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由说这是一部准确诠释的电影吗?有理由说这是一部准确诠释

注:评述一部大剧,不是一篇文章能够完成,即使再压缩和精简,也到5000多字,让各位阅读者受累了,十分抱歉。

为方便各位阅读,特将小标题罗列如下:

1. 聚焦民心,给“大决战”深层的诠释。

2. 注重运筹,突出决胜的核心。

3. 塑造人物,竖起战争的中坚。


有理由说这是一部准确诠释的电影吗?有理由说这是一部准确诠释(1)

《大决战》剧照

今晚,陪伴观众一个多月的电视剧《大决战》收官了。

喜欢它的观众自然有一种难分难舍之情。

难舍是因为在娱乐至上,烂剧颇多的当下,《大决战》是一部难得的良心之作。尽管它还有美中不足之处,但它的思路是新颖的,人物和故事是鲜活的,制作是精良的,给人一种昂扬和振奋的正能量。

有理由说这是一部准确诠释的电影吗?有理由说这是一部准确诠释(2)

《大决战》海报

最可贵的是,《大决战》为了区别于影响很大的同名电影,另辟蹊径地把全剧的重心聚焦在“民心”、“运筹”、“人物塑造”等这些文戏上,而不是一味地渲染战争场面。这就会不讨巧、也难免让一些观众感到不爽。

但细细品味,正是这些篇幅较多的文戏,准确诠释了“大决战”的含义。

不妨让我们重温一下这部良心大剧吧。

有理由说这是一部准确诠释的电影吗?有理由说这是一部准确诠释(3)

《大决战》中的毛泽东与蒋介石

1.聚焦民心,给“大决战”准确的诠释。

通观全剧,它没有停滞在“决战”的表层,即没有一味地展示战争场面,而是把主题聚集在决定战争胜负的“民心”上。

电视剧《大决战》一开始就围绕国共双方对民心的重视与争夺而展开。

抗战胜利后的蒋介石踌躇满志,设计了一场中外关注重庆谈判,并三次邀请毛泽东前来,企图以此赢得民心。

毛泽东也从顺应民心出发,冒着风险奔赴重庆,真心实意地按人民的意愿寻求和平。

有理由说这是一部准确诠释的电影吗?有理由说这是一部准确诠释(4)

《大决战》中的蒋介石(王劲松饰)

但是,这一切对蒋介石来说只不过是骗取民心的幌子罢了。他本人及他所代表的阶级不可能代表人民的利益,更不可能以民心为杠杆来考虑问题。

所以,蒋介石的心思不在谈判,对共产党人也没有丝毫的诚意,而是在积极地筹划内战,以求在短期内消灭共产党。

他以为凭借美国的支持和强大的军事力量就能取胜。

1945年,国民党拥有军队430万人,拥有接收的100万日军装备和大量美式武器,拥有3亿多人口,拥有中国的大部分城市和铁路交通线。

共产党拥有军队130万人,武器以步枪为主,拥有人口亿多,地处小城镇和乡村。

双方力量的比较十分悬殊。

有理由说这是一部准确诠释的电影吗?有理由说这是一部准确诠释(5)

《大决战》中的毛泽东与周恩来

毛泽东及共产党人泰然处之。因为他们知道决定战争最后胜利的不是军事力量,而是民心所向。

重庆谈判不久,毛泽东在接受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采访时,自信而深刻地说: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看起来,反动派的样子是可怕的,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从长远的

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

照片

有理由说这是一部准确诠释的电影吗?有理由说这是一部准确诠释(6)

《大决战》中毛泽东与老百姓

对中国国情深入了解的毛泽东更知道,人民在中国主要是农民,要赢得民心,就要解决农民最为关心的土地问题。

1946年7月,毛泽东亲自修改了中共东北局关于在东北实施土地改革的报告,最终形成著名的《七七决议》

《七七决议》要求干部脱掉皮鞋,离开城市,到农村去发动群众,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有理由说这是一部准确诠释的电影吗?有理由说这是一部准确诠释(7)

《大决战》中的土改队队长王翠云(苏青饰)

