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话阴湿是什么意思(广东人说的湿)
现在网络热词变得太快了,手机经常会蹦出几个让你摸不着头脑的新词。比如有一个新词叫“广东湿”——广东人以水为财,“湿”指的是财,所以“广东湿”指的就是广东的有钱人。但是,广东的富人有个特点,就是低调不露富——比如像广东本土剧里的包租婆,大大咧咧,不修边幅。
▲雨后广州的云层。供图/图虫创意
不过这里要聊的不是这个话题。广东的“湿”其实来源于广东的老妈子整天对儿女唠叨的那句话:你好“湿”啊!外省人听完一脸懵逼:“湿”是什么意思?“湿”,其实是指人处在一种亚健康的状态,特指夏日里那种困顿、昏昏欲睡的状态。
▲工作日上下班高峰期,广州地铁车厢里外挤满乘客。供图/图虫创意
用“湿”来概括广东人夏日里所有的怠惰和困倦,足矣!
“湿”是一种病在广东生活,特别是在炎热的长夏、烈日炙烤后,全身热辣辣,谁不想来一杯冻柠茶,经食道浇进胃肠,让冰水迅速灌透全身;又或者是在以最快的速度穿越完热铁板一般的柏油马路后,如箭一般冲入开到25℃以下的空调房中,对准出风口猛吸一身凉气。广东人应对暑热的“冷处理”,在粤语里等同于“过冷河”,本质上和白切鸡焯水后放入冷水中冰镇,是一个意思。
▲一到夏天,广东的冰室生意火爆。图源/网络
这样的处理非常爽快,大多数人都扛不住酷热的考验,在空调和冰饮面前举手投降。过不了几天,人就会开始觉得全身懒懒的,嗜睡、犯困,严重的时候怎么睡都不够。这就是广东“湿”——头重脚轻、四肢酸懒、关节疼痛,甚至是软绵无力、困倦思虑。
▲夏天,烈日暴晒下的广东街头。图源/网络
淋雨后捂湿强忍,也会令人难以摆脱广东“湿”。盛夏之际,上午阳光灿烂,午后倏地变脸,雷雨交加。一场酣畅淋漓的雨水过后,放晴,大地恢复干爽。人也是如此。常常被早上的丽日暖阳欺骗了,穿着短袖长裤波鞋上班去,午后在外办事,没有带伞,狼狈仓促,被雨浇得像落汤鸡。衣裤袜鞋全湿透,捂着捂着熬到下班。如此一来,湿气侵袭,人就容易困倦。广东的夏天,哪里不是一场艳阳一场豪雨呢?
▲广东夏天多暴雨,路人常常被淋透全身。图源/网络
“湿”的说法其实来源于中医。中医认为,炎热耗气、潮湿碍脾。当脾胃遭到湿热的侵袭时,“湿”的症状由此发生。清代广东的名医何梦瑶在《医碥·中湿》里面提到:“岭南地卑土薄,土薄则阳气易泄,人居其地,腠疏汗出,气多上壅。地卑则潮湿特盛,晨夕昏雾,春夏淫雨,人多中湿,肢体重倦,病多上腕郁闷,胸中虚烦,腰膝疼痛,腿足寒厥。”说的正是这种湿气与热气交加、广东人困顿在其中的原理。
广东的气候有多潮湿?从地理条件来看,广东的气候很潮湿。背靠南岭、面向南海,当强劲的北风蓄积了足够的力量、跨过了南岭,这里才会有干冷的天气。不过全年里,北风有这么大能耐的时间,少之又少,甚至可以说,少得可怜。谁让南岭够高呢?谁让北风的臂力不够强壮?同时,迎面吹来湿润的海风,又被南岭挡了一下子。如此一来,海风带着厚厚湿气,长年盘踞在南岭以南的广东上空。
▲水杉树。广东雨水充沛,滋养了众多的水生植物。供图/图虫创意
广东的空气就很潮湿,再加上纬度较低,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在全国范围内,算是光、热、水资源最丰富的区域。所以,广东的老妈子也常常把亚健康的“湿”和“热”的状态合在一起,说成“湿热湿热”。湿带上热,是因为广东的夏天很长。看!今年入夏的日期又刷新历史记录了。
广东入冬很困难,入夏却比吃生菜还容易。我们来学习一下入夏的标准:当有连续5天的滑动平均气温序列≥22℃的时候,这5天当中的第一天就是入夏日。广东的夏天总是给人一种“不会迟到”的印象。以广州为例,今年已于3月26日顺利入夏,刷新了此前2018年3月29日的最早入夏记录。
▲2018年入夏日期。图源/网络
什么是连续5个滑动平均序列?举个例子:
有1、2、3、4、5、6、7、8、9共9个数,计算过程为:
(1 2 3 4 5)/5=3
(2 3 4 5 6)/5=4
(3 4 5 6 7)/5=5
(4 5 6 7 8 9)/5=6
(5 6 7 8 9)/5=7
得出的连续5个滑动平均序列就是3、4、5、6、7。连续5天的滑动平均气温序列,也按此方法可算出。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下,广东的高温天气也在增多。从3月底到10月底,广东的夏天大概有7个月那么长!值得一提的是,专家通过Mann—Kendall检验法(中文译作曼·肯德尔法)发现,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广东高温日数的短周期震荡越来越复杂,极端事件也变得更复杂。夏天天气剧烈的变动,就是广东人容易致“湿”的一个重要原因。“风湿之气易伤人。”环境中潮湿温热,使得病原微生物繁殖传播更快,这可能是加剧广东气候潮湿的一个原因。
