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为什么会这么厉害(阿里云今天的成功)
“任何一次改革,哪怕是技术的改革,都是要对我们昨天认为对的东西的颠覆,这是最痛的!” ——马云
提起阿里巴巴,第一反应就是淘宝、天猫、支付宝,甚至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它就是一家专搞电商的大公司。
随着北京冬奥会的举行,“阿里云”走入了千家万户,这是奥运史上首次由云计算代替传统IT,承载奥运的组织、运营和赛事转播。不仅仅在视频领域,阿里云还服务于12306购票网站、中石油、中国联通等上百个不同领域的企事业单位,付费客户数量超过400万个。目前,阿里云在24个地域部署了上百个云数据中心,数百万台服务器,基础设施覆盖东南亚、日本、澳大利亚、美国、英国、中东等主要海外市场。
据国际权威机构高德纳发布的2021年全球云计算IaaS市场份额数据显示: 全球前三名云厂商依次为亚马逊、微软、阿里云,其中阿里云以9.55%的份额位居全球第三。连续六年实现份额增长。同时,在亚太市场,阿里云占据25.53%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
在这些数据的背后,是实打实的技术实力支撑:2021年,阿里云的laaS基础设施能力成功拿下全球第一,同时,还在存储、计算、网络以及安全这四项核心评比中斩获全球第一。而阿里云的核心操作系统“飞天”完全自主研发,也不存在被卡脖子的风险。
难能可贵的是,过去数据库市场一直是甲骨文、微软等美国传统IT巨头的天下,中国软件从未有机会涉足其中,而阿里云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始终坚持在数据服务领域投入,终于在荆棘密布的国际竞争中打拼出一席之地。
这些耀眼成绩的背后,离不开阿里云几代团队持之以恒的奋斗和锲而不舍的坚守,更离不开一个人在背后的鼎力支持,这个人就是马云。可以说,当初正是他给予阿里云充分的信任和投入,才将这个随时可能死于襁褓期的项目一次次从危机的边缘拉了回来。
王坚,阿里云的首任掌门人。心理学博士,前微软亚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深受比尔盖茨赏识。机缘巧合之下,他与马云有过几次照面,那时候的阿里正处于高速发展期,势头正盛,但他却赠给马云一句惊为天人的话:“如果阿里还不掌握技术,未来将不会有它的身影。”
当时,阿里集团刚制定了新的十年战略,要把淘宝、支付宝、B2B 等子公司的底层数据打通,实现前所未有的“商业新文明”。 但是数据怎么打通,怎么使用,没有人知道。
经过多次深入交流,王坚对于海量数据的应用有着独到且前瞻性的思考,而把阿里从商业型公司转变为技术驱动型公司是马云一直以来的理想,虽然他不懂技术,但他知道技术对于一家企业的重要性,而要实现这个理想就必须要用最合适的人。两人逐步在“云计算“的点上达成了共识,王坚也被马云的理想所打动,随即从微软辞职,2008年加盟阿里。
2009年10月,阿里云正式创立,王坚担任总裁,他成为国内云计算领域第一批吃螃蟹的人,而等待他的将是无数的批评与质疑。
2009年,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创立
当时,云计算是一个初生的新概念,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说起云计算仍会下意识地联想到计算机。据说当时阿里云的员工出差吃饭,服务员总会好心地把发票上的“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改为“阿里云计算机有限公司”。
即使是谷歌和亚马逊,当时也是刚着手研究,没有人说得清楚。国内互联网的巨头们更是一片茫然,甚至有不少行业大佬对这个新概念不看好,李彦宏觉得云计算是“新瓶装旧酒”,而马化腾则认为云计算要实现至少是几百年后的事了。
而马云对两人的讲话不甚认同,当场就进行了反驳。
云计算项目正式启动,王坚就做出一个逆天的决定:整个集团实现去IOE化。即逐步摆脱掉IT部署中原有的IBM小型机、Oracle数据库以及EMC存储的过度依赖。在当时,国内所有的互联网企业“IOE”都是基本配置。
“去IOE”不是简单的技术的升级或替换,而是用新的互联网技术和架构取代传统,阿里云初期的底层架构都需要自主搭建,这是要做一件中国人以前从来没做过的事情,可以说这是对一个固有观念的挑战!
而早已对IOE习以为常的工程师们更是为此闹开了锅,都觉得这简直是天方夜谭,在做一件费力且无意义的事情。随后,马云对这次革新下了一个定义:“任何一次改革,哪怕是技术的改革,都是要对我们昨天认为对的东西的颠覆,这是最痛的!”