电视剧用了大量篇幅表现王翠云带领工作队进村土改的情节。他们从开始的困难重重,到用诚心感化农民,取得他们的信任和拥护,最终把地主强占多年的土地分给了农民。

这些情节仅是土改运动的一个缩影。当时东北有2万干部下乡,都经历了同样困难,最终打开了土改的局面,使大多数农民得到了土地。全国解放区参与土改的干部达30多万人,使三分之二土地归还农民,真正实现了“耕者有其田”。

有理由说这是一部准确诠释的电影吗?有理由说这是一部准确诠释(8)

土改老照片

土改运动使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并由此迸发出难以估量的革命热情,他们踊跃参军,大大增加了我军兵力的数量。

1946年,林彪率领的野战军出关时仅有10万人,加上东北民主联军也不过27万人。到1947年底,由于新兵入伍和国军投诚,兵力超过42万人,而且还有了11个炮兵团。

从1948年开始,东北野战军的人数更是急速扩张,仅仅几个月就突破70万。到1949年入关作战时,东北野战军改编为四野,兵力已超过百万,大炮2000多门,是名副其实的百万大军了。

全国解放军的态势亦然。

有理由说这是一部准确诠释的电影吗?有理由说这是一部准确诠释(9)

老百姓支前老照片

当人民理解了共产党代表他们的利益,这场战争是为人民而战,他们表现出空前的支前热情。

老百姓送上自家门板、木箱,在塔山筑起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老百姓拿出自家口粮,冒着枪林弹雨,送给亲人子弟兵。剧中用很大篇幅描述了焦裕禄率领的山东父老为淮海战役前线送粮的情节。

他们从老家山东出发,千里迢迢走到徐州附近,途中遭遇敌机轰炸,粮食被毁。他们没有灰心,想方设法在附近的村子又借来粮食,继续送到了前线,保障了我军战士吃饱后更有力地杀敌。。

据统计,淮海战役共出动民工500多万,保障了我们每一个战士就有9个人支援。

此种情景正如陈毅司令员在剧中所说: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用老百姓的小车推出来的。

有理由说这是一部准确诠释的电影吗?有理由说这是一部准确诠释(10)

人民支前老照片

还有刚刚播出的天津战役中,两万多老百姓硬是一镐镐地凿开河上的冰冻,为我军顺利打进天津铺平了道路,创造了30个小时打胜天津之战的奇迹。

有理由说这是一部准确诠释的电影吗?有理由说这是一部准确诠释(11)

国统区反内战老照片

对比之下,国民党的所作所为大大失去了民心。

在我军逐步壮大的同时,国军因伤亡和向我军投诚,兵力骤减。国军所到之地,老百姓藏起粮食,坚壁清野,使被包围的国军受冻挨饿,失去了战斗力。

此种残像,连国民党中有良知的将领和官员也不忍目睹。杜聿明等将军对政府的牢骚、陈布雷对蒋介石的以死谏言、顾祝同的大胆陈言等等细节,都在告诫国民党已经失去了民心。

失去了民心,就失去了战争的主动权和战斗力,表面上强大的国民党军队岂有不败之理呢?

有理由说这是一部准确诠释的电影吗?有理由说这是一部准确诠释(12)

《大决战》中我党五大书记

2.注重运筹,突出决胜的核心。

大决战表面是在战场上,决定战争的走向和胜败则在统帅的运筹之下。正所谓“决胜千里之外,运筹帷幄之中”。

《大决战》的成功还在于注重统领的运筹帷幄,剧中用大量篇幅表现我党五大书记集体谋划的场景就是最好的体现。

他们是以毛泽东为首的我党第一代领导人,身经百战,经验丰富,又同心同德,相得益彰。

所以,他们的每一次运筹都是科学和准确的,也是和谐轻松的,他们的集体智慧出台了一个个指挥前线打胜仗的决策。

有理由说这是一部准确诠释的电影吗?有理由说这是一部准确诠释(13)

《大决战》中的毛泽东、周恩来、朱德

他们高瞻远瞩地先于国民党一步派兵占领东北要地,出其不意地发出先打锦州的指令,形成对国民党的“关门打狗”之势。

东北大局稳定后,他们又接受粟裕在江边消灭国军有生力量的建议,并经充分完善,将其升华为规模宏大的淮海战役。

这个阶段是统帅部最忙的日子,也是五大书记出镜最多之时。他们常常通宵达旦,几夜不眠,时刻关注前线的动向,并以此做出正确的决策。

将淮海战役科学地划分为三个阶段依据实际情况做出,使指战员心中有数;统筹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协同作战、成立淮海战役总前委的决定依据战争的需要做出,给指战员充分地信任和支持。

