来人类大脑以及进化出了特定的心理机制和思维模式。

比如,政客们运用影响力来赢得选举,商家则运用影响力来提高销量,领导运用影响力实施管理等等……

对这些现象,我们可能习以为常,但不易察觉的还有很多。

不管是生活中的家人朋友,还是工作上的同事领导,都在不知不觉之间,把影响力用到你的身上。

这本《影响力》,解释了别人是如何通过施加影响力,让我们从负面抵抗变成积极合作,甚至一步步上当受骗。

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学以致用。

15《不要挑战人性》

看透一个人的50个心理学(洞悉世事胸襟阔)(16)

《不要挑战人性》这本书,通过20个有趣的心理学实验,来告诉我们人性之中的那些深刻且有趣的真真假假。

实验心理学虽然是心理学领域最复杂的分支,但也是最有趣的一个领域。

实验心理学在严格控制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的条件下,设置情境,洞察人性。

尽管实验并不能准确获得真理,但是至少可以接近真相。

就像著名的电击实验,揭露出任何普通人,面对权威的压力,可能会完全失去自己的判断,变得盲从、麻木而无知,甚至违背道德良知和法律底线。

16《人性的弱点》

看透一个人的50个心理学(洞悉世事胸襟阔)(17)

可能会人认为《人性的弱点》是毫无营养的鸡汤成功学。

但是,存在即是合理。

《人性的弱点》之所以流行近百年而不衰,就是因为它有流行的价值。

没有看过这本书的人,很难理解为什么有些人对作者卡耐基奉若神明。

卡耐基《人性的弱点》的意义不仅在于洞悉了人性的弱点,更重要的是他教会我们不是去利用这些弱点,而是去原谅、接纳这些弱点。

因为充分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我们才有机会更接近自己想要的生活。

17《路法西效应》

看透一个人的50个心理学(洞悉世事胸襟阔)(18)

一个好人如果被环境影响,也会体现出极恶的一面。

《路法西效应》通过著名的“斯坦福监狱实验”,真实还原了这个道理。

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把一群大学生放进“模拟监狱”,并分别扮演狱警和囚犯。

结果,仅仅6天时间,狱警就变得残暴恶毒,而囚犯却顺从窝囊。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没有被释放的情绪并不会消亡,总有一天会以更加丑陋的形式涌现出来。

《路法西效应》这本书,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尽管这个实验后来被证实造假,但是路西法效应确实真真实实存在于我们身边,存在于人性深处。

18《津巴多普通心理学》

看透一个人的50个心理学(洞悉世事胸襟阔)(19)

作为一本心理学教科书,《津巴多普通心理学》颠覆了所有人对“教科书一定很枯燥”的刻板印象。

它几乎包含所有心理学入门需要知道的知识,但都是从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引出,带我们从心理学视角去思考,重塑你的认知。

这本书的作者菲利普·津巴多,就是设计出大名鼎鼎的“斯坦福监狱实验”的心理学家。

津巴多出版过很多书,但这本《津巴多普通心理学》,一定是最值得普通人看的版本。他研究心理学50多年,深谙人的大脑学习规律。

用心理学核心概念,引导我们去思考,重新建立认知。

19《非暴力沟通》

看透一个人的50个心理学(洞悉世事胸襟阔)(20)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最难能可贵的就是多换位思考,多替别人着想,才能换来宝贵的信任与尊重。

这一切的基础和桥梁,就是沟通。

因为在人际交往中,言语对心理的创伤有时远远比肉体伤害更严重。

所以在沟通中,一定要避免用语言这把软刀子伤人,更不要对自己最亲近的人充当冷暴力的“施暴者”。

《非暴力沟通》的核心观点就是不要指责。

与人沟通时,如果总是习惯从自身利益出发,那结果必然事与愿违。

那些真正会沟通的人,是把真心别人放在了心里的人。

20《自私的基因》

看透一个人的50个心理学(洞悉世事胸襟阔)(21)

