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申王世系表(生丁盛世福运昌)
引言
户籍制度自古有之,在我国古代的国家统治当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我们后人有着很大的借鉴意义。
明朝延续二百七十六年之久,而这当中户籍制度进行了多次的变迁,明代的户籍制度继承了前代的优点,而又在适应社会发展的过程当中进行了革新。
最终具有独属于明朝的鲜明的特点,是我们研究古代户籍制度的一个非常好的典型。
一、纸上有春秋,与伟大时代同行
古代户籍制度是一项以人口管理和统计为主要职能的户籍管理制度,是国家行政管理的重要内容,我国古代户籍制度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同时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进行人口调查并制定和执行一套严密户籍管理制度的国家,并且中国历朝历代都十分注重对户籍的管理和控制。
古代户籍制度兴于商殷,末至明清,期间经历多次修改完善,起起伏伏,随着历史的车轮滚滚至今。早在商殷的甲骨文残片中我国考古学家就已经多次发现“登人”的字样,想来是登记人口的含义。后西周的井田制又将户籍制度与田地相结合。
春秋战国时期,因为连绵不断的战争,推出了与兵制相关的“什伍”制度,为了躲避繁重的兵役,中国老百姓自此开始了与户籍制度的抗衡与破坏。
秦灭六国,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的国家的大一统。秦朝立国之后,不仅进行了“度量衡”上的改革,在其他方面也进行了诸多的革新,这其中就包括户籍管理制度。在秦朝首次出现了与户籍制度相关的法律,对户籍制度的管理变得更加的严密,户籍制度的制定也要更加的周密详细。
户籍制度第一次重大变化发生在魏晋南北朝,群雄割据,天下烽烟四起,百姓民不聊生。战乱时代所孕育出的社会文化和思想制度,都与先前的太平盛世大不相同。
变化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立法形式多样化,法律形式繁多,多种法律共同管理着户籍制度。
二,户籍出现分化,出现了以“士庶”、“黄白”和职业为分化依据的分化,尤以“士庶”为甚,士和庶的社会地位在当时可以称得上天差地别。三,重建了户籍管理组织。四,实行严密的户籍核查方法。
自隋以后的户籍制度日臻完善,随着时间在不断的详进及进步。除了元朝,由于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原文化有着较大的差异,管理不善复杂混乱,可以说是户籍制度的一次历史上的倒退。此后的户籍制度都处在上升进步当中。
据我国历朝历代的户籍制度的演化及变迁,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的户籍制度,有着户口类别复杂繁多,社会职能多元化,户口登记核查方式严谨,人口迁徙和流动受到严格的控制等特点。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阶级制度,高等级的户籍在当时的享有社会上的特权。例如高等户籍子弟并不用参与繁重的兵役徭役,而被贴上了兵籍标签的人家则难逃世代参军为兵的命运。
古代户籍制度对当时人民的压迫,以及封建制度内部的腐朽,致使古代户籍制度根本没法朝着利国利民的方向发展。故而户籍制度与封建制度共同走向崩溃与灭亡是一种历史的必然,是注定难逃的命运。
二、劲草不随风,明朝户籍制度的发展过程
随着历史不断的更新迭代,户籍制度的等级身份性在不断的减弱,而到了明朝的户籍制度平等化就变的更为明显,统治者是无法逆历史的大潮流而为的。户籍制度尤为突出的特点便是人口的固定化,封建统治者为了便于管理,免生异变,限制着户口的流动。
在唐朝时,即使是想去隔壁县城务工,都需要官府签署一大堆的公文文书。还需随身携带,每到关口都需要层层检验,缺一就会被请入官府的大牢。可想而知,这种户籍制度是无法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
在明朝开国之时,国家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之中,而故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尽快的恢复国家的运转。第一件事便是尽快地建立户籍制度,此为兴国之本、立国之基。在明初统治者的一系列措施之下,国家的发展效益较好,成为了继汉唐之后的又一个盛世时期。