有理由说这是一部准确诠释的电影吗?有理由说这是一部准确诠释(14)

《大决战》中的毛泽东与周恩来

对淮海战役三个阶段推进,他们就像下棋赋诗一样,谈笑之间给予了有条不紊的布局。

于是,就有了先灭黄百韬兵团、再歼黄维兵团、最后收拾杜聿明兵团,这样一个各个击破,滚动作战的英明战略。它像战争艺术一样完美而丰富,彪炳在世界战争史上。

有理由说这是一部准确诠释的电影吗?有理由说这是一部准确诠释(15)

《大决战》中我军统帅部

平津战役的指挥更见我军统帅部的完美运筹。

他们先发出对傅作义集团“围而不打”的指令,给傅作义保留实力的幻想;随之又令东北野战军秘密入关,对傅作义的35军发起歼灭战。

这一切的目的,都是迫使傅作义放弃抵抗,共同寻求和平解放平津之路。

有理由说这是一部准确诠释的电影吗?有理由说这是一部准确诠释(16)

《大决战》中的傅作义

但是,傅作义依然处于矛盾之中,既想和平,又想保存自己的实力。而美国与蒋介石又从中作梗,企图搅乱毛泽东布下的平津这盘和平大棋。

于是,统帅部发布了三大战役中最后一场战役——攻打天津。

我军用30个小时、奇迹般地占领天津后,无计可施的蒋介石被迫下野,认清形势的傅作义按我军意图签署了和平协议。

北京和平解放,三大战役以我军的完全胜利结束。

有理由说这是一部准确诠释的电影吗?有理由说这是一部准确诠释(17)

《大决战》中国民党作战会议

再看看大决战中国民党统帅部的运筹境况。

剧中展现的是国民党没有一个完整的指挥系统,参谋总长始为陈诚,后换为顾祝同,他们全是看蒋介石的眼色办事,没有提供任何有价值的见解。

剧中展现了国民党几次作战会议,都是蒋介石的一言堂,与会者宗派林立,各怀鬼胎,没有人为党国负责,也没有人敢对蒋介石的错误决策提出意见。

有理由说这是一部准确诠释的电影吗?有理由说这是一部准确诠释(18)

《大决战》中的蒋介石

于是,国民党的一盘棋,任由蒋介石的瞎指挥下得愈来愈臭。

辽沈战役中,国军司令卫立煌与蒋介石离心离德,在我军攻克锦州时,始终不派兵救援,蒋介石只能动用葫芦岛的部队。结果在相互不配合的布局下,陆海空几十万部队被我军一个纵队阻拦于塔山之外,眼睁睁地看锦州被攻克。

不服输的蒋介石又越级调遣廖耀湘兵团从沈阳出发,妄图夺回锦州,结果在途中被我军围歼。

有理由说这是一部准确诠释的电影吗?有理由说这是一部准确诠释(19)

《大决战》中的蒋介石与杜聿明

辽沈战役惨败后,蒋介石孤注一掷地把所余的精锐部队全部集中在徐州附近,发誓要与我军决一死战,以雪辽沈战役的耻辱。

这一长线式的布局恰恰给了我军各个击破的机会。于是,便有了黄百韬、黄维、杜聿明三大兵团陆续惨败的结局。

有理由说这是一部准确诠释的电影吗?有理由说这是一部准确诠释(20)

《大决战》剧照

到了平津战役,蒋介石已经很难插手了。他提出的让傅作义率军南撤,在善打“太极拳”的傅作义手中,一次次化为泡影,即使他派二公子蒋纬国专门来求情,也无济于事。只能隔岸观火地看着共产党一点点把傅作义的部队蚕食,最后和平解放北京,失掉了长江以北的领域。

有理由说这是一部准确诠释的电影吗?有理由说这是一部准确诠释(21)

《大决战》剧照

3.塑造人物,竖起战争的中坚。

“大决战”自然是一场战争,而战争的核心是人。

《大决战》的成功就在于抓住这个核心,在人物塑造上下足了功夫。

面对出场上万人、有名有姓的260人、这样一个很难处理的群像规模,《大决战》巧妙地突出重点,并有层次地进行清晰地塑造。

有理由说这是一部准确诠释的电影吗?有理由说这是一部准确诠释(22)