王坚知道自己选择的这条路有多艰难。最难的不是从1到100,也不是从0到1,而是从无到0。当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时,要如何淌出一条路出来?只能数以万次地试错,不断通过解决问题,才有可能找到那唯一正确的答案。而中间走错的那无数条路,都会一次次让人倍感失望,巨大的投入和惨淡的业绩形成了鲜明对比,“阿里云是个很好的尝试,但没有商业可能性“的想法在内部逐渐传播开来 。
就在几乎所有人都开始怀疑时,马云依然坚信云计算就是未来,而这来源于他对社会发展的深刻洞见以及在商业领域的独到眼光。
曾经有人说过,做云计算是一件真正需要用梦想去完成的事。而马云给予的第一大支持,就是把“阿里云代表了中国云计算的理想和使命”这个信念深深地烙入进了这支团队,这对于当时处于迷茫混沌的阿里云来说,犹如一剂定海神针,让每个参与者都重拾信心和勇气。
马云仿佛天生就是一个“造梦者”,从中国供应商到淘宝天猫,再到支付宝,对于每一个他所相信的产品几乎不会动摇,而他也善于把梦想传递给每一个员工。
一个有理想且愿意持续付出的团队才有可能做出具有非凡价值意义的事情,因为过程很艰难很辛苦,没有长期主义精神是会半途而废的。而阿里云刚起步那几年也确实有不少工程师因为各种原因离开,但坚持做下去的决心在马云和王坚身上从未动摇。
2013年5月,支付宝最后一台IBM小型机下线
所有产品都不是空想出来的,而是实践出来的。
马云第二个具有重大意义的支持,是把阿里云丢到市场上去经受现实的考验。
2009年的一天,马云找来了手下大将胡晓明,来阿里之前他在银行系统工作多年。马云告诉他有一个内部创业项目很不错,叫阿里金融,胡晓明觉得这非常有吸引力。但马云给他绑定了一个任务——必须和阿里云搭在一起,用阿里云的技术支持阿里金融的服务,这个任务让胡晓明犹如雷击。
当时的阿里云刚刚起步,故障百出,极不稳定,竟然要求和这样的系统绑在一起,他真是一百个不愿意。但胡晓明最终咬牙答应了下来。自此,他的噩梦也开始了,阿里云无休止的故障几乎将他搞疯,只能隔三差五带着人去找王坚 “吐槽”。
后来有一天,胡晓明实在忍不住了,跑去找到马云悲壮地说:“马总,能不能放我一马?”
马云的回复也很干脆:“不行,云计算就是未来!万一失败了,那也没关系,咱们活下来的人打扫战场换个方向继续干,总要把它做出来。”
这个回答也彻底让胡晓明领会了,云计算是公司战略!理解得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
痛苦的不止是业务端,技术端的痛苦只多不少。研发初期,因为事故频出,每时每刻都在救火,还要面对其他部门的责难与质疑……工程师们个个枕戈待旦,有的人两百多天内起夜将近三百次,用王坚的话来说:阿里云是工程师用命填出来的。
这几近魔鬼般的考验,让越来越多人支撑不住离职出走,或者找机会调到其他部门。但王坚如同永不知疲惫的斗士,挥舞着“云计算”的战旗,带领一批又一批的部下继续打响一个又一个战役。
经过实战的千锤百炼,阿里云的稳定性逐步提升,开发技术也逐渐适应了市场需求,这为日后阿里云大规模的商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不得不为马云安排如此巧妙地“联谊”而拍手叫好,他把年幼的阿里云放进了合适的业务中去锤炼,技术水平既得到快速成长,商业应用能力也得到补充。而更为高明的是, 2014年,胡晓明接棒王坚,成为了阿里云新的掌门人,肩负起全面推广阿里云商用的重任,第一任用户变成了阿里云的第一任推销员。而他也不辱使命,4年时间将阿里云的销售额提升过百亿。
中国有句古话: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马云第三个具有重大意义的支持,是对王坚充分的信任和授权。可以说这一点,是阿里云能够无中生有、破茧而出最为核心也是最为重要的因素。
王坚在担任阿里云总裁的时候,遭受到了诸多的批评和嘲笑。有人说他是个“东郭先生“,揣着云计算的理念忽悠马云,自己却连代码都不会写;有人说他会拍“马屁”,每年业绩垫底还能拿公司那么多预算;有人说他是个管理的“门外汉”,部门员工的高离职率全拜他所赐;有人说他是个“画饼高手”,带领大家在做一件看不到希望的事;也有人说他得了“易怒症”,一不顺心就暴力相向;还有人说他是个“败家子”,挥霍了几十亿连个波浪都没掀起····
几乎所有我们能想象的发生在办公室里的各种负面传闻,王坚当时几乎都被“上”了不止一遍。他后来自嘲到说:“我这几年内挨的骂比这一辈子都还多”。
但就是这样一个饱受争议和质疑的人,马云对他却坚持委以重任,2012年,王坚被任命为集团CTO(首席技术官)。
消息一出,公司内部彻底炸了,反对之声汹涌不止,概而言之就是:王坚不懂技术、不懂管理,浪费资源无数,不被追责,反而高升,难以服众。
就在王坚快要被淹没在万人抨击的巨浪之中,关键时刻,又是马云站了出来,在内网一一回应,希望大家多给他一些时间,甚至还专门写了一封公开信支持这位被架在刀山火海上的新任CTO,陆续又高调宣布会每年给阿里云投 10 个亿,坚持投十年。
马云为什么如此坚信王坚,我们不得而知,也许他看到了王坚身上的另一面,而这一面是几乎超越所有人的。
当时,一位合伙人问了马云一个很多阿里人都想问的问题:内外都对王坚有很大争议,你到底怎么想的?
