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方物流的生存现状(运联深度一家小而美)

来源 | 运联智库(ID:tucmedia)

作者 | 运联研究院 石美燕

编辑 | 王冰冰

核心导读:

1)海晨市值远超飞力达、华鹏飞和新宁物流,且财务表现良好,毛利较高,成为电子细分合同物流市场的“幸运儿”;

2)从联想到理想,海晨从服务单一客户的经验中总结归纳经验,跨行业复制到新能源汽车行业,实现资源复用,不断打破自身能力边界;

3)背靠大树好乘凉,但是太过于依赖于大客户联想,导致未来发展缺乏一定想象力;

4)选择做“大而全”还是“小而美”终究是壁垒的问题,要找清楚自身定位,做好其运营能力的建设,打造自身核心竞争力。

2020年8月,海晨物流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对于同样作为合同物流细分赛道的物流企业飞力达(上市时间2011年)、新宁(上市时间2009年)和华鹏飞(上市时间2012)来说,海晨算是“晚辈”。

然而,海晨却成为了资本市场的新宠,市值一度超过三位“前辈”。海晨究竟有什么魔力撑起了近60亿元的市值?

1、海晨:合同物流细分市场的“幸运儿”

1.1 大行业,小企业,高增长

电子制造业供应商体系较为庞大,销售渠道较为分散,同时电子物流在包装、运输和仓储上具有资源专用性,由此催生出了相关领域专业物流服务需求。根据运联研究院测算,电子制造业物流市场规模在千亿级别。(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往期文章《运联研究|这个千亿级高门槛合同物流,海晨、飞力达、准时达们都是怎么玩的?》)

另一方面,电子产品结构较为复杂,更新换代较快,在时效性、安全性和库存管理等方面有更高要求,而一般的电子制造企业缺乏相应的专业能力,所以将物流环节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成为了电子制造业的必然选择。

但是整个电子制造业供应链物流服务的行业渗透率和服务集成度都不高,企业规模小,地区集中度高,大概80%的企业集中在“长三角”和“大湾区”地区,这也使得该赛道具有一定的发展前景。

3月3日,海晨股份发布了其2021年年报,公告显示,去年整年海晨实现营业收入14.68亿元同比增长36.66%,归属了上市公司股份的净利润3.08亿元,同比增长58.81%。从2017-2021年,海晨营收从6.72亿元增长至14.68亿元,复合增速为21.57%,净利润从0.64亿元增长至3.09亿元,复合增长率为48.23%。

三方物流的生存现状(运联深度一家小而美)(1)

1.2 财务表现稳健,盈利能力优于同行

从盈利能力来看,2016-2021年海晨的毛利率水平基本维持在27%的水平以上,净利率水平逐年上升,一直维持在15%以上,ROE水平也较为稳定。

三方物流的生存现状(运联深度一家小而美)(2)

我们将视野拓宽,横向比较相同赛道的飞力达、华鹏飞和新宁物流与海晨2016-2020年(除海晨外其他三家还未出2021年年报)的毛利率。从下图看,海晨的毛利率一直都高于飞力达和华鹏飞,在2017-2019年略低于新宁,到2020年就超出了新宁6个点。

虽然新宁物流从毛利上看起来表现还不错,但是截止到2020年新宁物流的营收增速出现了连续五年的下滑,即使新宁物流在2019年获得“京东系”的入股支持,也挽救不了市值持续下跌的事实,依旧处于“hard”模式。

三方物流的生存现状(运联深度一家小而美)(3)

1.3 业务增长较快,主要集中在运输服务和仓储服务上

分业务来看,海晨的业务主要分为运输服务、仓储服务和关务服务。2021年海晨新增自动化集成业务,主要系深国际自动化项目完工确认收入,收入为0.25亿元,占总收入的1.66%,同比增长100%。

