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关注热点事件(揭秘热点事件)
编辑导读:每次热点事件的背后,都是一次流量的狂欢。而作为嗅觉敏锐的互联网人,对热点应该如何把握呢?本文作者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与你分享。
大家好,我是佩奇,今天和大家聊聊「热点」。
大家一定知道,热点就像大姨妈,你不知道它具体什么时候出现,但它一定会多次的出现,每隔一阵子,一定会发生一次。
而每一次热点事件背后,大家一定也知道,都是一次流量的狂欢。
热点是不规律的:不规律在我们不知道它具体的发生时间,发生的领域。
热点又是规律的:因为如上文所说,它一定程度上,在一个较大的时间尺度来看,这是一个必然事件。
所以,针对热点的必然性,诸位嗅觉敏锐的操盘手们,甚至有人早已准备好了一套完整的 sop,就是为了第一时间捕捉并应对随机出现的热点,并在其中攫取巨大流量及变现。
进入流量行当这么长时间了,以上说的「发现热点 – 第一时间攫取热点流量」,这个流程也不知道重复做了多少次。
所以,我进而思考,这些热点事件都是从里来的呢?
脑子里有一个初步的概念:微博、知乎?
那到底是不是呢?
所以我们今天就借最近的一场热点「蚂蚁呀嘿」,来追本溯源,找寻这个热点真正的源头。
目的,第一是验证我一直以来的猜想:很有可能起源于微博。
第二,以此察觉热点的传播进程和流程是怎么样的,能够对热点本身有更深入的体感。
所以,抱着这一目的,借着「蚂蚁呀嘿」的热点,我好奇的去各个平台去搜寻了关于「蚂蚁呀嘿」内容的最初发布时间,以及该平台引爆的最大曝光量是多少,以及流量的结束时间。
下面,让我们顺着网线,来瞅瞅这次的热点是怎么流动的。
P.S. 这里解释一下什么是「蚂蚁呀嘿」。
这是一种“恶搞”视频,可以将一张照片中的所有人的头像都动起来,且完全符合网络神曲“蚂蚁呀嘿”的节奏,可谓又带感又魔性。满足了对人感官的冲击,一下子就风靡网络。
OK,解释完背景,下面咱们正式看一下,这个热点是怎么流动的。
首先,我们从这款软件的软件商店排名中可以看出,该软件在去年的 8 月 4 日上架,但是在当时,并没有引起火爆。
但是在 16 和 17 日之间,app 的排名却暴增 100%。
这其中肯定是有什么原因呢?
从此事件来看,这应该正是「蚂蚁呀嘿」热点事件的酝酿期。
然后,我们来确定这次热点的关键词。
虽然这类动图的制作软件叫「avatarify」,但是我们可以看到,这个软件很早就上线了,且在去年 6 月份就有媒体介绍过,那时也没有火起来。
真正火起来也是类「蚂蚁呀嘿」视频而引爆的,所以,这个热点中的,真正的热点词,那应该是:「蚂蚁呀嘿」。
但我很快发现,「蚂蚁呀嘿」这个词组的多音字是真的多:牙黑,呀黑,呀嘿,排列组合起来很多种,哪种比较可信呢,是用户用的比较多的呢。
最后,通过百度的下拉词,最终选择「蚂蚁呀嘿」作为搜索关键词,同时利用 avatarify 这个软件的名字作为辅助。
有了词,我们就可以去各个平台以及平台指数,去搜索相关词,并尽可能发掘热点在该平台对应的时间关系。
先看微博微博指数上看,在 2 月 21 日,「蚂蚁呀嘿」这个词的数据是 21 日前 30 天平均数据的 2 倍(但也可能是因为平均滑动算法造成的异常),但是在 2 月 22 日就开始呈现显著的热度。
前两天在微博指数网站找到,现在这个网站就在功能升级没法截图。
所以使用「蚂蚁呀嘿」的超话来代替,可以看到:2 月 23 日开始正式出现热度,说明在此之前微博已经形成热度,2 月 24 日热点达到顶端,但热点余温仍在。
21 号开始起飞,到 24 号,这个热点在微博,被彻底引爆。
看完微博,我们来看微信我们可以通过微信指数,来查看「蚂蚁呀嘿」的数据。
