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期发生了宋辽之战(干戈玉帛-势均力敌的宋辽之战)

天然屏障—燕云十六州

燕云十六州自古以来就是中原地区的天然屏障,她是阻隔凶悍游牧民族的最好工具,她的丧失令中原王朝如坐针毡,如临大敌。为了争夺这极其重要的战略要地,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展开了你死我活的较量。

什么时期发生了宋辽之战(干戈玉帛-势均力敌的宋辽之战)(1)

燕云十六州

多少人为此含恨离世、多少人为此血洒疆场、多少人为此妻离子散、家破人亡。那么又是谁为这场较量埋下了祸根呢?谁又将成为这场较量的最终胜利者呢?

燕云十六州又称幽薊十六州,是以幽州、云州、武州为核心的十六个州,幽州即为今天的北京,云州即为今天的山西大同,十六州指幽州、顺州、儒州等地,大致包括今天的北京、天津和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地区。这块险要之地位于燕山山脉以南,依托燕山天然山脉群体和东面的庞大湖泊渤海,形成了天然而又狭长的防御屏障,不仅阻碍了南北方的交流更是成为了南方中原农耕文明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入侵最重要的战略屏障。

什么时期发生了宋辽之战(干戈玉帛-势均力敌的宋辽之战)(2)

幽薊旁落,干戈渐起

中原历代王朝依托这一屏障,无数次成功的阻止了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狂风暴雨般的进攻,这样重要的战略要地究竟是怎样一步步落入游牧民族之手的呢?

唐朝末年,大唐盛世不复存在,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后唐节度使石敬瑭权利熏心,为了追求权利巅峰,自知势力难以平衡四方的他,将目光看向了北方,他请求了北方少数民族辽国援助。答应事成之后,把燕云十六州这样的战略要地割让给契丹,这对于长期企图窥视中原的北方游牧民族来说简直是梦寐以求,辽国欣然同意。

公元936年石敬瑭大杀四方,建立新的朝堂,国号晋,史称后晋,在辽国的帮助下,石敬瑭攻入洛阳,后唐灭亡,称帝后的石敬瑭按照约定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了契丹,并每年给契丹布帛30万匹,同时自称“儿皇帝”,中原王朝开始向北方少数民族弯腰。

什么时期发生了宋辽之战(干戈玉帛-势均力敌的宋辽之战)(3)

儿皇帝石敬瑭

从这一刻起,之后的近400年间,中原腹地完全暴露在辽国的铁蹄之下,任由游牧民族侵踏,曾经的天然屏障燕云十六州也成为了辽国南下掠夺中原的根据地,更演变成北方游牧民族侵略中原王朝的跳板。不仅使得北方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生灵涂炭,更为以后的宋辽之间的战争埋下了祸根。

剑锋所向,北宋初现

公元959年,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周世宗柴荣挥师北伐,一个月的时间内,迅速收复了4州3关17县,取得了对辽作战的巨大胜利。一时间,燕云十六州似乎即将回归中原王朝,可正当柴荣准备乘胜进军,一举收复幽州之际,可惜天妒英才,在这紧要关头,柴荣突然患病,不得不班师回朝,不久病逝,柴荣的突然病逝使中原王朝丧失了一个恢复北方故土的绝佳机会。

什么时期发生了宋辽之战(干戈玉帛-势均力敌的宋辽之战)(4)

周世宗柴荣

后周的继任者权利也发生了更迭,北宋王朝开始出现在历史舞台上,北宋开拓者更是把收复燕云十六州作为统一的必然使命。

宋太祖赵匡胤出生于河北涿州人,成为帝王后对故土的割让和丢失始终耿耿于怀,心中一直想收复失地,尽管他派兵扫平了南方各割据政权,使国家基本统一,但对于燕云十六州这样的战略要地始终没有过多的余力去收复。

他对大臣的歌功颂德深感不妥,更不同意群臣提议的“一统太平”的尊号,他曾告诫群臣“幽燕未平,何谓一统”?足以表明宋太宗收复故土的决心。

宋太宗更是将来自荆南,后蜀的金帛另收一库,称为“封桩库”。希望在有生之年通过赎买的方式收回幽燕,若是辽国不肯,定要出兵与辽决一死战,誓夺回边境屏障。

干戈四起,数辈抗争

宋朝建国早期,宋太祖重心在于削平南方诸国,巩固新收腹地,对于辽国的威胁则是无暇顾及,空有忧患而无过多精力去解决。

公元976年,大宋王朝开拓者宋太祖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未能收复故土,而恢复燕云十六州往日荣光的重任落到了后继者宋太宗肩上。

公元979年,宋太宗攻灭了北汉,随即亲率大军,挥兵北上,开启第一次北伐。日夜兼程,直逼幽州城下,此时的幽州早已经不是寂寂无名的小镇,它早已成为了辽国的一个军事重镇。

什么时期发生了宋辽之战(干戈玉帛-势均力敌的宋辽之战)(5)

势力分割

宋太宗亲自督军攻城,又制造八百个炮头等在当时堪称新式的攻城设施,连续十一天,却未能把幽州攻下,久攻不下的宋军疲态已现。

公元979年7月6日,辽国将帅之才耶律哥紧急率领的援军火速抵达前线,与在幽州城西驻扎的宋军在高军河展开激战,此役辽国后援来势汹汹、勇猛异常,面对铁蹄上的辽军,宋军一路溃败,落败而逃,伤亡惨重,宋太宗身负箭伤,乘驴车逃走。此役之后,辽兵经常进犯北京的镇州(今河北正定一带)、瓦桥关、雁门关等边境地区。