自私,是刻在人类基因密码中的本能。

这些现在看来近乎常识的论断,在半个世纪以前,可以说是天方夜谭。

《自私的基因》从进化论的角度,总结了人类的自私基因,颠覆了我们对自身的幻觉。

因为,我们的一举一动之中,都暗藏着自私功利的玄机。

但是,人之所以是人,就是因为我们能克制我们的本能。

只有个体与自私基因进行对抗,才可能使人类这个整体得以延续。

21《身份的焦虑》

看透一个人的50个心理学(洞悉世事胸襟阔)(22)

什么是身份的焦虑?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对自身社会地位的焦虑。

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数不尽的问题,都让我们的焦虑与日俱增。

《身份的焦虑》这本书把焦虑的成因进行了深度总结,我们之所以被无边的焦虑困扰,是因为不懂得内心真正的需求。

也就是说,我们太容易被周围的价值观捆绑,以至于总在患得患失中焦虑。

针对身份焦虑,要想拒绝浮躁,就要懂得从内心里探寻自我的价值。

22《亲密关系》

看透一个人的50个心理学(洞悉世事胸襟阔)(23)

爱情,是汇聚人类最丰富感情体验的亲密关系。

处理得好能给人带来极大的快乐,处理得不好则会造成重大创伤。

而在这本《亲密关系》中,几乎能解答初经世事的懵懂年轻人关于爱情的所有疑惑。

其实,爱情并不是我们单纯认为的情感体验。

这种亲密关系,更像是一门艺术,一门包含心理学、社会学理论的科学艺术。

读完这本书,你将对吸引、爱情、婚姻、承诺、友谊、激情、沟通等方方面面的亲密关系有全新的认识。

原来,我们以为了解亲密的另一半时,其实这很可能只是一种自以为是的了解。

只有学会包容,我们才真正了解如何爱人与自爱。

23《对伪心理学说不》

看透一个人的50个心理学(洞悉世事胸襟阔)(24)

心理学虽然这几年很火,很多“伪心理学”也借此机会大行其道。

甚至会有人觉得心理学特别“神秘”,就像是特异功能。

其实,很多“神秘现象”可以归结为大脑的“错误”。

很有可能是因为大脑,不小心将你现在看到的内容,放到了管理记忆的区域里,才导致了这种错觉。

这本书帮我们剥离了笼罩在心理学上的神秘面纱,带我们了解一个真正的心理学。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希望这本理性生存法则,可以让你不轻信、不盲从,真正做到独立思考。

24《拆掉思维里的墙》

看透一个人的50个心理学(洞悉世事胸襟阔)(25)

相比百余年前食不果腹、动荡不安的年代,我们现在的物质精神生活都很丰富,但是我们却经常感到身心俱疲。

一部分原因是我们的思维囿于传统教育的固定认知模式,思维格局不够开阔,整日为赚钱、婚恋等俗世琐事疲于奔命。

我们读书,不仅仅是要从绝望中寻找希望,更要在迷茫中找到方向。

《拆掉思维里的墙》就是一本值得一读的成功心理学畅销书,可以帮助我们打破思维定式,找到成长路上的努力方向。

当然,尽信书不如无书。

看完这本书,如果你全盘接受书中的观点或者理论,那说明你思维里的墙并没有拆除。

25《社会性动物》

看透一个人的50个心理学(洞悉世事胸襟阔)(26)

作为社会心理学领域的《圣经》,《社会性动物》绝对能让我们轻轻松松搞懂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一件件看似合理却又不合理的事。

比如为什么造谣一张嘴,辟谣却要跑断腿?

为什么网络上那么多杠精?

究其原因,人类的本能和动物一样,总下意识地把复杂的问题表面化、简单化、标签化。

人类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我们认知能力有限,为了保存认知能量,我们习惯凭借经验把复杂问题进行快速简单判断。

人类是认知保守者,我们一旦认定了某件事是什么样的,就会千方百计、乐此不疲地去寻找支撑我们观点的证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