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爱心者的热心捐赠(爱心事业不间断)

在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有这样一家夜店,每日深夜,店内通火灯明,宾客满坐,熙来攘往,座无虚席。其中一位身穿白大褂的帅气小伙格外显眼,只见他不停地穿梭在厨房与餐厅之间,洗菜、做菜、传菜、跑腿、保洁忙得不亦乐乎,动作熟练,紧张有序。而在此就餐的客人,也都默默地遵守着店规,除轻微的交谈声和就餐声外,四周一片寂静。

开店的小伙叫陈鑫磊,今年36岁,是一位进城务工青年,家住汉滨区吉河镇筒车村2组。1995年,陈鑫磊12岁时,45岁的父亲突然因病去世,留下妻子儿女4人孤苦的生活。

“顶梁柱”没有了,对这个本不富裕的农村家庭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雪上加霜。

为了减轻妈妈的负担,陈鑫磊每日早上6点带着弟妹下山求学,下午5点放学回家帮母亲种庄稼,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在不久的将来改变现状,敲开幸福的大门,过上真正的幸福生活。就这样,他们在艰难中度过了三年。

1998年,由于家里实在是交不起学费,更无法同时满足三个孩子上学,陈鑫磊万般无奈之下,不得不含泪辍学,背起行囊随姨夫一起远赴石家庄打工求生,搬砖、拉沙、扛水泥……什么活苦就干什么,什么活累就做什么。但由于年纪小无经验,无论再怎么努力,每月的薪水也始终无法超越400元大关,甚至连自己的肚子都填不饱。

感谢爱心者的热心捐赠(爱心事业不间断)(1)

“那时候,很多人为了生存都咬紧牙关拼命的坚持。而我除了养活自己外,每月还必须按时准点给家里汇钱。不然,家里更加困难。”陈鑫磊说。2000年,或许正因为陈鑫磊的坚持和努力,他被一位出差的沧州老板看中技工,负责金属表面处理,让他从点滴入手,从学徒做起。2001年,他晋升为公司管理人员,月薪由不足400元,一下子增长到10000余元。

“小伙子外刚内柔,具慈悲心怀。本质上,不仅懂得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而且对弟妹及亲朋好友关爱有加。生活上,不拘小节,乐于助人,舍得付出,不求回报。工作上,爱学习勤思考,恪尽职守,敢于担当,是一位难得的好青年。”一位曾经的工友介绍说。

收入增加了,如何开支又是陈鑫磊时常思考的问题。于是,在经过详细规划后,陈鑫磊决定把月薪的一半交给母亲,剩下一半的80%存起来,另外20%自己生活开支。这样,既缓解了家庭经济压力,又能保证弟妹上学,同时还能储备后续力量。

感谢爱心者的热心捐赠(爱心事业不间断)(2)

“俗话说:农村的孩子早当家,这话不假。特别是对我来说,在经历贫穷、辛酸之后,能在短时间内得到老板的赏识、谋求到高薪岗位已很不容易,所以我很珍惜、很满足、很幸福。再说,自古英雄多磨练,人年轻多吃点苦受点累没啥,至少也是对自己人生的一种历练。”陈鑫磊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然而,世事难料,正当陈鑫磊在事业上如日中天之时,2012年下半年,年仅27岁的妹妹又因病去世,母亲得知这个消息后病倒了,整日以泪洗面,神情恍惚。为了撑起这个家,陈鑫磊强打起精神,一边安慰母亲,送医看病;一边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

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陈鑫磊的不懈努力下,2013年,时值30岁的他意外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一场恋爱。一位在同城打工的汉中姑娘袁静走进了他的生活,并在经历一年多的自由恋爱后,于2014年10月步入婚姻殿堂,开始了他们的浪漫之旅。

然而,由于弟弟在外成家,无人照顾母亲,久而久之,母亲积劳成疾,多病缠身,孤苦伶仃。每每想到此,陈鑫磊双眼无数次饱含泪水,时而偷偷地眺望远方的家乡。2015年,经与妻子商议,陈鑫磊决定辞去高薪返乡创业。

