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台铭对员工好吗(郭台铭独家回应员工自杀)
近日,一条关于“郭台铭回应员工自杀”的视频上了微博热搜,众多媒体账号纷纷转载,再次将八年前的事件拉回公众视野。2010年,富士康发生十余起连续跳楼事件,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一时间舆论将郭台铭推上了风口浪尖。
(郭台铭的回应登上微博热搜)
7月8日播出的凤凰卫视《领航者》节目中,主持人于盈深度对话富士康总裁郭台铭,极少出来做视频专访的郭台铭,独家回应了当年的员工自杀事件。
郭台铭:不可能完全做好,照顾47万人很难
当时的事件让他深感遗憾,郭台铭说,既然选择了制造业,选择了到这里投资设厂,在经营过程中难免发生一些意外,不可能百分之百做得好,但是富士康为了让离乡在外的打工仔有一个家庭的温暖,组织了一个大家庭。
2010年,发生自杀事件的时候,富士康这个大家庭里有47万人。相当于国外一个城市的人口。而在这个城市里的每一个人都在领薪水。一个家庭不可能每个人都在领薪水,郭台铭说这47万人背后其实是一两百万人城市的概念。
郭台铭事后检讨,发现这些平均年龄在20岁出头的离乡背井的年轻人,面临很多感情问题,而一胎化又造成了他们的抗压能力比较低,遇到挫折就想要放弃。当时47万人的一个大家庭,确实没办法了解到每一个人的困难,照顾到每一个小分子。
如今谈起当年,被问及见到一些对富士康的报道会不会觉得冤屈,郭台铭表示,“天底下的人,没有人会不觉得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很冤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理。”
待员工如家人,定下最高伙食费
在郭台铭的眼里,当时最有成就感的是虽然富士康每年只招几千个农民工,却有几万个农民工来应征。第一代农民工对工作抱以极大的热情,省吃俭用,赚了钱就寄回家里。这一切都深深地打动了郭台铭。
因此,郭台铭从一开始就决定对待员工要像对家人一样。“你怎么对他,他将来就会怎么回报你。”
回想1988年时,一个农民工的月薪在180元左右,而郭台铭定出了每月240元的伙食费标准,这在当时是全中国最高,还坚持每天给员工配备一个鸡蛋,每周配备一个鸡腿。郭台铭的考虑是,当时大部分是女工,每个女工都是或将是一位妈妈,如果她们吃好了,那希望生出来的孩子也更健康。
他说,企业的“企”是一个“人”下面有一个“止”字,他的理解是,如果拿掉“人”,这个企业就“止”了。
30年赚2400亿美元外汇,至今仍住工厂宿舍
1988年,蒋经国开放探亲,郭台铭遵从父母的心愿回老家山西看看,途经刚刚改革开放的深圳。虽然当时台商和外资还觉得在内地投资风险很大,但他却看中了深圳的同文同种、人口红利和地理位置,决定在这里设厂。而富士康腾飞的故事就由此开始。
一开始办公和生活的条件确实很艰苦。为了快速起步,郭台铭选择先盖厂房,办公室来不及盖,就在一个货柜里上了9个月的班。夏天到了,酷热难当,他只能边开电风扇,边压着纸签公文。一转眼,他感慨自己已经从38岁的年轻小伙子,晋升到68岁了。
郭台铭掐指一算,30年来1万多个日子,他起码有4000至5000个日子在深圳龙华厂区渡过,看着员工们一步步成长,有些已经有第三代到富士康上班,来来往往有将近1000万人曾经在这里工作。三十年来,为国家赚取了2400亿美元的外汇,但作为董事长、老板的他,至今仍住在工厂宿舍,没有在深圳购置一套房产。
全力向工业互联网转型,在工厂里打造“大脑”
关于“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的讨论近年来络绎不绝。而如今,一些互联网企业也开始发展实体经济,这让郭台铭倍感压力。在好些年前,他就开始积极寻求企业的转型升级,显露出从一家代工厂,走向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平台经济的决心。