运输服务是主要的收入来源,2021年该业务的收入为6.33亿元,占比43.12%,同比增长26.5%,毛利率为15.48%;仓储服务收入6.07亿元,占比41.39%,同比增长43.4%,毛利率为36.6%;关务服务收入1.16亿元,占比7.89%,同比增长12.94%,毛利率为65.95%;其他产品收入为0.87,占比5.95%,同比增长83.44%。

对比海晨2020年与2021年的主要业务收入看来,海晨主营业务保持稳定,增速明显,并在2021年拓展自动化集成业务,取得一定的收入。

三方物流的生存现状(运联深度一家小而美)(4)

2、海晨为什么会成为细分行业中的佼佼者?

2.1 一体化供应链并不是在“喊口号”

电子制造业的供应链是典型的产前供应链模式,是需要多级材料供应环节的行业,因此需要相应的物流服务商具有一体化供应链的能力。而海晨本身定位是为制造业提供数字化、一体化供应链物流解决方案及运营服务,也就是说一体化供应链是海晨的核心优势。

从服务对象来看,海晨服务于联想、索尼、台达电子、光宝科技等知名的电子制造企业,上游客户群基本为大品牌方,需要一体化供应链服务来提高效率。

从海晨本身的产品来看,提供仓储、运输、关务、增值业务相结合的综合物流服务,其贯穿于生产前、生产中、生产后所有环节;并通过4PL平台运营全球供应链监控信息平台,监控全球物流节点数据,管理全球物流供应商运作绩效。

三方物流的生存现状(运联深度一家小而美)(5)

从公司的业务结构来看,运输服务和仓储服务是公司最大的收入来源,首先对于运输业务,海晨通过线路平衡优化、采取集拼运输、甩挂运输的方式,在运输过程中实现循环对流运输,降低自有运力的空驶率,提高了单车的装载率。2017年-2019年,海晨运输业务的单位成本从1.61元/吨公里下降到1.54吨/公里,改善较为显著。这也为近几年运输毛利率的大幅提升打好了基础。

三方物流的生存现状(运联深度一家小而美)(6)

三方物流的生存现状(运联深度一家小而美)(7)

其次,仓储业务也是公司业务收入来源的重点,也是海晨信息化优势的集中体现,海晨的仓储业务主要包括VMI模式、HUB模式和备品备件分拨中心。其仓储业务受益于海晨的智能化、信息化的推进,毛利逐年上升。

三方物流的生存现状(运联深度一家小而美)(8)

2.2 从联想到理想,不断打破自身的能力边界

消费电子与汽配都属于制造业行业中相对复杂多元的需求集成,消费电子的特征是零配件SKU种类多,涉及的产品类型更加复杂,整个环节涉及到生产前、生产中、生产后和售后逆向物流,过程相对繁琐且多元;汽车零部件相对流程较为简单一点,但是在时效性和计划性方面要求更高一些。

海晨2017年切入理想汽车供应链服务体系,2021年实现新能源汽车服务相关营业收入9620万元,与2020年同期的的3265万元,上涨了194.6%,是海晨重要的业务增长点之一。

从新能源汽车制造业来看,同样涉及众多高价值、高精密零部件以及供应商、代工厂、渠道商的典型“长链条”制造业,对于海晨来说,运营模式、业务流程和信息系统都可以适用,所以海晨可以快速进行跨行业复制。并且可以不断开发升级和跨行业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2.3 背靠大树好乘凉,但是也缺乏想象空间

众所周知,电子物流赛道基本都是关系型客户占比较高,对比2020年飞力达、海晨、华鹏飞和新宁物流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占比,发现海晨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占比最高,达到了55.21%。我们深扒来看,在前五大客户中,海晨从联想的收入占比达到42.94%,来自第二大客户理想汽车的收入占比仅为3.23%,相较于联想来说,两者占比相差甚远,说明海晨依赖大客户联想可见一斑。

三方物流的生存现状(运联深度一家小而美)(9)

