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崩溃往往是生活累积的(9000万人的无声崩溃)

成年人的崩溃往往是生活累积的(9000万人的无声崩溃)(1)

成年人的崩溃往往是生活累积的(9000万人的无声崩溃)(2)

男人哭吧不是罪

BBC在2018年,拍了一部名为《阻止男性自杀》的纪录片,该片提到,英国50岁以下男性最大的死亡原因是自杀,超过车祸和癌症,男性自杀率是女性的4倍多。

成年人的崩溃往往是生活累积的(9000万人的无声崩溃)(3)

在这些自杀者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患有抑郁症。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全球每年因抑郁症自杀死亡人数高达100万人;而根据《柳叶刀》的一份数据显示,中国抑郁症患者已达9000万。

另有一份数据表明,罹患抑郁症的女性要多于男性,但女性比男性更愿意接受心理方面的治疗。而男性通常把心理疾病看作一种软弱,不愿寻求帮助。

这些年来,那些因抑郁症自杀的名人,如张国荣,乔任梁,贾宏声,罗宾·威廉姆斯,林肯公园主唱查斯特等,也大多是男性。

有一本书,针对男性抑郁症的治疗,提出了独到见解,这本书的名字是——《活下去的理由》。

成年人的崩溃往往是生活累积的(9000万人的无声崩溃)(4)

本书作者马特·海格有两个身份,一个是作品被翻译成29国语言的小说家,另一个身份是抑郁症患者。

马特在前言里说,之所以写这本书,是因为他有个心得,通过阅读同病相怜之人从痛苦中活下来以及克服绝望的事迹,能够获得宽慰和希望。

马特说,大众有一个刻板印象,男人不哭,其实这是句假话,男人也哭,我就哭,而且经常哭。

好心的局外人,总劝你要有男人的样子,振作起来。但没人知道这有多难。

人们从外表看你,只能看见你的身体外形,没人能看出,你的内心就像经历过宇宙大爆炸一样,自我意识化成了碎片,散落在无边的黑暗宇宙里。

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得了抑郁症,跟得了癌症、心血管疾病或出了车祸是一个性质,丝毫不会影响你的男性特质、女性特质或人性。

如何更好地应对抑郁情绪?

马特认为,必须跟随情绪的线索,关注低落情绪产生的根源,比如过度工作、睡眠缺失等。

成年人的崩溃往往是生活累积的(9000万人的无声崩溃)(5)

做自己不喜欢的工作,是马特发病的直接原因

在吞下第一片安定药丸之前七个月,马特来到伦敦一家中介中心找工作。

经过一系列多灾多难的面试后,马特成了一名电话销售员。

他不喜欢这个工作,跟同事也合不来,但他需要钱。

闲暇时间,同事们喜欢喝啤酒,打台球,讲下流笑话,辱骂各自的女友,而马特对这些深恶痛绝。

某天下午,马特突然感到全身漫过一阵强烈的阴郁,仿佛乌云浮在他的灵魂上空,他再也无法忍受给陌生人打电话了,于是提出辞职。

辞职后的他,并未获得解脱,反而成为抑郁症的猎物。

摆脱抑郁后,马特现身说法,为无数深陷抑郁情绪的人支招:如果你想好转,那就倾听自己。

唯一重要的是什么对你有用,只要它有用,管它是什么原理。如果吃药对你有用,继续吃药就对了。如果舔壁纸对你有用,你就舔壁纸。

没有哪种疗法适合所有人,你自己就是最好的实验室。

成年人的崩溃往往是生活累积的(9000万人的无声崩溃)(6)

抑郁症的“溢出效应”

《活下去的理由》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提出了一个新观点,抑郁症并非只有负面影响,还有积极的一面。

这个积极的一面,被称作抑郁症的“溢出效应”。

书中举了几个例子,包括林肯,丘吉尔,以及蒙克,他们取得的伟大成就,某种程度来说,都是拜抑郁症所赐。

林肯32岁时,经历了两次抑郁症发作,精神崩溃。

他向众人宣布,现在我是最痛苦的人,如果把我的感觉平均分配给全人类,地球上将不再有一张欢喜的脸。我不知道我能否好转,我不允许我不好转。继续现状是不可能的,要么死亡,要么好转。

尽管林肯公开宣称他不畏惧自杀,但他最终选择了活着。

成年人的崩溃往往是生活累积的(9000万人的无声崩溃)(7)

《大西洋月刊》刊登过一篇文章《林肯的伟大抑郁》。文章中,探讨了抑郁症是如何逼迫林肯更深刻地理解人生的:

林肯坚决地直面他的恐惧。从二十多岁到三十多岁,他对自身恐惧的理解越来越深入。他质问自己是否能活着,是否能面对生命之悲惨。最终林肯决定,他必须要活下来,因为他有一个“不可抑制的渴望”——在活着的时候做出一番成就。

林肯对痛苦的切身感受,赋予了他一颗怜悯之心,驱使他废除奴隶制度。

林肯终其一生,从未摆脱抑郁症,他跟抑郁并肩生活,取得了伟大成就。

传记作家申克写道,林肯的痛苦和成就来源于同一个东西,不是因为他征服了抑郁症,所以才取得了伟大成就,他的抑郁症就是他伟大成就的动力。

和林肯一样,丘吉尔也同抑郁症战斗了一辈子。

成年人的崩溃往往是生活累积的(9000万人的无声崩溃)(8)

