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之基筑强国之梦(以硬核科技提供不竭动力)

来源:经济日报福建多维度建设创新体系,重点研发原创性成果 ,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以科技之基筑强国之梦?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以科技之基筑强国之梦(以硬核科技提供不竭动力)

以科技之基筑强国之梦

来源:经济日报

福建多维度建设创新体系,重点研发原创性成果

以硬核科技提供不竭动力

福建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着力打造海峡联合基金、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平台,汇聚全球顶尖研发团队,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攻关,突破重点领域“卡脖子”核心技术,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培育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3月15日,厦门大学夏宁邵团队研制的戊肝疫苗获准在美国开展临床试验并获得美方的全额资助,这是中国首个获批在美进行临床试验的疫苗产品,首例志愿者预计将于4月在美接种疫苗。

最近,福建重大原创性科研成果捷报频传。除了戊肝疫苗,夏宁邵团队研制的第三代宫颈癌疫苗也率先敲开国际大门;福建农林大学明瑞光团队破译甘蔗野生种“割手密”基因组;华侨大学制备全球领先高量子转换效率LED器件;福州大学参与研究发现全无机钙钛矿纳米晶闪烁体,其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自然》杂志……

创新动力从何而来?福建省科技厅厅长陈秋立告诉经济日报记者:“福建省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全省科技创新,着力打造海峡联合基金、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平台,汇聚顶尖研发团队,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攻关,不断激活源头创新活力,培育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深挖两岸科技资源

创设海峡联合基金

针对科技资源不够丰富、前沿学科融合和重大领域创新资源集成度不够高等“痛点”,福建省一直在积极探索和挖掘两岸科技创新资源。

2012年,福建省人民政府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联合设立“促进海峡两岸科技合作联合基金”(以下简称海峡联合基金),双方每年各自投入经费2500万元,推动闽台两岸科技进行深度合作和交流。海峡联合基金项目申请与其他基金不同,每个项目要求必须有台湾科研人员参与。仅2016年和2017年,海峡联合基金就吸引台湾96个单位、约185人次参与项目申请。海峡两岸的科学家们围绕福建及台湾地区共同关心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问题开展基础研究。

厦门大学“海峡两岸杂色鲍种质资源评估与主要养殖性状的遗传基础研究”项目,涉及遗传学与生物信息学、生命科学、资源与环境、数据与计算机科学等学科领域,两岸科学家携手共同攻克杂色鲍种质资源以及竞技性状遗传研究的技术难题。其研究成果“东优1号”杂色鲍已在福建、广东和海南3省大面积推广,累计推广新品种苗种超过5亿粒,产值15.6亿元,创利润4.7亿元。

海峡联合基金提升了福建省高校、科研机构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能力,使福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支持)项目从海峡联合基金设立前每年七八项增加到20项左右。如今,该基金已立项资助125项,资助经费3.2亿元,吸引来自台湾大学、台湾工研院等院校的100多位台湾科研人员参与研究。如福建农林大学携手“台湾中国医药大学”,研发了微生物功能菌肥,构建了太子参连作障碍防控技术体系,已示范推广2.9万亩;福建医科大学与“台湾中央研究院”“台湾国立阳明大学”合作,联合开展脯氨酰顺反异构酶Pin1在肝癌发生、发展和治疗中的分子机制研究。

海峡联合基金不仅促进了两岸基础研究合作交流,也使海峡联合基金逐步成为两岸科技合作的特色品牌。

积极推进省部共建

构建基础研究平台

打造全国最多的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这是福建省科技厅为自己立下的“军令状”。

“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国家重点实验室处于顶端,扮演着‘奠基者’的重要角色。”福建省科技厅基础研究处处长陈虔说,2013年起,福建就紧紧抓住国家推动省部共建工作的重大机遇,深入挖掘和整合自身的优势学科资源,与科技部陆续共建了“能源与环境光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子疫苗学和分子诊断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闽台作物有害生物生态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这3家具有区域特色应用基础研究的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为提高福建省的原始创新能力奠定了基础,大大激活了科技创新活力。

举世瞩目的杭州G20峰会上,一项名为纳米光催化的技术在重点环境改造工程中大放异彩。被誉为当今世界最理想的净化技术——“光催化”不仅具备长久的自净功能,还可以分解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有效消除室内空气污染,保障了G20峰会顺利举办。这项国际领先的技术就出自福州大学能源与环境光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福建首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该平台精准地锁定了光催化技术实际应用的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诞生了世界领先的光催化防污闪高压绝缘子技术等一批原创性创新成果,集聚了由福州大学校长付贤智院士领衔,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等高层次人才组成的科技部“光催化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引领我国光催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壮大,推动福州大学化学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

除了推进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福建省还积极夯实自身的科技创新基地。野外观测站是科技创新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支撑和条件保障。为推进福建省野外观测站科学规范发展,2018年6月29日,福建省科技厅印发了《福建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暂行管理办法》,开展首批省野外观测站的组织申报工作,并在2018年内遴选批准建设福建省首批9家省野外观测研究站,开展长期定位观测以获取第一手观测数据,服务福建省典型区域或学科领域专项观测研究,以及跨区域重大问题联网观测研究。

目前,福建省正联合省内高校和医院继续组织实施高校联合资金与卫生联合资金项目,推动高校、卫生机构开展基础研究;支持企业为主承担省级产业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项目,鼓励产学研结合共同承担,凸显高校、院所承担项目有企业承接转化,企业承担项目有高校、院所提供技术支撑的协同创新政策导向;启动福建省实验室建设,在能源材料、海洋科学、网络信息、数字经济、先进制造和医药健康等领域,采取院(校)地合作、院(校)企合作模式,启动建设若干个省实验室,实行目标导向、绩效管理、协同攻关、开放共享新型管理运行机制,打造具有国内国际重大影响力的一流创新高地,培育国家实验室“预备队”。

下一步,福建将致力于实现相关领域“卡脖子”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多维度建设自身的创新体系,提升全省战略性科技实力,增加更多的科技创新原动力。(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记者 薛志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