联想作为海晨的第一大客户,收入贡献逐年提升,目前海晨已经深度嵌入到联想的原材料物流、生产物流、成品物流以及逆向物流等供应链全流程。

2017年-2021年期间,海晨来自联想的收入占比从1.85亿元增长至5.94亿元,占总收入比重从27.6%提升至40.44%。同时,预计未来伴随着联想南方制造基地成品仓服务的中标,将继续为海晨带来业务上的增量,海晨将为联想南方制造基地提供原材料仓及外销成品仓等供应链物流服务。

三方物流的生存现状(运联深度一家小而美)(10)

虽然海晨在极力撇清与联想的关系,但是我们从海晨的股权结构中仍发现了一丝端倪,2012年,联想的关联公司纽诺金通出资8000万的等值美元参股海晨,当时持股比例为25%;截止2020年海晨招股书签署日,纽诺金通的持股比例下降到20.48%;到2021年,纽诺金通的持股比例直接下降到12.2%。虽然联想配合减持,但海晨目前的主要收入来源还是来源联想,严重依赖大客户,对于资本市场来说,客户过于集中,这样的企业缺乏一定的“想象空间”。

3、“小而美”的合同物流未来该如何发展?

3.1 选择“大而全”还是“小而美”终究是壁垒问题

此前运联研究院在发布合同物流100强排名的解读时就说过,合同物流的终局会是横跨多个细分商流市场的综合型大巨头(包装食品、日化洗护、文具用品等)和单一特殊细分市场的中小玩家(危化、冷链、电子等)。

所以合同物流市场中的玩家需要根据自身资源来选择做“大而全”还是“小而美”,比如电子制造业合同物流,因为在包装、仓储、运输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资源与其他行业并不通用,这也决定了其准入门槛,具有一定的行业壁垒,做综合性的大巨头注定与其资源不通用。

三方物流的生存现状(运联深度一家小而美)(11)

合同物流的道路选择在一定程度上还是需要谨慎思考的,很多合同物流都喜欢讲规模化,因为只要能扩大规模就能抢占一定的市场,甚至可以形成垄断。但规模化在合同物流领域并不是特别的灵验,甚至很多企业随着规模和业务的全网开展,效益却并不如以前,这也就是大部分合同流市场以及DHL这样的物流企业无法做大做强或者说大而不强的原因。

3.2 选择“小而美”的合同物流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

并不是所有的合同物流都能做到“小而美”,“小而美”合同物流必然产生于具有壁垒性的特殊细分市场,且这些企业也必然贴合了相应细分市场的商流发展特征,具备完善的一体化供应链服务能力。

这些物流企业在为客户提供基础运输、仓储服务的基础上,还逐步深入商流端除研发和生产之外的所有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进行上下游供应链管理,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压缩商流端供应链各个环节不必要的资源占用,为其降本增效。

3.3 提高核心竞争力,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的“小而美”也可以活得很好

合同物流本身围绕大客户的属性较强,所以其核心就是解决客户的痛点,提供多元化的、个性化的、一体化的解决方案才是“小而美”合同物流应该思考的问题。

不同行业在原材料供应、生产过程和销售过程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物流需求各有特点,细分行业的合同物流商在掌握了所服务行业的特征和规律后,能为其提供高效、优质的物流服务,并且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拓宽自身领域的护城河。

例如,海晨能够不断拓展新行业的主要原因,就是先标准化、后定制化,再标准化的过程。首先,通过信息系统模块化的构建,建立了可以满足不同行业基础需求的标准化现在供应链物流体系;其次,将标准化的现代供应链物流服务体系灵活、快速的搭建可适用于不同制造业供应链物流业务场景需求的管理流程和信息系统。

最后,再通过自动化的设备应用、智能化的信息系统、集约化的管理、运输网络的优化以及同一客户多产品跨区域的服务,可有效的提升客户的运营效率。这样不但可以扩大自身在当前赛道的竞争优势,还可以横向跨行到其他细分领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