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18岁为何称为弱冠(什么是弱冠和)

我国是一个礼仪大国,而且很多礼仪代表事物不同,有礼仪已经淡化,有的则带有封建色彩。在我国传统中,不同年龄的人,都不同的专用称谓,像我们常说的“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等,都是指不同年龄的人。这些称谓并不是无缘无故而来,其中包含了我国古代传统哲学。

古代18岁为何称为弱冠(什么是弱冠和)(1)

在古代,人到了一定年龄段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社会上都有一个约定成俗的说法。这是千百年来老祖宗的经验结晶。一个小孩到成人,每个身份界定,都是通过所处年龄礼仪来确定的。那么我们常说的“弱冠”和“及笄”分别是指什么,现在为什么不倡导这些礼仪呢?

弱冠礼

前文我们已经说了“二十曰弱冠”,也就是说二十岁的男子要举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这与我们现在流行的成人礼仪式差不多。

古代18岁为何称为弱冠(什么是弱冠和)(2)

为什么古代二十岁才举行弱冠礼,据有些资料记载,古代二十多岁的男子体格尚未发育完全,还不强壮,唐朝《孔颖达》记载:“二十成人,初加冠,体犹未壮,故曰弱也。”这是“弱”的来由。

《说文》中这样解释:“冠,弁冕之总名也”,是指戴上成人的帽子,而弱冠的“冠”是指“行冠礼”。

还是《孝经》说法到位:“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也就是古人从小就开始蓄发,男孩子到二十岁的时候,就要束起头发,然后戴上帽子,表示自己成人了。

古代18岁为何称为弱冠(什么是弱冠和)(3)

我国古代对弱冠礼都很重视,《礼记·冠义》记载:“冠者,礼之始也。”是说冠礼是一切礼仪开初。男人弱冠前有名无字,但《礼记·曲礼上》:“男子二十,冠而字”,男子二十行过冠礼后,才能给自己取“字”,这也标志着该男子进入成人行列。

弱冠是男子成人礼,所以在我国古代重男轻女的社会中,冠礼也是很讲究的礼仪。据《礼记》中记载,男子到二十岁的时候,先挑选黄道吉日,通告嘉宾,然后准备祭天地和祖先的物品。在父亲的主持下(如果没父亲可以让长兄主持),带着行礼的人进入太庙,完成祭告天地祖先的礼仪,然后再由嘉宾加冠3次:第一次用黑麻布材质缁布冠,这种冠是指进入朝廷当官。第二次用白鹿皮军帽,代表当兵保卫国家;第三次用红中带黑的素冠,这是古代通用的帽子,戴上这种帽子可以参加祭祀典礼。

古代18岁为何称为弱冠(什么是弱冠和)(4)

加冠礼完成后,主人设宴款来宾,也就是所谓的“礼宾”,然后再拜见母亲,再由宾客取“字”,代表着此后自己在社会上就是一个有尊严的人。然后再拜见兄弟姐妹。当然,身份不同,程序不同,身份高还会拜见皇帝或者大臣。

弱冠礼从周朝一直到清朝都有这方面礼仪的记载,但到了清末后,由于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弱冠礼在社会上已经没有了。

古代18岁为何称为弱冠(什么是弱冠和)(5)

及笄礼

我们所说的及笄礼是指女子15岁的成人礼仪,据《礼仪·内则》记载:“十有五年而笄,二十而嫁。”也就是女孩子15岁以后就可嫁人成为妇了。

这里所说的“笄”是指古代盘头发用的簪子。女孩子到15岁就要将头发盘起来,用簪子束好。此后女子随时可以出嫁。

女子的及笄礼并不像男子的弱冠礼那样隆重,主要与我国社会重男轻女有关。但也有一定礼仪程序,并不能随随便便的成人,也算是一个见证。北宋的司马光《书仪》和朱熹的《家礼》对女子的及笄礼都有相关的记载。

古代18岁为何称为弱冠(什么是弱冠和)(6)

但女子的成人礼一般在世家大族里才会有,像司马光这样的家庭,普通家庭很少有,贫困家庭更不用说了。《宋史》有专门公主的笈礼记载。

古代女子必须经过笈礼才能让男子迎娶。没有举行过笈礼的女孩子,是不能嫁人的。不过并不是15岁就要举行笈礼的,二十岁也可以。

古代18岁为何称为弱冠(什么是弱冠和)(7)

谈传承

现在关于弱冠礼和笈礼大都在汉服爱好者还举行,社会上很少见到这种古代的礼仪。不过这种礼仪之所以无法继承和推广下去主要原因以下几点:

一是礼仪繁琐。从古代礼仪来看,太过繁琐,就目前城市与农村的条件来看,很难实施。我们所看到一些汉服爱好者通过挖掘而组织起来实施的礼仪,有些却民间推广遇到瓶颈。

二是造成误解。如果推广弱冠礼可以理解,但笈礼与弱冠礼分开举行,就会给人造成重男轻女的之闲。

三是中间断层。清末民初,一些倡导新潮的人,认为外国一切都是好的,否定我国传统礼仪,再加之战乱贫困,弱冠与及笄礼消失了,也被人淡忘了。

古代18岁为何称为弱冠(什么是弱冠和)(8)

现在学校组织的成人礼,既有西方式的,也有中式的。即使中式的,也是一种简化程序,只是穿穿汉服,而且男生女生同时参加。年龄也与古代年龄不同,现在的成人礼都定格在18岁。

如果汉服深入推广下去,继续按照史料记载,挖掘这两种礼仪,相信也会继续在民间推广,让所有国人通过这种繁琐的仪式感,找到民族自豪感。

欢迎各位看官批评指正,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参考资料:《汉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