可以看到,数据 22 日还是 0(与此同时微博已经初见起势),从 23 日开始,到 26 日达到热度顶端,整个热点的巅峰期,持续 4 天时间。
其中,从上图陡峭的曲线可以看出,23 日到 24 环比增长 3000%,可见这场热度的强度。
再看百度百度在移动时代由于 APP 的形态,导致内容的孤岛式分布,导致百度的内容质量每况愈下
为什么这么说?不光从经验主义验证,我们从这次的热点数据中,也可以看出
我们可以看到,百度的相关指数,是从 25 日开始,26 日达到顶端,而且其从开始到峰值只有 1 天时间。
但是百度有一个好处是,他是网络上网页的收集器、是时光机,借百度的高级搜索,我们可以查看知乎、B 站、A 站、腾讯视频该类视频的最早传播时间这些平台「蚂蚁呀嘿」视频最早上传的时间分别为:
- 腾讯视频:2 月 22 日
- ACfun:2 月 23 日
- B 站:2 月 24 日
- 知乎:2 月 24 日
所以说,这些平台也不是这场热点最早的引爆现场。
除了以上这些平台,我们还可以从电商平台来看。
要知道,在这场热点中,由于制作此类视频略有一定门槛,软件比较复杂,所以,有人凭借给别人制作此类视频作为服务,在此次热点中,做到了「4 天赚 4 万」。
他有分享过他的经历,其中有具体的时间线。
在 25 日,也就是该热点在微博(21 号)传播了 4 天,在微信(23 号)传播了 2 天之后,淘宝上才出现了第一个商品链接。
OK,经过以上的各平台人肉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我们可以将上面各平台的指数归一化处理后进行对比。
我们可以发现,热点的引爆往往首发不是在我们最常使用的微信中,而是在微博等快节奏平台(本次是微博,但抖音也很有这种潜力),然后再慢慢扩散到其它平台,最后,才是闲鱼、淘宝、拼多多这类电商提供服务。
这三者是具有明显的时间差的!
这也印证了我之前一直说的一个理论:流量就像是水波,在其传播的过程中,一定有一个时间差产生。这个时间差,我们可以用来做跨平台流量套利。
之前,我一直是通过经验,通过实践,来验证这个理论的正确性。今天,我们通过热点时间的精细化分析,最终提供了更充足的论据。
另外,其实本次热点也是从国外传播过来。
我们可以看到,其实在 16 日,该软件就已经排在 APP store 美区排行榜第一位,而中国区在 24 日才排到第一名,这中间相隔 1 个星期的时间,也就是从海外传播到国内的时间窗差。
跨地区流量套利?
未尝不可;
经过以上的分析,如果你想提前蹲点热点事件的话,我想是可以去监控这些平台的各自的排行榜和平台指数的,从中我们或许就能挖掘出下一次热点事件。
毕竟,热点就像是大姨妈,你不知道它具体什么时候出现,但它一定会多次的出现,每隔一阵子,一定会发生一次。
还有,我们这里也可以辩证的看一下,先出来的平台就一定是引发热点的源头吗?
不一定,但这却是寻找热点的线索。
还有,其它热点也一定会首发在微博出现吗?
也不一定,要知道,例如红包封面,就是从微信端开始引爆的。
那有没有一个方法可以去追踪热点呢?
下面给一个我的灵感:
我们可以将大量的群中的聊天记录实时分析,在多个不同频的群里讨论的内容却相近,那说明是形成了共振,有可能引爆热点。
这是一个不成熟的小想法,具体 OK 不 OK,怎么做,还要再议。
OK,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希望今天这个热点寻踪记,对大家加深对热点的体感,有一些帮助。
流量永不眠,我们下期见。
作者:佩奇,极客增长负责人,公众号:佩奇说增长
本文由 @佩奇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CC0协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