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丝绸之路(鲜为人知的西南丝绸之路)
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外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我们常说的丝绸之路有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主要是指西汉张骞开辟的东起长安、西达大秦(古罗马),通过河西走廊横贯欧亚大陆的陆路通道;海上丝绸之路则是指以广东、福建为起点,连接东南亚、西亚、欧洲和非洲的海上商路。
著名的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
其实除了这两条丝绸之路之外,中国古代还有一条与国外联系的通道,这就是经四川、云南到印度一带的蜀身毒道,后来人们将其称为西南丝绸之路。
蜀身毒道中的“蜀”即四川,“身毒”则是中国古代对印度的称呼,合起来就是四川印度之道的意思。据考古发现,蜀身毒道早在公元前四世纪战国时期即已开通,比河西走廊的丝绸之路要早两个世纪,可以说是中国最古老的一条国际通道。据《史记》记载,公元前126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在大夏(今阿富汗)曾见过中国出产的蜀布和竹杖,深以为奇,经询问才知这是由位于“大夏东南可数千里”的身毒转运而来的,这段史料说明当时从中国到印度的商道早已开辟。
回到长安后,张骞向汉武帝汇报了蜀地的邛杖、蜀布出现在大夏这件事情:“臣在大夏时,见邛杖、蜀布。问曰:安得此?大夏国人曰:吾贾人往市之身毒。”这段文字出自《史记·大宛列传》,是中国古代关于蜀身毒道最早的记录。
在这以前,汉朝的君臣百姓根本不知道在中国西南方还有个身毒国的存在,张骞根据自己了解的情况判断,身毒国既然有蜀地生产的物品,两地相距可能不远,而身毒又可通大夏,说明通过蜀身毒道也可抵达西域。于是张骞向汉武帝建议,遣使南下,从蜀往西南行,开辟一条直通身毒和中亚诸国的路线,以避开通过匈奴地区的风险。
用今天的眼光看,张骞的判断大体上是正确的。汉武帝为了沟通西域诸国,彻底孤立匈奴,于是便派张骞去犍为郡(今四川宜宾)主持此事。
当时包括今四川、西藏、云南和贵州大部分地区在内的中国西南地区,都为众多的少数民族部落占据,汉人称其为“西南夷”。西南一带与汉族统治区域素无往来,汉代的中央政权也没有覆盖到这里,汉武帝初年,曾先后遣唐蒙和司马相如开发西南夷,置犍为郡,后来因为全力对付匈奴,便停止了对西南地区的经营。
公元前122年,张骞派出四支探索队伍,分别从成都和宜宾出发,分头向青海南部、西藏东部和云南境内前进,寻找传说中的身毒国。这四支队伍沿着不同方向走了几千里路后,受到当地少数民族政权的阻拦,无功而返,张骞凿空西南的计划流产。
张骞派出的使者最远已经到达了西南边陲的滇越,这个地方因人们善于坐在大象上作战,故名“乘象国”,估计就是今天的云南、泰国一带。当时西南一带非常闭塞,对外面的情况一无所知,据说滇越首领很好奇地问汉使:“汉朝和我们谁大?”后来夜郎国王也提出了类似的问题,这个故事后来演变成成语故事“夜郎自大”,家喻户晓,无人不知。通过汉使的介绍,这些少数民族部落了解了汉朝政权的强大,汉朝也加强了对这一地区的开发。此后,汉王朝在此先后设郡理事,逐步完成了对西南一带的开拓,至东汉永平年间,中央势力已达到滇西边隅,在此设置了永昌郡,可以直接与缅甸、印度交往,而连接西南与身毒的这条西南丝绸之路也由此逐渐繁荣,成为一条著名的国际通道。
西南丝绸之路
西南丝绸之路以今天的四川成都为起点,全长大约2000多公里 ,主要有三条线路:西线的牦牛道或灵关道,从古蜀都(成都 )出发,经临邛(邛崃)、青衣 (雅安 )、窄都 (汉源 )、邛都(西昌),最后抵达叶榆 (大理);东线的焚道或五尺道,从古蜀都 (成都 )出发,经古道 (宜宾)、朱提 (昭通)、夜郎(威宁 )、古味 (曲靖 )、滇池 (昆明 )至叶榆(大理);东西两线在云南境内大理交汇后形成永昌道,从叶榆(大理)出发,经永昌(保山)、腾越 (腾冲)抵达缅印地区。
西南丝绸之路的物资来源主要来自川、滇等地,四川和云南都是我国的蚕丝产地,蜀锦天下闻名,而西南丝路途中的云南永昌,很早就有了蚕丝业。当时的永昌郡是西南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货物中转和集散地,也是丝路在中国境内的最后一站。川、滇商人在此与印度商人进行贸易,用蜀布、竹杖、杞酱、盐、茶叶换回金银、玉石、象牙、海贝、琥珀、玻璃等物品,随后印度商人带着这些蜀地特产,沿布拉马普特拉河或伊洛瓦底江进入缅甸、印度境内。
西南丝绸之路上驮货的马队
因为蜀身毒道的缘故,永昌郡商贾云集,各方物产汇集,各方民族交融,日趋繁华,成为一座国际化的商业都市,据云南学者方国瑜考证:“云南与缅印之间的交通,主要以商贸往来为主,同样也促进了民族交流和迁徙,促使大量移民的涌入,永昌郡内常住的就有印度人和缅族人。”不仅如此,永昌户口数在东汉105个郡中也名列第二,成为中国西南地区最富庶的城市,永昌太守也成为当时的肥缺之一,这些都反映了蜀身毒道贸易的高度繁荣。此后近2000年来,这条古老的驿道从未间断,直至清末民初还十分繁忙,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著名的滇缅公路和中印公路也是沿着这条古道修筑的。
今天看来,西南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贸易通商之路,更是一条宗教传播、民族迁徙和文化融合之路。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