马云回道:王坚说他知道大数据的方向,我信任他。如果撞墙了,这钱打水漂了,我花得起,这是战略。
其实,马云真正下注的是云计算,他也清楚地知道无论是谁来领头做,都将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当时的王坚,是他心中应对这个挑战最合适的人选。
面对如此支持和信任自己的老板,王坚还能有什么托辞呢?
唯有继续咬牙坚持,把所有的悲愤化作更强大的力量,带领团队前赴后继、视死如归地攻克这条未知路上的一个个难关。
2012年的年会上,王坚看到很多之前离职的同事也来参加,他再也没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在现场痛哭流涕。也许在他那个位置上注定是孤独的,也要承受太多的质疑和不理解。
2013年,阿里云的"飞天"5K系统正式上线,这是中国第一次实现单个集群超过5000台服务器的通用计算平台,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对外能够提供这种能力的平台。同年,“飞天5K”完美承接了双11的巨大流量业务,并经受住了机房断电的严苛考验。从此之后,内部对于王坚的质疑声逐渐消失,而属于阿里云的时代来临了。
为了这一时刻,整个阿里云团队艰苦付出了4年的时间,而马云也终于能为他当初的选择松一口气了。2013年阿里云“飞天系统”获得国家计算机技术特等奖,面对奖牌,马云难掩激动的心情,噙着泪水,拿着手机对着奖牌一顿狂拍。2017年,“飞天云操作系统核心技术及产业化”获得中国电子学会颁发的科技进步特等奖,这是该奖项设立15年以来首次颁发的特等奖。
阿里云的成功,让马云心心念念的“技术型公司”有了眉目,而王坚也于201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两人之间,到底是谁成全了谁,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中国在云计算领域没有落后西方国家,而且拥有独立自主的研发技术,而随着华为、腾讯等企业进入了该领域,中国云计算在全球的服务版图将不断扩张。
回过头再看看2019-2012那四年,阿里云的创业史,远不止今天写的这些,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但它留给后来人的除了苦尽甘来的激励精神,更多的是对创业逻辑的思考。创业人应该随时提出几个问题,并绝对坦诚地去回答:
1、 项目/产品是否符合时代发展
2、 项目/产品是否有可商业化的市场需求
3、 项目/产品是否有足够的资源投入
4、 项目/产品的领头人是否肩负得起这份责任
5、 如果上面的回答都是肯定,高层能否过滤任何干扰因素,一如既往地支持
创业这件事提起来豪情万丈,做起来却千头万绪,每一个入局者就像一个拿着枪走进沙场的战士,望着对面山头的那座碉堡,义无反顾地冲向它。不经意间,你发现所走过的道路两旁,早已躺着无数的尸体,你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是下一个,进退两难之间,你不能停留,因为炮火不会给我们太多时间。
附:马云于2012年所写《阿里的了不起在于把一个心理学博士变成出色的CTO》
第一次见到王坚博士时,我震撼于他对互联网技术未来发展的理解,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第一次在集团战略会议上听到博士谈未来数据时代,惊叹于他对数据技术的理解和执着,正因如此,阿里才有了如今的技术布局。
第一次听博士提出要进行YunOS的研发时,我几乎是愤怒地惊讶于他的胆识。第一次听到大家痛诉云手机有多烂的时候,我看到了博士及其团队的顽强。第一次发生Hadoop(一个开发和运行处理大规模数据的软件平台)和云梯技术之争的时候,我惊喜地看见了一个了不起的、绝对负责的技术领导人应有的科学精神和坚持。
大家对于博士的管理方式、沟通方式和执行手法提出过批评,也进行过考量,但无论如何,我们看到的始终是个谦虚、纯洁,而又积极向上的大男孩。博士是人不是神,博士的不足大家都知道,我了解的也并不比大家少;但博士了不起的地方,估计很少有人知道。
假如,10年前我们就有了博士,今天阿里的技术可能会很不一样。假如,我们的工程师、产品人员和运营服务人员已经具备真正的合作伙伴思想,那么阿里的明天会更不一样。假如,我们的博士是程序员出身,那么阿里的CTO(首席技术官)可能和任何公司的CTO毫无区别。假如,一个乐队的指挥需要精通各种乐器才可以当指挥,那么阿里集团的许多高管都要下岗了。
阿里集团没有人天生可以胜任CEO(首席执行官)、CFO(首席财务官)、CPO(首席产品官)……阿里的了不起之处就在于我们可以把一个看起来肯定做不了啥“O”的人变成了独特的“O”!
感谢大家对博士提出的批评,正是这些批评使得博士更加完美。阿里会把一个心理学博士变成出色的CTO,就像美国会把里根这个演员变成总统一样。
博士能有今天,不光是因为他本人的天赋和努力,更因为你我的支持和帮助。希望大家今后能够继续支持博士的工作。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海纳百川 精彩人生=
寻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