▲广州新中轴线。夏天午后,天气酷热。供图/图虫创意
“湿”也是吃出来的“湿”的症状愈发加重,广东老妈子会说:“湿重了”。所谓“湿重”,意思是湿热侵袭下,脾胃已然不堪重负。本是一日三餐,好吃的广东人扩展至五餐——早茶、午饭、下午茶、晚饭、宵夜;口味刁钻,好寻鲜味——海鲜、河鲜、刺身、鱼生;对文火细焖津津乐道——老火靓汤、生滚粥、无米粥、潮汕粥;大口食肉——烧腊、烧烤、卤味;连瓜果的花样也要刺激一点,冰镇水果、水果冰沙、水果捞……中医认为,“长夏时重养脾”。饮食油腻易生内热,使人上火伤脾。广东的饮食味甘滋腻、膏粱厚味,不但没有缓解脾胃的压力,反而加重负担。脾喜燥恶湿,脾的功能是运化食物和水,水液在身体里停聚,容易使人有痰湿,也即出现“湿”的症状。所以说,湿邪留滞容易困脾。
▲入夜后,广东人要开始相约吃宵夜了。打煲、烧烤、小炒、生滚粥,都是标配的夜宵菜式。图源/网络
如要减轻“湿”的症状,还真得反其(广东人)道而行之——炎炎夏日,戒吃生冷,转而吃冬瓜、豆芽、苦瓜等清热食物,以及薏米、大麦、赤小豆、芡实等健脾的食物。细数一下,夏日健脾食材有:冬瓜、小白菜、绿豆芽、苦瓜、薏米、大麦、芡实、赤小豆、扁豆、山药、黑豆、豇豆等。
▲广东人热衷煲汤,尤其是将具有祛湿功效的食材和药材熬炖成汤。图源/网络
当然了,广东人会把各种祛湿降火的药材煲成饮剂,即广东凉茶。
▲广东随处可见的凉茶铺。图源/网络
外来人怎样去“湿”?为了应付广东的湿热,古代人也操碎了心。曾经的蛮夷之地环境有多艰苦?文人在诗中记录一二。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苏轼
苏轼怎样应付暑热呢?在他的《仇池笔记》里,写过这么一种养生术:“扬州有武官侍其者,官于二广十余年,终不染瘴。面红腻,腰足轻快,初不服药。每日五更起坐,两足相向,热摩涌泉穴无数,以汗出为度。”北宋时期的广东气候湿热,霍乱、痢疾、疟疾多,容易传染。但是一位武官从扬州来到广东,每天早晨按摩脚底的涌泉穴,不但没有染过病,反而气色红润,腰足轻快。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广东阳山至今流传着“韩愈茶”。相传唐代文豪韩愈被流放至清远阳山时,在一名农户家中喝了一杯茶,觉得神清气爽,便让当地百姓将茶树遍种在野岭之中。现在人们喝到的韩愈茶,正是有清热解暑、清理肠胃的功效。
[童]脑领上黑碌碌的一大古子来了。[生]禁声!那是瘴气头,号为瘴母。[叹介]黑碌碌瘴影天笼罩。
——汤显祖《邯郸记》
1591年6月起,明代剧作家汤显祖被贬官至广东徐闻,路途中,几乎将广东都逛了一半。在当时的瘴疠之地,汤显祖却说“这些地方是我做梦都想一游的地方”,不但没有被广东的湿热所困,反而在此吸取了《牡丹亭》等巨著的养分。这大概和他以强大的内心保持愉悦心情有关吧!
▲尽管暑热难耐,古人自有一套降暑的办法。供图/图虫创意
广东是外来人口大省,在粤定居的重油重辣的四川/重庆人、无辣不欢的湖南人、将小龙虾吃出了老家的湖北人、口味偏咸的河南人,还有热爱排面和硬菜的东北人……本地人都难熬的炎炎长夏,他们怎样解决广东的“湿”呢?
阿静,重庆妹子,来广东生活多年后,现在竟然不吃辣了。“我们约广东早茶吧”是她的口头禅,还有“吃了辣难受”“火锅没有早茶好吃”诸如此类……对她来说,保持肠胃平和,就是抗击广东“湿热”的最强一招。好吧,在重庆火锅大范围取悦广东人之后,重庆人却不肯陪你吃火锅了!
▲广东早茶成功征服外地人的胃。供图/图虫创意
阿婕就是那种典型的、吃什么菜都要沾点辣椒的湖南人。来广东定居超过10年了,她对抗广东“湿热”的做法,就是尽量地宅在家不动。这样一来,她就不用感到折腾和特别辛苦;湖北的小张,则要捯饬各种养生秘笈,花茶、粗粮、酸奶……佛系执行清热下火;河南的大杨,刚来广东的时候,湿热有如洪水猛兽令他无法招架,后来他想到了一招——不开空调,哪怕躺在床上像在铁板上煎鱼一样,他也要凭着毅力熬过夏夜。
他们的共同点在于,都不会去喝苦巴巴的凉茶的。但他们用到的某些办法还是比较科学的。比如他们都说,多运动多出汗,就不会出现那种昏昏沉沉的状态了。
▲深圳大鹏马拉松现场。科学地运动,已成为广东人祛湿保健的一种生活方式。图源/网络
你会用什么办法应付广东的“湿”?
评论区聊~
- END -版权声明: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版权归“国家全景地理”及《中国国家地理》中文繁体版所有,如需转载,请与“国家全景地理”联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