< 温斯顿·丘吉尔 >

丘吉尔有句名言,心中的抑郁,就像只黑狗,一有机会就咬住我不放。此后,黑狗一词,成为英语世界中抑郁症的代名词。

一位政治哲学家说,丘吉尔不是因为克服了抑郁症,才成为杰出的战争领袖,而是对抗抑郁症的经历成就了他。

正是丘吉尔对强烈情绪有一种天生的敏感,才让他察觉到一般人看不到的危险。二战前夕,当多数政客和意见领袖都试图安抚希特勒时,丘吉尔却能看出希魔的狼子野心。

在万马齐喑之际,他站了出来,力挽狂澜,扶大厦于将倾,率领大不列颠民众,熬过了至暗时刻,迎来胜利的曙光。

丘吉尔将他对恐惧的预见能力,归功于黑狗(抑郁症)的纠缠。

爱德华·蒙克是名画《呐喊》的创作者,这幅画是对惊恐心理最精确的视觉刻画,其灵感,就来自蒙克的一次抑郁发作。

成年人的崩溃往往是生活累积的(9000万人的无声崩溃)(9)

< 挪威画家爱德华·蒙克1893年作品《呐喊》>

日落时分,蒙克走在街上,突然之间,天空变成了血红色。蒙克停下来,靠着栏杆,感到无法言说的疲倦。朋友们渐行渐远,他落在后面,恐惧地颤抖,然后就听到大自然响彻天际的呐喊。

虽然大部分抑郁症患者,不会成为像林肯、丘吉尔、蒙克这样的名家,但依然可以开掘出命运赠予自己的宝藏。

马特说,涉及精神疾病时,人们通常喜欢用“尽管”这个词,比如,尽管我有抑郁症,但我是个作家。

马特建议,应该把“尽管”改成“因为”:我写作,因为我有抑郁症。

因为前者,更像是为了好强,逼自己成为作家,而后者的意思,是用写作来缓解抑郁,属于一种治疗。

抑郁症最突出的特质,就是让你不可避免地思考人生。

如果抑郁情绪挥之不去,那就不要逃避,去深入地思考人生,去发展自己的天赋。这一方面是种治疗,另一方面,你或许会收获意外的惊喜: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

成年人的崩溃往往是生活累积的(9000万人的无声崩溃)(10)

穿过暴风雨

就跟佛教徒喜欢劝人向善一样,书单君只要有机会,就会劝人读好书。

读完《活下去的理由》后,书单君更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马特能从抑郁症的泥沼里挣脱出来,跟读书不无关系。

对于马特来说,书就是一切。他在患病期间,以一种从未有过的强度,不停地读着。比起爱书,那时的他,更像是需要书,书成了他治疗抑郁的良药。

有人说,阅读不是为了逃避,就是为了找到自我。马特却认为,这两者之间其实没有区别,因为我们会在逃避的过程中找到自我。

成年人的崩溃往往是生活累积的(9000万人的无声崩溃)(11)

美国女诗人希尔维亚有个著名的问句:这世上,是否有逃离头脑的出路?

马特给出的答案是文字。

文字不是让我们彻底逃出头脑,而是帮助我们逃出某一个头脑,然后用砖瓦去建造另一个头脑,虽然跟旧的相似,但基础更坚固,景色更美好。

马特说,书籍本身,就是让我活下去的理由。每一本书,都是人类头脑在某一特定状态下的产物。所有书籍摆在一起,就是人性的总和。

每次阅读一本好书的时候,马特都感觉自己像在看一张藏宝图,而那宝藏,就是他自己。

一本书就是一张地图,但每一张地图都是不完整的,因此,只有读完全部的书,才能找到宝藏。因此,读书这个找到自我的过程,是一场无尽的远征。

当心中有了读书这个信念,抑郁等负面情绪,就不那么可怕了。

能当一个书虫,是幸福的,而不是孤独的。读书,恰恰是挣脱孤独,以及其他精神牢笼的方式。

成年人的崩溃往往是生活累积的(9000万人的无声崩溃)(12)

书单君认为,不只是抑郁症患者,每一个被孤独、抑郁、颓废、悲伤、沮丧、萎靡等情绪困扰的人,只要具备阅读能力,都能从书中找到解药。

《活下去的理由》中,马特引用了一段村上春树在《海边的卡夫卡》里说的话:

暴风雨结束后,你不会记得自己是怎样活下来的。你甚至不确定暴风雨真的结束了。但有一件事是确定的,当你穿过了暴风雨,你就不再是原来那个人。这就是关于暴风雨的一切。

一个人活在世上,难免会面对各种各样的挫折,也难免会被各种负面情绪所困扰,甚至像马特这样,成为抑郁症等精神疾病的“猎物”。

最近,有个视频上了微博热搜,杭州一男孩,因逆行骑车,被交警扣下后,突然崩溃大哭。

他将手机摔在地上,把身份证硬塞给警察,还往河沿上跑,似有轻生念头。

成年人的崩溃往往是生活累积的(9000万人的无声崩溃)(13)

热搜视频下,有人留言说,这位杭州小伙儿,算是“幸福”的,因为他还能哭出来。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多少人压力山大,却欲哭无泪,那种状态,可称之为:无声崩溃。

那些无声崩溃的成年人,可能就在我们身边,也可能就是我们自己。

在这精彩万分又无尽空虚的世界,请记取里尔克的那句诗,有何胜利可言,撑住就是一切。

因为,穿过暴风雨后,我们将成为不一样的人。

成年人的崩溃往往是生活累积的(9000万人的无声崩溃)(14)

主笔 | 哲空空 编辑 | 黑羊

图源 | 《BBC地平线:阻止男性自杀》、

部分来源于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