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毛泽东和屈原的千年情缘(揭秘毛泽东和屈原的千年情缘)
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攻下了楚国国都郢都,楚国国君楚顷襄王狼狈而逃。
62岁的屈原,怀着极度苦闷、完全绝望的心情于农历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尽。
后人为了纪念屈原,将屈原投江的五月五日设为端午节。
从此,屈原成为爱国主义的象征,成为中华民族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
屈原
后世无数文人墨客对屈原大加赞赏,高度肯定他的爱国精神。
而毛泽东也对屈原赞不绝口,为屈原写下一首不朽名诗。
屈子当年赋楚骚,手中握有杀人刀。
艾萧太盛椒兰少,一跃冲向万里涛。
01、爱国情怀屈原是楚国贵族,芈姓,屈氏,与楚国国君熊氏系出同源。
楚怀王八年(公元前321年),秦军攻打楚国,屈原组织家乡青年奋力抗击,他一方面对青年们进行思想教育,一方面巧用各种战术,机智果敢地给敌人以沉重打击,一展其非凡才华。
楚怀王九年(公元前320年)三月,因为此战有功,屈原应楚怀王之召出山进京,担任鄂渚县丞。
楚怀王十年(公元前319年),屈原升任楚怀王左徒,开始主持楚国富国强兵的变法。
可惜,屈原的变法以失败告终!
楚怀王十五年(公元前314年),屈原因上官大夫之谗而见疏,被罢黜左徒之官,任三闾大夫之职。此后虽有起复,但一直没有获得重任,屡屡被贬。
最终,在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报国无门、绝望愤懑的屈原投江自尽,以死明志。
屈原投江
屈原的这种爱国情怀融入到了国人血脉当中,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思想。
毛泽东非常钦佩屈原的爱国情怀。
1949年12月6日,毛泽东第一次出使苏联,在和著名汉学家费德林谈到中国古代文学时。
毛泽东热情洋溢的评价屈原道:
“屈原的名字对我们更为神圣。他不仅是古代的天才歌手,而且是一名伟大的爱国者,无私无畏,勇敢高尚。他的形象保留在每个中国人的脑海里。无论在国内国外,屈原都是一个不朽的形象。我们就是他生命长存的见证人。”
费德林
02、不屈气节屈原这种众人皆醉我独醒,却不甘同流合污的精神,以及当自己怀才不遇,祖国遭遇挫折时,所展现出来的玉石俱焚、以死明志的刚烈气节深深的触动了毛泽东。
毛泽东在第一师范学院有一个文史老师叫易白沙。
易白沙参加过辛亥革命和二次革命,与章士钊创办《甲寅》杂志,发表揭露帝国主义和袁世凯祸国殃民罪恶本质的文章,启发国人觉悟。
1915年《新青年》创刊后,易白沙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孔子平议》等文章,宣传民主与科学,最早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是新文化运动中反孔檄文之一,也是新文化运动中反对尊孔读经的第一人。
易白沙对毛泽东影响很大。
1921年4月底,易白沙只身一人潜赴北京,谋刺北洋军阀,未能得手。
此后南下广州,面见孙中山,要求“组队赴北方杀贼”。
可惜,当时局势混乱,孙中山势单力薄,婉拒易白沙北伐建议,易白沙十分绝望。
1921年6月10日,这天是端午节,易白沙决心效仿屈原,警醒国人。
于是,他跳海自杀,以死报国,年仅35岁。
毛泽东得知易白沙跳海后,心里有些不赞同恩师的做法,却也十分敬佩恩师的悲壮之情。
他认为易白沙(以及屈原投江)这种以死明志是
“有主义之自杀,其为自存有价值”。
他怀着敬佩和痛惜之情撰写挽联:
无用之人不死,有用之人愤死,我为民国前途哭;
去年追悼杨公,今年追悼易公,其奈长沙后进何。
(注挽联中的杨公是指毛泽东恩师、岳父杨昌济,杨昌济于1920年1月17日不幸病逝)
毛泽东对易白沙以及屈原这种“有用之人愤死”深表同情和钦佩。
03、文采飞扬屈原是中国古代著名文学家、浪漫主义诗人,1953年,在屈原逝世2230周年之际,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屈原的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其中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以最著名的篇章《离骚》为代表的《楚辞》与《诗经》中的《国风》并称为“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璀璨明珠,“逸响伟辞,卓绝一世”。
屈原《离骚》
屈原文章写道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种“求索”精神,成为后世仁人志士所信奉和追求的一种高尚精神。
更难能可贵的是,屈原虽然出身贵族,但他悲天悯人,关心底层老百姓,无情地嘲讽、痛骂贪官污吏。
屈原不仅是一位浪漫主义诗人,更是一位心系苍生,具有民生情节的伟大诗人。
屈原诗词中民生情节比比皆是。
比如,《离骚》中的“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 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等等。
毛泽东对屈原这种民生情怀赞赏不已。
1959年,毛泽东在《关于枚乘<七发>》中写道:
“骚体(指屈原的《离骚》)是有民主色彩的,属于浪漫主义色彩流派,对腐败的统治者投以批判的匕首,屈原高居上游!”
