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站图例符号(气象如何定坐标)

今年以来,全球多地气温变化如坐过山车,创纪录的极冷和极暖天气接踵而至,罕见的沙尘天气来袭,为人类敲响警钟——作为全球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正给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诸多影响和风险,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气象站图例符号?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气象站图例符号(气象如何定坐标)

气象站图例符号

今年以来,全球多地气温变化如坐过山车,创纪录的极冷和极暖天气接踵而至,罕见的沙尘天气来袭,为人类敲响警钟——作为全球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正给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诸多影响和风险。

我国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近日,《中国气象局加强气候变化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出台。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司长姚学祥接受本报记者专访,为大家提取未来3年到5年中国气象局加强气候变化工作的“关键词”。

充分认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重要性,围绕定位找准发力点

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2020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指出,2011年至2020年是全球有器测记录以来最暖的十年,大气中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浓度达到410ppm,为近80万年以来最高。全球变暖正深刻影响着全球环境、政治、经济与社会安全。

应对气候变化是全人类的共同事业。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完成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这一重大宣示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再次向世界释放出中国将坚定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引领全球生态文明和美丽世界建设的定力与担当。从全球来看,2020年,许多国家在更新国家自主贡献目标的同时,纷纷提出碳中和目标,迈向碳中和目标的进程在全球启动。

姚学祥表示,作为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基础科技支撑部门,中国气象局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出台《工作方案》,围绕定位找准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气候变化工作发力点,明确“十四五”期间气候变化工作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全面提升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能力,体现了气象部门的责任与担当。

紧密围绕国家和区域重大发展战略需求,围绕《巴黎协定》落实、碳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工作方案》明确下一步气候变化工作重点,强优势、拓领域,进一步强化跨学科、跨领域交叉融合发展,全面提升应对气候变化科学水平和服务国家战略的决策咨询能力,保障气候安全,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气象部门作为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基础科技支撑部门,提供坚实的支撑服务

长期以来,中国气象局在气候变化检测归因等机理研究、全球和区域气候系统模式开发、气候变化影响评估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气候系统模式研发已达国内领先、国际可比水平,深度参与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评估进程,从科学角度维护中国和发展中国家权益。多年来积极参与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总体部署,为气候变化内政外交提供了重要支撑,为保障国家气候安全、支撑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另一方面,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是气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气象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抓手,是全面实现气象现代化的核心内容之一。

因此,《工作方案》将未来三年到五年的主要目标聚焦在三个方面:为国家和地方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更丰富的科学数据、产品服务;区域气候变化风险评估能力达同期国际先进水平;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贡献力和影响力明显提升。

持续增强在气候变化科学研究、影响评估、模式研发、温室气体监测、风能太阳能利用等方面的优势

在海拔3816米的青海瓦里关山,中国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瓦里关山站静静矗立。这是世界气象组织全球大气观测系统的31个全球基准站之一,目前欧亚大陆腹地唯一的大陆性全球基准站,也是国内唯一全球大气本底台站。在这里,利用长时间序列的观测资料绘制出的二氧化碳变化曲线,被称为“瓦里关曲线”。

中国气象局一直致力于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更丰富的科学数据、产品服务,提供更高质量的决策建议,增强我国在国际气候变化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此前,中国第一代全球大气/陆面再分析系统及产品(CRA)正式业务化运行,打破了目前我国气候变化研究对国外再分析产品依赖的局面。

姚学祥指出,《工作方案》专门就“突出重点,提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能力”提出9项重点任务,涉及加强战略规划与政策研究、构建国家温室气体观测网、提升承载力脆弱区气候变化监测能力、持续加强科学研究和地球系统模式研发、开展面向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影响评估、加强气候变化数据库建设、强化气候资源科学利用与保护工作、强化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科技支撑和谈判队伍能力建设、做好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决策支撑等方面。

而贯穿其中的基本原则是,坚持中国气象局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科学、客观、准确发展定位;加强观测体系建设的系统性、全局性,强化研究结论的自主性和国际可比性;积极适应和推动我国气候治理从参与向主导、引领发展。

进一步强化跨学科、跨领域交叉融合发展,全面提升应对气候变化水平和服务国家战略的决策咨询能力

要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事关地方经济发展、传统行业转型、新兴领域投资、个人消费调整,涉及跨行业、跨领域合作,也需要加强国际层面的合作。

未来3年到5年,如何通过改革和结构优化,打造一个高效的、涵盖不同层次的气候变化工作体系?姚学祥指出,《工作方案》明确提出,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构建创新有活力的气候变化工作新格局。围绕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强优势、拓领域,开创气候变化工作新局面。

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国家-区域-省级应如何布局?《工作方案》提出,建立以国家级气候变化创新为龙头、以区域气候变化为共性示范、以省级气候变化为特色服务的工作体系。其中,2021年将完成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中心、中国气象局温室气体及碳中和监测评估中心、中国气象局风能太阳能中心改革任务。

中国气象局温室气体及碳中和监测评估中心目前已投入运行,根据《工作方案》,将争取用3年至5年的时间,成为我国温室气体和碳中和监测评估相关研究及应用技术开发的核心支撑机构,提升区域和城市碳汇监测评估能力。

下一步,中国气象局将在打牢基础的同时,强化跨学科、跨领域交叉融合发展。《工作方案》提出了多项举措,比如研究碳达峰、碳中和等国家战略对气象部门气候变化工作的意义和影响,加强气候变化对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布局、空间规划等影响研究;开展面向粮食安全、水资源、生态环境、人体健康、基础设施等重点方向的灾害风险定量化、动态化评估等。

中国气象局是IPCC国内牵头部门,在全面参与国家政策部署行动方面,《工作方案》提出多项任务,比如加强国际气候变化形势跟踪与分析,参与国家相关气候战略制定;深度参与IPCC评估进程和未来机制建设;强化IPCC工作支撑团队建设,形成一支专业水平高、稳定的国际谈判队伍等。

同时,作为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办公室,中国气象局将继续做好决策支撑,围绕落实《巴黎协定》、实现碳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在“十四五”规划实施、2035年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编制、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制定、中美关系研究与作用发挥等方面开展决策咨询。

今年,气象强国建设纲要、《中国气象科技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国气象局应对气候变化发展规划(2021-2025年)》等都在紧锣密鼓筹划编制中,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都是其中的重点或主要统筹规划内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