《大决战》中的毛泽东与刘少奇

统帅层面:

显然,我党的五大书记是这场战争的统帅,电视剧给予了重点塑造。他们的音容笑貌,个性特点在一个个场景中,表现得栩栩如生,各有千秋。再加上这些常年合作的老戏骨的精彩演绎,使领袖群像有了新的展示。

有理由说这是一部准确诠释的电影吗?有理由说这是一部准确诠释(23)

《大决战》中,毛泽东与老百姓

群像中又牢牢抓住毛泽东这个主角,赋予了更多的戏份。

对毛泽东的塑造除常规般地展现他指点江山,睿智果断外,还创新地强化了生活化、接地气的细节。如毛泽东帮农民拨玉米、给农民点烟,毛泽东与孩子们玩游戏等等。

有理由说这是一部准确诠释的电影吗?有理由说这是一部准确诠释(24)

《大决战》中毛泽东与孩子们玩游戏

毛泽东与孩子们玩“老鹰捉小鸡”的那场戏最为出彩。

那是我军攻克张家口正酣之时,毛泽东竟然忙中偷闲地与孩子们玩起了游戏。他潇洒松弛,笑容满面,俨然是一个大孩子,战场的硝烟抛于脑后,眼前只有美妙的童话世界。

这种处理把以往剧中的毛泽东,从神坛请到了人间,充满了人性味和生活气。

有理由说这是一部准确诠释的电影吗?有理由说这是一部准确诠释(25)

《大决战》中林彪与东野指挥部

将帅层面:

《大决战》集合了我军的主要将帅,他们是三大战役的直接指挥者,自然出场不少。电视剧没有简单地走过场,而是尽可能地抓住个性,给予鲜明地塑造。

林彪言语不多,表情沉稳,但在得知炮兵司令朱瑞牺牲后,电视剧给他设计了一个“甩豆子”的细节。

这一甩把林彪对属下牺牲的悲伤、对国军愤恨的内在感情,一下子张扬出来,让观众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林彪。

有理由说这是一部准确诠释的电影吗?有理由说这是一部准确诠释(26)

《大决战》中淮海战役总前委领导班子成员

刘伯承、邓小平、陈毅这三位将领,电视剧给予了轻松欢快的情绪。尽管大战在即,但由于他们胸有成竹,常常谈笑风生,雅趣横生。如刘伯承“看一个、夹一个、吃一个”的比喻,形容淮海战役,形象而幽默;陈毅毛泽东布置劝降敌人的文章等等,都彰显出我军指战员的大将风度。

有理由说这是一部准确诠释的电影吗?有理由说这是一部准确诠释(27)

《大决战》中的粟裕

粟裕的塑造则是细腻和沉重的风格。

淮海战役由粟裕提出,并担任总指挥,压力很大,故而表情凝重。打黄百韬不顺利时,他六天六夜不睡觉,端坐在地图前苦思。歼灭黄百韬兵团那天,他又因为放松而晕倒了。

中央发来的绝密电报说:杜聿明兵团向徐州的东南方撤离。这与粟裕判断的位置有别。他对着地图反复说:“不应当、不应当啊!”几句疑问把多谋善断,谨慎小心的粟裕活生生地刻画出来了。

有理由说这是一部准确诠释的电影吗?有理由说这是一部准确诠释(28)

《大决战》中的朱瑞

朱瑞是解放战争中我军牺牲的最高将领,电视剧给予他浓重地渲染。

他请缨创建我军炮兵时,一穷二白,他带人到河里捞日军留下的大炮零件,被韩先楚的部队当作敌人抓捕了。见到老战友韩先楚后,朱瑞先是诉苦、发脾气,临走还忘不了他从河里捞的那门炮。

半年后,朱瑞收集、缴获、研制了3000门火炮,在打锦州外围的义县时派上了用场。

这是我军第一次步兵与炮兵配合的作战,也是为攻打锦州积累经验。电视剧为朱瑞设计了战前严查、战后自责、不幸牺牲等一系列细节,生动地塑造我军炮兵创始人的感人形象。

还有韩先楚、胡奇才、陈赓等这些将领,镜头不多,还是给人下深刻的印象。

有理由说这是一部准确诠释的电影吗?有理由说这是一部准确诠释(29)

