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电影中的知青聚会(难忘坐在石头上看电影的知青岁月)

文 | 王东升

我酷爱电影,也习惯了一个人看电影。

一部好片子可以让人的心得到一次洗礼,可以碰触到心中最柔软的角落,它会发人深思。

看电影的习惯从农村知青延续到现在。几十年来,不管退休前还是退休后每当到外地出差办事,首先打听影院的位置。每当坐在舒适的影院里的座位上,总是回想起四十多年前在农村时坐在石头上看电影的情景。

老电影中的知青聚会(难忘坐在石头上看电影的知青岁月)(1)

2020年6月1日,我专程来到下乡的村庄寻找四十多年前放电影的地方,场院四周全是民房,中间部分安装了健身器材,停放着几部小汽车。

七十年代我和城市大多数有志青年一样响应国家的号召奔赴农村。我被安置在原来的博山区北博山公社郭庄二大队二小队,插队落户。成了一名有着时代烙印的知识青年,通常叫“知青”。

那个时代的农村人的业余文化生活非常缺乏,形式单一。唯一期盼着公社放电影队一年不定期的来村里放几场电影。只要有电影放才是村里最热闹的时候。一般放电影队来村放电影的前一天大队喇叭广播就通知,告诉大家明天有电影看了。

老电影中的知青聚会(难忘坐在石头上看电影的知青岁月)(2)

遇到了三小队的李善禄当时他是大队的一位拖拉机手。这间房子是1975年下乡男知青住的宿舍,李善禄指着房子说。

放电影的地方基本固定在离大队不远的三小队的场院内。放电影前社员们义务埋好杆子,绑好架子,挂上布,也就是银幕。人们通常称为“露天影院”就这样搭建形成。

为了看电影清楚、效果好,社员男女老少大都搬来石头占个好位置,甚至将压场的碌碡(也叫石磙)竖起来。

一开始,有点不好意思,从知青点带着凳子来看电影。后来我也加入了搬运石头的行列,有时候搬三四块石头,给队友们占地方。电影放完了,看电影的人散去,“露天电影院”落下的大小不一的石头,犹如“石海”一般。

有一次我去的时间晚了一点,已经开始放映,看电影的人多,一时间找不到石头,只好来到人少的银幕的背面看,尽管银幕上的画面模糊,声音不够清晰,从内心深处感觉欣慰……

老电影中的知青聚会(难忘坐在石头上看电影的知青岁月)(3)

四十多年前的郭庄二大队办公的地方。大部分房屋已失修,锅饼房,男知青宿舍还在那里……

老电影中的知青聚会(难忘坐在石头上看电影的知青岁月)(4)

记得有一次放映的片子是《青松岭》是反映农村生活题材的电影。固然,来看电影的社员特别多,我和社员们一样兴致勃勃的早早来到放映场院,搬来石头占位置。那一天,天气热特别热,开演不长时间,由于晚饭吃的过于咸,口渴难忍,回知青点宿舍喝水路远一点耽误时间,自然就会少看不少电影内容。索性,我就想到大队锅饼房里一个大水缸,那里肯定有水,距离近,跑步去来回用不了多长时间,还能多看点电影。于是,我跑步来到大队部大门口,一眼望去坐落在大队院内东北角的锅饼房里亮着灯有人。我加快了步伐朝“水源地”跑去,快要到锅饼房,突然,锅饼房里面的灯光熄灭了,当时没有多想一些,只知道尽快喝上水。锅饼房是一个外间大里间小,我先来到外间,在乌黑的房间里小心翼翼地两手摸着前方找拉线开关。当两条腿进入到里间屋时,房间的灯光亮了。两眼被突闪的灯光照的睁不开,几秒钟的定神后,被眼前的一幕吓了一跳,只是在电影或小说里面看到的情景。一对青年男女在锅饼房里亲热,谈恋爱。此时,彼此之间非常尴尬。来不急喝水,撒腿就往房外跑。心想,人家的秘密约会先让我这不速之客亲眼目睹了,感觉非常不好意思和自责。在当时我就默默地祝福他俩有情人终成眷属。

带着忐忑不安心情回到场院继续看电影。怎么也找不到属于我的那块石头,只能在观众的外围踮着脚仰着头看电影。加上天气热不一会儿汗流浃背……

两年的农村知青生活除了与当地农民一起劳作,接受再教育外,爱好看电影的兴趣到了极致。经常打听附近的村庄有放电影的,千方百计的去看。先后去过郭庄一大队、邀兔崖村、北博山、五福峪村看过电影。

记得大约在1977年的秋天,大队安排我和郑象群还有六位男性农民一起向东方红总厂承载三十吨的大卡车人工装铁石,增加点村集体收入。在劳动强度可想而知,是出大力气的活路的情况下,我得知源泉村放映《渡江侦察记》尚属新片的信息。

老电影中的知青聚会(难忘坐在石头上看电影的知青岁月)(5)

四十多年前,经常打篮球的场地盖成了医疗保健室,村民小病不出村。

带着疲倦的身子义无反顾的步行赶在放映之前来到十二华里的源泉河滩。就近搬块石头坐在钢硬的石头上不知不觉的将自己带入了电影的故事情节里去。享受着电影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放影环境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迈入了第四代影院的时代。集休闲、娱乐、餐饮、购物与一身的vlp和巨幕厅固然舒适。手触即看的互联网电影更加生活化、便利化、数字化,我依然留恋着坐在石头上看电影的情景,只有那种场面的体验者才能感受到惬意、亲切、实在、热闹、接地气……(来源:孝妇河畔)

作者简介:王东升,政工师,曾任人行博山区支行人事科长、淄博城商行峨眉山支行行长、齐商银行博山支行副行长、金达公司副总经理、稽核部副总经理、督察员等职。作品散见淄博日报、晚报、山东金融文学及齐鲁壹点号等新媒体。

壹点号山东创作中心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