对于富士康而言,每天运行的几百万台设备,生产线的上百万员工,都在产生海量数据。过去没有意识到这些数据的价值,而现在则会收集和分析这些工业大数据,进而实现对分布在全球、全国几十个工厂的生产问题及时进行中央调度和修正,达到提质增效、降本减存的目的,为持续发展赋能。
从机器智能、设备智能、到整条生产线的智能,最后是整个工厂的智能。他把工业互联网比作在工厂里建设“大脑”,随时可以接收各种信息,接到信息后不需要等待上级统一指令,完全可以自己处理。比如说:
提质:机器本身就了解,在做出产品后会自己检查,所以就可以“做到智能制造,不好的产品还不容易买得到”。到了消费者手中,还可以进行远端维护,延长产品寿命。
减存:客户要什么工厂才生产什么,客户不需要的时候就没有库存,赶快做下一代的产品。
三年准备赋能1000多万家中小企业
工业互联网不仅仅为富士康提供发展机遇,还将惠及无数中小企业。郭台铭表示,将来会从制造业转成服务业,把互联网的云计算、大数据处理,核心技术的支持,加上产品国际认证测试实验室,全部开放给社会广大中小企业。
他认为,中小企业成长实际上也在帮助富士康成长,因为富士康需要非常多的供应商,也需要一个强大的中产阶级去支持消费,共同努力把饼做大。准备三年赋能帮助1000多万家中小企业的成长。
郭台铭计划在富士康厂区打造一个微硅谷,配全整个供应链。他说“在两平方公里内就可以找到你所要的,除了半导体工厂我没有,我半导体设计在这里。你要的是电子行业、机械行业、光学行业,零部件在我本身内部都可以自制”。
除此之外,郭台铭还设计了一个智能城镇,让所有新创产业可以在这里推出试行产品。比如说,无人驾驶车可以在智能城镇中试开,人与无人车要分道通行,人要学会躲避无人车,如果人被无人车撞倒,反而有可能要被罚款。他希望通过这样的规定,促进新兴科技和产品在富士康加速发展成型。
郭台铭用历史发展的眼光看待目前科技的转折点,认为目前世界刚到了实体经济跟数字经济融合的时刻,“第三次工业革命来自于实的跟虚的结合,硬的跟软的结合,用来改善人类生活”。
不怕人才流失 鼓励员工出去创业
当被问到未来10年,期望富士康工厂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实现无人化生产,郭台铭首次对外透露,富士康预计在5年内用机器取代8成人力,后来又在6月底的股东大会上确认这一说法。
郭台铭此言论一石激起千层浪,郭台铭在《领航者》节目于盈的专访中解释道,“我们并没有说要把他裁掉,而是会帮员工提升”,培养具有制造经验的员工去学习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概念,帮助他们成为多领域发展的人才。
当被《领航者》于盈问到,这种转型是否容易,郭台铭坦言,员工在一个全球高度竞争的时代必须有这种认知,如果公司不竞争,不转型升级也会被淘汰,那他们也会失去工作,必须通过学习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与此同时,郭台铭还鼓励内部员工出去创业,在集团设有专门的机制鼓励创业,投资他们,拨些市场给他们——员工创业,富士康投资。
郭台铭认为这是“鱼帮水,水帮鱼”,他说:“如果这些中小企业我们赋能成功的话,我们把这些员工,就干脆跟中小企业结合,让他也去投资,让他也去做老板。”
从给予农民工一个工作机会,到帮助他们适应时代的发展,培训转型、鼓励创业,到赋能中小企业的发展,由始至终,这份责任感推动着郭台铭一路向前,大刀阔斧地带领着集团从代工工厂向工业互联网转型。
作为集团的掌门人,郭台铭是如何带领富士康进行全球布局?这位善于解决问题和转型的成功商人,会如何回应民众对于他参选台湾领导人的寄望?这位以严厉著称的总裁,如何管理全球12个国家的工厂?又会如何选定自己未来的接班人?拥有五百多亿身家的他,又如何看待财富和人生的意义?
凤凰卫视《领航者》7月15日
下一集让我们继续听郭台铭畅谈人生
点击视频,观看本期节目完整内容
你如何看待富士康的工业互联网转型?
你有什么想对郭台铭说的吗?
留言区告诉我们
点击阅读原文
查看《领航者》完整65期节目
编辑:黄雪迪、爱美丽、撕纸小妹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