实际上,毛泽东自幼喜欢读屈原的作品,早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毛泽东就如痴如醉地学习《楚辞》。
不仅读背,还曾摘抄其中重点篇目。
他做过一本专门的听课和读书笔记,取名《讲堂录》,用工整的小楷认真抄录了《离骚》、《九歌》的全文;并在《离骚》正文的天头上,写有各节的提要。
毛泽东翻阅书籍
新中国成立以后,他更多次研读《离骚》、《楚辞》。
1958年1月12日,他在一封信里写道:
"我今晚又读了一遍《离骚》,有所领会,心中喜悦。"
1959年、1961年,他曾两次要《楚辞》,1961年还指名要人民文学出版社影印的宋版《楚辞集注》。
毛泽东读《楚辞》不是一时之好,而是持续了一生的兴趣。
不仅如此,毛泽东在创造诗词时,经常引用屈原的名句。
比如《七律·答友人》
九嶷山上白云飞, 帝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这首诗的头两句“九嶷山上白云飞, 帝子乘风下翠微”就化用了《楚辞》里屈原的《九歌·湘夫人》中的二行诗句:“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而“洞庭波涌连天雪”毛泽东在自注中明确表示,化用了屈原《九歌·湘夫人》“洞庭波兮木叶下”。
实际上,毛泽东诗词中最显著的豪迈之气、浪漫主义和屈原可谓是一脉相传。
可以说,毛泽东诗词颇得屈原风范,因此他对屈原诗句信手拈来,化而用之。
不仅写作时,毛泽东对屈原诗词滚瓜烂熟,就连平时说话的时候毛泽东都能脱口而出,运用自如。
1954年,印度总理尼赫鲁访华,毛泽东在他告辞临行,当场吟诵了屈原在《九歌·少司命》里的名句——
“悲莫悲兮生別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借此表达对尼赫鲁的友好之情。
吟诵完毕后毛泽东还向他介紹了屈原的生平。
毛泽东向田中角荣赠书
1972年,毛泽东在中南海会见来访的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和外务大臣大平正芳。
会见结束时,毛泽东将一部《楚辞集注》作為礼物,赠送給田中角荣。
中国历代诗人无数,能让毛泽东当国礼赠送的,唯有屈原一人而已。
04、《七绝·屈原》1961年秋,毛泽东专门写了一首诗纪念屈原。
这首诗就是毛泽东不朽名篇——《七绝·屈原》
屈子当年赋楚骚,手中握有杀人刀。
艾萧太盛椒兰少,一跃冲向万里涛。
毛泽东毫不避讳、干脆利落地将屈原的诗作比喻成投向敌人的“杀人刀”!
艾萧比喻为奸佞小人,椒兰比喻为正人君子!
一跃冲向万里涛,集中表现了毛泽东所强调的价值取向和革命精神,宁愿战斗而死,也不愿苟且偷安!
毛泽东用独特的视角,热情歌颂了屈原的不屈精神。
毛泽东作报告
毛泽东写下这首诗的时候,正值中苏关系逐渐破裂,中苏两国之间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历时十年的大论战——“十年论战”。
这一年,面对苏联强大的压力,毛泽东写下了很多斗志昂扬的诗篇。
比如,前文提到的《七律·答友人》;
比如,《七绝·为女民兵题照》
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比如,《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比如,《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
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
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
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
比如《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还有就是这首《七绝·屈原》!
纵观这些诗词,扑面而来的就是慷慨激昂的斗志!
正如屈原在国家危难时,率军奋虎,决心力挽狂澜。
毛泽东借史述志,表现他在国际国内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坚决捍卫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与苏联进行殊死斗争一往无前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毛泽东油画
结语、千百年来,中国历代诗人在纪念屈原的时候,大多都是热情歌颂屈原的爱国情怀,不屈意志。
毛泽东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在肯定前人对屈原赞扬之际,又别出心裁,从自己的角度,以自己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写下这首与众不同的战斗檄文!
这就是毛泽东,敌人越强,战斗越激烈,他就愈强愈勇,绝不妥协!
手中握有杀人刀,一跃冲向万里涛,真是令人敬佩,令人神往,令人热血沸腾!
PS:本文标题“手中握有杀人刀,端午冲向万里涛”化用毛泽东诗句,如有不妥,请勿见怪……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