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打造一心三团模式(风正时济勇毅笃行)

创新打造一心三团模式(风正时济勇毅笃行)(1)

临近端午,双河大地绿意盎然,刚刚抽穗的麦田、上下翻飞的燕子和田间劳作的人们,宛若一幅美丽和谐的画卷映入眼帘。

八十九团十三连承包户陆大兵笑着说:“我来团场三十年了,刚开荒的时候种过小麦,那时候大水漫灌,累死人,一亩地产量只有一百公斤左右,现在种小麦都是滴灌,一亩地最少也能产四百公斤小麦,而且全程机械化,很轻松。”

近年来,八十九团党委积极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不断改善民生福祉,使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越来越强。

党建强起来 职工富起来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

八十九团党委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努力打造坚强的党建阵地。每年选派20名机关干部到基层连队、社区担任第一书记,指导落实各项工作,基层党组织阵地的堡垒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实现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和谐发展。

创新打造一心三团模式(风正时济勇毅笃行)(2)

创新打造一心三团模式(风正时济勇毅笃行)(3)

创新打造一心三团模式(风正时济勇毅笃行)(4)

创新打造一心三团模式(风正时济勇毅笃行)(5)

近几年,该团各连队都建起了党群活动中心,综合办公室、党员活动室、图书阅览室、休闲娱乐室等成了职工群众学习娱乐的好去处。

“我们二连发展得太快了,连队的住房条件和团部楼房差不多,尤其是这里的环境和活动场地,我们老年人特别喜欢,团里的很多集体活动都在二连举行,感谢我们二连党支部为大家伙办了这么多好事。”八十九团二连退休职工袁桂红满意地说。

5年前,八十九团二连以党支部为引领,成立了“五元养殖合作社”,发展生猪养殖产业,成为全团第一个亿元连。目前,连队加入合作社的社员达200多人,抱团发展的信心越来越足。

党建强起来,职工富起来。2021年,二连党支部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今年,八十九团党委认真贯彻落实师市党委“一主两翼”经济发展战略,深化“党支部 龙头企业 合作社 职工”的利益联结机制,培育“亿元产值连队”,提升连队“造血”能力,以二连为基础,复制借鉴经验,推进四连、九连、十一连、十三连等前景广阔的连队向亿元连奋进。

创新打造一心三团模式(风正时济勇毅笃行)(6)

该团九连有52栋标准化养殖圈舍,养殖牛1300多头,羊3000多只,驴140多头。为了带动九连的养殖户抱团发展,2021年冬天,该连以党支部为引领成立了双河市博金源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吸引52名职工参股入社。

八十九团九连党支部书记、连管会指导员薛建峰说:“今后,我们在管好棉花、葡萄的同时,要在牛羊品种换代上下功夫,不断推进牛羊养殖上规模,拓展奶产品和肉加工产业链,进而推动连队振兴发展,实现职工群众共同富裕,冲击产值亿元连队。”

打造生态美 提升幸福感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走进双河市“后花园”八十九团十四连,路面洁净、垂柳掩映、庭院整洁。

八十九团十四连职工杨富川说:“前几年,我们十四连职工的收入普遍不是很多高,大家精气神也有点不足,这几年,团里把十四连作为乡村振兴的样板来打造,发展得太快了,现在连队特别美,平房比楼房都值钱,职工自主创业的想法也越来越多。”

创新打造一心三团模式(风正时济勇毅笃行)(7)

创新打造一心三团模式(风正时济勇毅笃行)(8)

创新打造一心三团模式(风正时济勇毅笃行)(9)

创新打造一心三团模式(风正时济勇毅笃行)(10)

十四连紧靠双河市城区,这几年,该连着力在观光、旅游、采摘、休闲、餐饮、民宿、手工作坊等方面寻求发展,每天前来观光旅游就餐的群众络绎不绝,连队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十四连党支部书记、连管会指导员王宇说:“我连有极好的地域优势,我们一定在观光,旅游,采摘,经营方面做足文章,让职工群众既能增收致富,又能享受上环境舒适的幸福生活。”

和十四连一样,该团统一规划的7个连队,居民区内道路全部硬化,道路两侧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栽满了花草树木,每家每户院门口都摆放着移动垃圾箱,还有专人负责垃圾清理工作,职工群众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

创新打造一心三团模式(风正时济勇毅笃行)(11)

八十九团十一连退休职工王义泰说,“现在连队环境好了,这房子和住楼房一样舒适,健身设施也很齐全,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幸福。”

该团党委副书记、团长杨正才说:“我们要将所有连队打造成庭院美、室内美、景色美和生活美的‘高颜值’连队,使职工群众过上健康文明幸福的新生活。”

以人为本 普惠共享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漫步在八十九团街头,五颜六色、晶莹剔透的霓虹灯吸引着来来往往的人们。宽阔的道路,车来车往,一盏盏车灯仿佛一颗颗明亮的星星。大大小小的商铺灯火通明,生意兴隆,经营者的脸上洋溢着充实的笑容。

多年来,该团党委着力从解决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出发,坚持民生优先,全力抓好就业,千方百计增加职工群众收入,改善职工群众的居住条件,全面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职工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创新打造一心三团模式(风正时济勇毅笃行)(12)

创新打造一心三团模式(风正时济勇毅笃行)(13)

创新打造一心三团模式(风正时济勇毅笃行)(14)

目前,全团累计建成保障性住房7672套,全团100%的职工群众住上了楼房,集中供热率达100%,垃圾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9%,天然气入户率达60%以上;教育、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创业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二、三产业发展活力强劲,提供创业就业岗位3750个。

“团场改革后,我把土地流转给了其他职工,在连队党支部的帮助下,我到新疆普耀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去上班,工资一年五万多元,加上土地流转费,一年有十万元的收入,以前想都不敢想。”八十九团十三连职工赛热克波利·胡尔罗说。

像赛热克波利·胡尔罗一样,目前,八十九团有200多名少数民族职工群众在落地企业上班,收入相当稳定,他们对生活充满信心。

团场职工子女杨雯雯,六年前大学毕业后,一时找不到工作,很是郁闷。该团团委的同志了解情况后,主动上门跟杨雯雯聊天,宣传团场创业青年贴息贷款政策。

杨雯雯思量之后,和未婚夫一起到乌鲁木齐学习烹饪技艺。取经回来后,租了门面房开起了餐馆。由于杨雯雯的招牌菜适合大众口味,很受顾客青睐。

创新打造一心三团模式(风正时济勇毅笃行)(15)

当问起收入时,杨雯雯笑着说:“现在这门面房是我自己的,收入比以前好多了,一年除去成本,纯收入就有三十万元,感谢团场对我们创业青年的大力支持。”

目前,八十九团像杨雯雯这样有文化的创业青年有300多人,他们依靠团场的好政策,加上自己的拼劲,闯出了一条致富路。

随着团场投资环境不断优化,企业不断入驻,不仅带动了团场二三产业的发展,还吸纳了团场富余劳动力创业致富,为团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活力。

“产业活起来,职工群众增收致富的门路越来越宽,信心越来越足。”该团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邹劲松说,“现在我团有个体户1100家,合作社75家,大大小小的公司320多家,从业人员3400多人,年可创造增加值2亿元左右。”

(通讯员 冉双国)

创新打造一心三团模式(风正时济勇毅笃行)(16)

来源 | 第五师双河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 | 王涵

责任编辑 | 李海霞 李芳芳

执行主任 | 毛艳

审核 | 何其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