《大决战》中的武雄关

青年群像:

最可贵的是,全剧浓墨重彩了一批青年战士的形象。他们或有原型,或着意虚构,群雕般地耸立在我们眼前。

武雄关是从山东解放区奔赴东北的我军下级指战员,因为作战英勇被提拔为排长。到东北后,武雄关所在部队立即投入“秀水河”战役,枪林弹雨中,他们全连战士牺牲,仅留他一人负伤。

四平之战开始,他所在医院一下子涌进众多伤员,为了给重伤员腾病床,他提前出院,并要求参加四平保卫战。

有理由说这是一部准确诠释的电影吗?有理由说这是一部准确诠释(30)

《大决战》中的武雄关与未婚妻王翠兰

一位首长把安排在九连。

这是一个由投诚国军组成的连队,纪律涣散,战士贪生怕死。在武雄关命令冲锋时,无几人响应,他带头杀入敌阵,与敌人展开了肉搏,多处负伤,一条腿被炮弹炸断。

他挣扎地站起来,举起布满单孔的军旗一步步向前。前方的敌人见此情景,震惊地不敢开枪,身后的战士看到一个共产党军人的模样,愧疚无比。

就在武雄关准备扔出手榴弹的一瞬间,敌人射来纷飞的子弹,他彻底地倒下了......

有理由说这是一部准确诠释的电影吗?有理由说这是一部准确诠释(31)

《大决战》剧照

孔受法曾因为听到枪响就尿裤子而被称为“孔小胆”,塔山战役中,他与两名战友误入敌群,他们索性化妆成国军,在敌人阵地上横冲直闯,杀死不少敌人。他们还迫使敌军的炮兵指挥向自己阵地上开炮,造成很大伤亡。

正是像他们这样的战士,才使塔山防线稳固如山,为锦州战役立下不朽之功。

有理由说这是一部准确诠释的电影吗?有理由说这是一部准确诠释(32)

《大决战》中的高玉宝

剧中还出现了高玉宝这个大家耳熟能详的人物。他是团部通讯员,为了解素材,他深入阵地,与战士们一起出生入死。电视剧又通过高玉宝善于观察的眼光,塑造了一大批英勇无畏的战士。其中一对爱斗嘴的冤家牺牲前递子弹夹的细节尤为感人。

有理由说这是一部准确诠释的电影吗?有理由说这是一部准确诠释(33)

《大决战》中的乔三本(左)

《大决战》还精心塑造了许多投诚战士,给予他们一定的篇幅。

房天静从想逃跑成长为我军一位冲锋陷阵的连长;乔三本从投诚、到逃跑,再到为掩护民工而牺牲;丁大胜从贪生怕死到我军一位冲锋的旗手,最后牺牲在敌人的碉堡前。

有理由说这是一部准确诠释的电影吗?有理由说这是一部准确诠释(34)

《大决战》中的王翠云

还有王翠云、傅冬菊、张婉新等几位青年女性的形象,都给予了一定的刻画。她们或参加土改,组织群众支前;或深入虎穴,做地下工作;或劝说父亲,走和平解放的道路。

她们就像战场上朵朵鲜花,给人温暖和甜美。

有理由说这是一部准确诠释的电影吗?有理由说这是一部准确诠释(35)

《大决战》剧照

电视剧有意识地让这些活下来的青年战士在天津战役中汇集。

他们从大决战的开始走到胜利,经历了枪林弹雨成为合格的指战员,并将成为解放全中国的骨干。

青年群像的塑造拉近了与青年观众的距离,引起了他们对这部历史战争剧的兴趣与感动。

有理由说这是一部准确诠释的电影吗?有理由说这是一部准确诠释(36)

《大决战》中的杜聿明

对于蒋介石、杜聿明、顾祝同、陈布雷等这些反派人物,也没有进行简单地脸谱化处理,而是给予实事求是地塑造。尤其对内心矛盾、做人正直的杜聿明着墨更多,让人对他产生了心疼和怜惜之感。

有理由说这是一部准确诠释的电影吗?有理由说这是一部准确诠释(37)

《大决战剧照》

全剧出现的人物很多,不可能一一评述,他们随同这部剧存活在观众的记忆里,与“民心”、“运筹”等元素一起,撑起这部大剧,使其成为一部难得的上乘之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