而其中明朝户籍制度的建立完备、详细、严密,对于国家振兴功不可没。洪武元年,朱元璋下诏:“户口版籍应用典故文字,己令总兵官拾取,其或迷失散在军民之间者,许令官司送纳。” 建立了户贴制度。
户贴在唐宋之时为定税文件,为国家税收之用,而在明代成为了记载每户人口的籍册、户籍档案。户贴最早是在一次江南地区的人口普查当中出现,后统治者觉得该方法颇为有效,开始在全国的范围内推广。
但是户贴制度在明朝仅仅存在了十年时间,就被黄册制度所取代了。黄册制度是在户贴制度的基础上的一次制度革新,它比户贴制度更加的系统化,更加具体详细,也更加的高级。 当时规定黄册每十年更新一次,黄册中详细的记载着当时每一户的细致情况。
以便用来精确的统计人口,制定赋税,根本上来说还是为了巩固封建统治之用。
《明史》中记载:
“(洪武)十四年,诏天下府、州、县编赋役黄册。以一百一十户为里,推丁粮多者十户为长,余百户为十甲。甲十户,名全图。其不能十户,或四五户若六七户,名半图。城中曰坊,近城曰厢,乡都曰里。里各编一册,册首为总图……其排年坊、里长消乏者,于百十户通丁粮近上者补之,有事故绝者附畸零。”
明朝对于黄册的管理非常的严格和细致,以至于明朝的户籍档案从未出现过中断,这也得益于明朝的里甲组织。黄册在编纂,还有使用对象和使用时间的要求都十分的严格。
在当时由里甲组织来负责编篡重要典籍,因此保证了黄册记载的准确无误。但是明朝后期,因为社会矛盾越来越尖锐,黄册也逐渐失去了往日的效力。
明朝中期之后,人民对于赋役的不满越积越深,而为了保证国家的征役能够正常的运行下去。明朝启用了一条鞭法,究竟什么是一条鞭法呢?《明史》记载:
“一条鞭者,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一岁之役,官为全葬。力差,则计其工时之费,加以增耗。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役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故谓之一条鞭。”
一条鞭法的推行,逐步淘汰了黄册制度。不再以丁户为主要征调对象,而改为以田地为主。而农民也因为一条鞭法的推行,获得了更多的人身自由。
三、春风化细雨,明朝户籍制度的意义及启示
明朝的户籍制度与人口迁徙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人口迁徙问题也是不断修正明朝户籍制度的弊端的主要因素。因为天灾人祸,明朝中后期,流民迁徙是明朝的严重危机,有着全国性的特点。
因为害怕造成过于严重的社会动乱,明朝不得已出台了非常多的安抚流民的政策,也就对于人口流动放宽了许多。促进了百姓异地经商,使资本主义以微弱的式态在萌芽,在很大的程度上恢复和促进了明朝的经济发展。
人口迁徙政策的放宽,促使其产生了很多的移民。而移民必然会带来,不同地区的文化的交流和繁荣,让南北方的的文化很大程度上的交流和融合。取长补短,增进了各民族人民的友谊和技艺,对于社会发展有着很大的作用。
上文我们也说过,因为赋役让人民和朝廷的矛盾日趋激烈,徭役本身就是在强迫人民为封建统治做无偿的劳动。这本来就不合情理,日积月累,随着人民思想和自我意识的觉醒,必然会反抗这一不合理的制度。明朝后期废弃黄册,这无疑是将户籍制度与兵役和徭役进行解绑,这让广大的劳苦人民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与解放。
结语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我们通过对明朝的户籍制度的研究和分析,才能总结出古代户籍制度的优劣利弊,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户籍制度,才能制定出更为合理的,真正服务于人民的户籍制度。作为后人我们对于历史,应当哀之鉴之。
人民兴则国家兴,人民是国家发展的载舟之水。我们在了解明朝的户籍制度的同时,看到了制度的制定更加的符合人民的利益,才可使国家日益繁荣、长治久安。故我们也应该思考,现代的户籍制度是否有什么不合理之处,加以更正,促进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明史》
《我国古代的户籍制度及其特点》
《明代安辑流民政策》
《明代政治制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