公元986年,经过数年的恢复,大宋王朝恢复了生机,宋朝统治者时刻没有忘记完成先辈们的愿景,中原王朝在宋太宗带领下准备再次北伐,以报一箭之仇、收回燕云十六州。

宋太宗将大军兵分三路出击,最后合围。由潘美为主帅,杨业为副帅率领的西路军北出雁门关,在杨业带领下很快攻占了襄,朔,云等诸州,将辽国主力吸引到西路。

由汪重进率领的中路军迅速攻占了灵丘,尉州。

由曹林率领的东路军轻取了河北的固安,涿州。自此开启了雍熙北伐的序幕。

什么时期发生了宋辽之战(干戈玉帛-势均力敌的宋辽之战)(6)

玉戈

雍熙北伐

面对大宋王朝的迅猛攻势,此时刚刚即位的辽圣宗和摄政者萧太后开始展现帝王权术,一面令征讨女真的军队急速返回,一面亲临前线,稳定了前方战事,由于宋军三路并进,互不统属,加之粮草供应不济,东路军在祉沟关与辽援军遭遇,被打的大败,其他的两路军被迫后撤,退守边关险要,力保疆土不失。后续战斗中,西路军副帅杨业的壮烈牺牲是一件可歌可泣的事,这位一直驰骋在河东的抗辽战场上,曾以数百骑兵击溃辽十万大军,获得“杨无敌”的威名。

什么时期发生了宋辽之战(干戈玉帛-势均力敌的宋辽之战)(7)

雍熙北伐

此次战役中,他与主帅潘美约定好在陈家谷夹击辽军,但潘美言而无信,先行撤退,致使杨业遭遇辽军主力孤军奋战,兵败被俘,他身边的将士全部壮烈殉难,杨业严词拒绝了契丹的劝降,在三天的绝食抗争中,死在被押往燕京的途中,杨业之死使北宋失去了一个智勇双全,深受部下爱戴的名将,百姓为他之死落下伤心之泪。

后来杨业的后代子孙杨延昭和杨文广仍驰骋在抗击外来入侵的战场上,忠心报国,屡立战功。南宋以后,民间艺人根据他们的事迹进行加工,虚构了许多人物和情节,编成“杨家将”故事加以颂扬。至此宋太宗第二次伐辽以惨败而告终,史称“雍熙北伐”。

宋太宗北伐的失败不仅严重挫伤了宋朝君臣的锐气,更让中原王朝从此失去了对辽战略进攻能力,被迫转为战略防御,局面开始出现了很大的变故。此后的辽国越加嚣张跋扈,他们开始采取报复手段,经常侵扰河北河东之地。

干戈渐尽,玉帛再现

公元1004年,宋真宗年间,辽发动了更大规模的入侵,辽圣宗和萧太后更是亲征,长驱直入,越过许多宋朝坚守的州县,很快抵达黄河北边的澶州,澶州即今天河南濮阳,开封,位居南北交通要道,奔腾的黄河越城而过,将州城一分为二。

什么时期发生了宋辽之战(干戈玉帛-势均力敌的宋辽之战)(8)

澶渊相关细节

北城墙面对通往边境的要塞,南城墙直抵京师的路口,若澶州被攻陷,辽军就可安然渡河,直逼京师。

辽军咄咄逼人的进攻,使宋朝举朝震惊,大臣纷纷主张迁都避难,宋真宗本人更是怯弱寡断,此时的宰相寇准坚决主张抗战,力主让真宗亲自出征,打退敌人。

宋真宗在宰相的拥护下同意亲征澶州,登上北城门楼,宋军士气大振,然而宋真宗本人却不愿意打仗,他亲征的目的在于求和,在离开京城之时,他已派使者曹利用同辽国议和。

什么时期发生了宋辽之战(干戈玉帛-势均力敌的宋辽之战)(9)

宋子弩

辽军方面,统帅萧垯览在督战时,被宋军用宋子弩一箭射死,辽军士气一落千丈,萧太后亲临灵车前恸哭致哀,为其辍朝5日。萧太后审时度势,深感孤军深入,辽军所过之地并没有得到完全的控制,再战没有必胜的把握,于是同意与宋议和。

澶渊之盟,百年繁华

一道以汉契丹两种文字写成的和约正式颁布了,合约规定,宋辽约为兄弟之国,宋朝每年给辽二十万匹绢,十万两岁币。双方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各边界不得互侵,边界维持原状,不得筑城设垒,不得收容双方的盗贼等,这个著名的合约史称“澶渊之盟”。

什么时期发生了宋辽之战(干戈玉帛-势均力敌的宋辽之战)(10)

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结束了宋辽之间的战争状态,从此宋辽化干戈为玉帛,在长达百年的和平岁月里,没有爆发大规模的战争,这极大的促进了双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澶渊之盟”的签订进一步造成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偏安一隅的思想蔓延整个王朝,为北宋的灭亡埋下了隐患。

什么时期发生了宋辽之战(干戈玉帛-势均力敌的宋辽之战)(11)

北宋结局

公元1125年,金朝在灭辽之后,驱兵南下。分攻北宋,“靖康之耻”,北宋大势已去,名存实亡,历史进入下一个时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