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陈鑫磊一头雾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变化,家乡已非昨日,四处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交通、电力、通信、文化、教育、餐饮、旅游、信息等都十分发达,创业项目究竟如何选择,这是他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2015年5月,在一次同学聚会上,陈鑫磊听说做快餐是一个短平快的项目,投资少、回报快。于是,他筹资20余万元加盟快餐,同时租房把母亲接到身边,拜同学王发军为师,学习餐饮技艺。谁知,由于缺乏经营理念,不到一年时间,投入的20万余元几乎全部打了水漂。2017年,为力挽狂澜,陈鑫磊又在朋友的帮助下,做起了夜市,但最终以惨败收场。

感谢爱心者的热心捐赠(爱心事业不间断)(3)

陈鑫磊是一个敢于挑战、敢于拼搏的年轻人。2018年8月,在总结前两次失败经验教训基础上,他决定搭借汉江旅游文化的东风,以打造汉江野生鱼美食为龙头,以当地美食“纸上烤鱼”烹饪为核心,开一家24小时不打烊的夜店,一人一店一车一厨一勺,买菜、洗菜、切菜、做菜、传菜、送餐等均由他一人完成,并一夜走红,成为当地和外来游客的必选美食。

“纸上烤鱼”使用的主要食材是1.5公斤左右的瀛湖茴鱼和黑鱼两种,这两种鱼均属于安康本地特有的淡水鱼,无鳞刺少,肉质细嫩,口味正宗,滑溜顺口。为保证顾客吃到鲜活的鱼,他每日必须亲自骑车前往瀛湖挑选购买,每次最多购买10条,然后放入家中的鱼缸临时喂养,等待食客点餐。

感谢爱心者的热心捐赠(爱心事业不间断)(4)

“纸上烤鱼”的制作方法其实很简单,洗净后用专用烹饪油纸包裹,辅以葱姜蒜及秘制烤鱼佐料腌制半小时,再经40分钟高温烹饪后即可食用。“目前,前来品尝最多的人是回头客。一部分工作忙或不愿意到店内品尝的人,都是通过网络点餐。为了满足食客的需求,我从烹饪到送货,24小时不打烊。”

陈鑫磊说,为了让顾客品尝更多的美食,除了做纸上烤鱼外,他又相继推出了地道的农家菜,以安康本土农家食材和野菜为主,烹饪加工一些特色菜品,更大程度上满足食客的需求。由于夜店人手有限,故每日仅限三桌。“开夜店其实很累,不仅失去了生活规律,而且很多时候分不清白天、黑夜,但我们苦中也有乐。”

陈鑫磊是一位爱管“闲事”的人。2018年夏季,陈鑫磊因购买食材需要,与打工致残的贫困户王见霞相识。自此,他便成了王见霞家里的常客。时而带着礼品去看望她的孩子,时而去帮助做家务,时而带着公益人士去帮她卖农特产品等。

“每次他来的时候,我的几个孩子就说,今天又可以改善生活了。”王见霞家住汉滨区县河镇牛岭村10组,2012年在一处工地打工时不幸受伤致残。为了支撑这个家,丈夫不得不早出晚归,外出打工挣钱养家。

与陈鑫磊相识后,二人分工明确,王见霞负责种养,陈鑫磊负责通过微信及朋友圈出售,让她不出门便可实现农特产品变现。“他每年至少要来我家三四次以上,来时不仅带的有礼物,而且到了还主动做家务,真的是太感谢他了。”王见霞说。

也就是从那时开始,陈鑫磊爱上了公益,并在公益的路上越走越远。2018年的一天,一位曾在夜店吃过饭素不相识的客人,半夜在酒店突然生病给他打电话求助,他二话没说,骑上摩托车就去药店买药送了过去……这样的事情陈鑫磊不知道做了多少回。

如今,陈鑫磊与妻子商议,他负责在家经营夜店,照顾母亲和孩子上学,妻子袁静依然回河北的公司上班,内外兼收。当问及今后的人生规划时,陈鑫磊腼腆的说:“希望通过几年的努力,能再开一个分店,在城里买一套房,改善下居住环境,结束夫妻两地分居的生活,让母亲安度晚年。”(文/图 赵华斌)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